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潔新
重癥肺炎即急性肺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發(fā)于嬰幼兒,如治療不徹底會導致并且反復發(fā)作,引起多種重癥并發(fā)癥,對幼兒的正常生理發(fā)育產生嚴重影響[1]。臨床以發(fā)熱、持續(xù)性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為特征,現已成為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幾年[2],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抗生素的使用明顯的降低了病死率,但效果仍然不是特別理想。為此,本次研究將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用于小兒重癥肺炎的治療中,分析其療效,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5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28例)和對照組(27例)。其中,觀察組28例,男女比例為15∶13,年齡1個月~7歲,平均年齡(3.2±1.7)歲;對照組27例,男女比例為16∶11,年齡2個月~8歲,平均年齡(3.1±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患兒經過我院醫(yī)師及儀器診斷均符合我院對重癥肺炎的納入標準;(2)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氣喘等癥狀;(3)患兒均行上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4)痰液標本均為患兒深部痰液。
對照組行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藥物選用苯唑青霉素50 mg/kg和頭孢噻肟鈉45~50 mg/kg,1次/d靜脈滴注,如果患者癥狀改善不明顯可以適當的增加劑量。
觀察組行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方法為:藥物選用美羅培南10~20 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滴注,待患者癥狀緩解之后改為1次/d,在應用抗生素治療之前,醫(yī)護人員需要采集患兒的深部痰液標本,并將標本送往檢驗室進行檢測,將標本接種于血平板、巧克力瓊脂平板或者EMB平板上進行分離培養(yǎng),根據病原菌檢測結果應用抗生素降階梯方法調整使用的藥物種類和劑量,選用窄譜、低毒、高敏和價廉的抗生素予以治療。
觀察兩組患兒平均感染控制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和臨床治療效果。療效評定標準為:顯效:給藥24 h內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病原學檢查完全恢復;有效:患兒治療后48 h內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恢復,病原學檢查有所改善;無效:患者治療后72 h之內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輕微的病情加重。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感染控制平均時間和住院平均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肺炎主要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反應,由理化因素、過敏藥物和疾病微生物等致病[3-5]。而小兒重癥肺炎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隨著環(huán)境的污染和飲食生活的改善,小兒重癥肺炎的發(fā)病幾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幼兒的生理發(fā)育[6]。該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變化速度快和病情重的特點,在發(fā)病后如果不及時治療會誘發(fā)很多嚴重的并發(fā)癥狀[7-8]。為此,臨床對小兒重癥肺炎一定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以此減少患兒的疼痛,保證治療的有效性[9-12]。
抗生素是指在低濃度下能夠選擇性的抑制某些生物生命活動的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和化學半合成或全合成的衍生物,抗生素對病原微生物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是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治療藥物,但抗生素種類過多,治療效果差異大。本次研究發(fā)現,對照組使用苯唑青霉素和頭孢噻肟鈉治療后,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臨床使用價值不是特別理想。為此,本研究將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方法用于重癥肺炎的治療中,并發(fā)現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使用該治療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感染病情,可以有效的抑制感染致病菌的活性,控制重癥肺炎的病情發(fā)展速度,還能有效改善患兒的呼吸情況和體溫水平,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降低患兒家庭的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將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用于小兒重癥肺炎的治療中可以有效的控制患兒的病情發(fā)展,縮短其住院時間,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表1 兩組臨床指標變化對比(±s,d)
表1 兩組臨床指標變化對比(±s,d)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