秦 峰
(重慶市石柱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9100)
丙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性肝炎,主要由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此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性傳播及母嬰傳播等[1]。丙型肝炎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肝硬化、肝細胞癌等嚴重的并發(fā)癥[2]。相關的文獻指出,用索非布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較好。為了進一步分析用索非布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筆者對重慶市石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將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間重慶市石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其血清HCV-RNA的水平>1000 IU/ml。其中,排除合并有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28例;其年齡在35歲至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6±4.3)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0例,女30例;其年齡在36歲至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9±3.8)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相比,P>0.05。
為觀察組患者聯用索非布韋和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利巴韋林的用法是:每天服800~1000 mg,分3次服用。索非布韋的用法是:每次服400 mg,每天服1次。為對照組患者聯用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利巴韋林的用法與觀察組相同。聚乙二醇干擾素的用法是:皮下注射,每次注射1.5 μg/kg,每周注射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 d后、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其ALT的恢復率、HCV-RNA的轉陰率[3]。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1 d后,觀察組患者ALT的恢復率為7.5%(3/40),對照組患者ALT的恢復率為2.5%(1/40);兩組患者ALT的恢復率相比,P>0.05。在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ALT的恢復率分別為47.5%(19/40)、60.0%(24/40),對照組患者ALT的恢復率分別為22.5%(9/40)、37.5%(15/40);觀察組患者ALT的恢復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ALT恢復率的比較[n(%)]
在治療1 d后,觀察組患者HCV-RNA的轉陰率為5.0%(2/40),對照組患者HCV-RNA的轉陰率為5.0%(2/40);兩組患者HCV-RNA的轉陰率相比,P>0.05。在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HCV-RNA的轉陰率分別為42.5%(17/40)、62.5%(25/40),對照組患者HCVRNA的轉陰率分別為20.0%(8/40)、32.5%(13/40);觀察組患者HCV-RNA的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HCV-RNA轉陰率的比較[n(%)]
丙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療法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均為臨床上治療丙型肝炎的常用藥。以往臨床上常聯用這兩種藥物治療丙型肝炎,但效果不夠理想。索非布韋是一種新型的治療丙型肝炎的藥物。此藥是HCV核苷酸類似物NS5B聚合酶的抑制劑[4]。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用索非布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丙型肝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治療1 d后,兩組患者ALT的恢復率、HCV-RNA的轉陰率相比,P>0.05。在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ALT的恢復率、HCV-RNA的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用索非布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地清除患者體內的丙型肝炎病毒,促進其肝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