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冰人 郵箱:4884537@qq.com
短視頻已成為BAT必須占領的高地,三家均投入重兵迎戰(zhàn)抖音,這也將成為2018年最有看點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戲之一。
抖音的火爆,不但賺取了巨額流量還激發(fā)了商業(yè)市場的巨大潛能,更重要的是,掀起了新一波的社交生態(tài)入口之戰(zhàn)。面對抖音的兇猛崛起,BAT這輪回歸短視頻,非常簡單粗暴—抖音的模式已得到驗證,與其花時間做一款新產品,不如直接照搬成功的模式,拼資源和運營。
于是乎,短視頻行業(yè)的“腥風血雨”即將開啟。面對BAT的巨額資金注入以及龐大流量庫支持,短視頻市場格局會如何演變?BAT勝算如何?抖音能扛得住嗎?
短視頻從去年爆炸式增長,到今年的持續(xù)增量,覬覦短視頻市場這塊蛋糕的公司越來越多,BAT三大巨頭也開始重新布局在短視頻領域的發(fā)展,希望能夠在差異化中重新定義短視頻市場格局。
其實早在2013年,騰訊就成立了微視,但幾年來發(fā)展并不順利,但隨著短視頻風口的來襲,騰訊再次把微視歸入騰訊SNG的戰(zhàn)略級產品,進行了戰(zhàn)略調整后重新上線。
騰訊總裁劉熾平給微視的定位是,向騰訊的社交App和瀏覽器App推送微視頻,這意味著,微視不單單作為一個短視頻產品存在,而是騰訊系分發(fā)的內容矩陣。
重新上線后的微視在產品設計方面,推出了三大首創(chuàng)功能:
1.視頻跟拍:在拍攝視頻的時候,旁邊會以小窗口同步出現(xiàn)原視頻,方便用戶對照著原視頻模仿,這樣用戶就沒有必要記下全部的動作。
2.歌詞字幕:用戶在選擇背景音樂之后,錄制視頻時可選擇歌詞字幕,實現(xiàn)輕松跟唱。
3.AI美顏美型濾鏡:在短視頻拍攝里加入了一鍵美顏、美型功能,其中美型功能可以便捷修飾臉型。
自重啟以來,微視就不斷得到騰訊各種資源的支持。在流量層面,微視已經跟QQ空間打通,拍了視頻可以直發(fā)QQ空間。QQ空間的用戶年齡層也與微視的用戶高度重合,可以帶來大量流量轉化。
從內容生產和變現(xiàn)來看,騰訊也將在微視上引入企鵝號,引進優(yōu)質內容創(chuàng)作者,并實現(xiàn)收益分成。在2018年4月份,騰訊還為微視發(fā)布了30億的補貼政策,吸引更多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入駐。
此外還打通了QQ音樂千萬曲庫的支持,以及旗下眾多游戲IP的內容資源,而其他騰訊內部的流量大戶,QQ空間、應用寶、天天快報等,也都是推廣微視短視頻的重要渠道。同時還邀請到黃子韜做代言人,騰訊視頻綜藝《創(chuàng)造101》成員也都入駐微視。
除了自己內部資源的大力推廣支持之外,騰訊還封殺了眾多的短視頻平臺,其中包括梨視頻、抖音、西瓜視頻、快手、秒拍等,抑制其他短視頻來導流騰訊社交平臺的流量。
事實上,從2017年底開始,淘寶的短視頻模式功能就已經有很多淘寶店主在陸續(xù)嘗試,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統(tǒng)一的App。近期有消息稱,阿里首席市場官明確指出將推出淘寶短視頻App獨客。
獨客將以“物”為視頻的核心內容,主要招募的內容包括9.9元包郵開箱、淘寶神器、什么值得買等11種模式,只要視頻接地氣、有趣味、符合淘寶生活消費調性都可以在獨客里面分享。
不難看出,獨客的電商意味著實濃重,表面上看,它在乎流量與內容,想讓用戶對短視頻上癮,本質上看,更是想完善變現(xiàn)渠道,讓其轉化為“買買買”,解決短視頻App領域上的變現(xiàn)難題。
之前業(yè)界傳聞,獨客的推出旨在對標抖音。但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也在微博上發(fā)聲,表示“短視頻越好,抖音越好,對電商的豐富越好。我們感謝這么多的創(chuàng)造,并給電商的從業(yè)者提供更多的形式和選擇。至于對標誰,真沒想過。我們對標的是給用戶更多的可選擇。”
一直對Feed流生態(tài)寄予厚望的百度也并不甘錯過這場短視頻戰(zhàn)爭。于是貼吧生態(tài)體系內孵化的短視頻產品Nani小視頻應運而生,誕生于2017年12月,產品風格與抖音、微視如出一轍。
用戶群體上,Nani小視頻主要是年輕群體,現(xiàn)在玩貼吧的用戶群體和用QQ的用戶群體一樣,都是年輕人,在App Store里Nani小視頻的介紹寫著“記錄不一樣的青春生活”。
Nani小視頻支持最長15秒的短視頻錄制,有貼紙、美顏等功能、支持視頻速度調節(jié),但功能還是比較初級的。但是,越是初級,越意味著機遇越大。
就在快手、微視、抖音等短視頻App愈演愈烈的戰(zhàn)爭中,Nani迎來百度體系內“戰(zhàn)略級”扶持。目前只要入駐Nani小視頻,上傳優(yōu)質內容即可獲得百度流量支持以及現(xiàn)金補貼。據(jù)說,百度還對作者承諾,為他們開放百度Feed推薦、搜索明星卡片、貼吧首頁推薦,以及貼吧大神認證等百度體系內的資源。
今年貼吧將大力扶持短視頻生態(tài)的經營,目前貼吧移動端首頁已經上線的視頻欄目,部分資源已與Nani小視頻互通。
實際上百度旗下此前已有短視頻產品—好看視頻,是基于百家號的內容源,好看視頻充當了其短視頻分發(fā)的重任。用戶群體上,好看視頻用戶范圍是全維度,而Nani小視頻的用戶主要是年輕群體。
此次,百度上線Nani小視頻,是宣告百度再戰(zhàn)短視頻江湖,在短視頻的布局已經由“志不在此”變成深度試水。
過去,提到抖音,可能馬上能聯(lián)系到“時尚”“潮流”“貼近一二線年輕人”“音樂短視頻App”等關鍵詞,但是,當抖音想要突破圈層,成為一款國民級應用時,其戰(zhàn)略和定位也必須變得更大眾化。
今年3月,抖音發(fā)布全新slogan“記錄美好生活”,這也意味著抖音開始擁抱更大眾生活化的內容以及三四線城市人群。一個有意思的點是,抖音高層已經很少再提及原本的標簽,反而是強調用戶在其上的故事和感情,抖音會繼續(xù)潮下去,但更打動我的是抖音上溫暖人心的瞬間。
2018年,抖音將重點推廣“DOU”計劃,在衣、食、住、行等能體現(xiàn)美好生活的垂直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全球尋找深度合作伙伴,同時通過運營產品手段,鼓勵用戶發(fā)布相關主題的抖音短視頻作品。
在市場推廣上,從去年中開始,抖音就開啟了瘋狂燒錢式的廣告投放模式,與快手針鋒相對,幾乎承包了所有的熱門綜藝,贊助費用投入十幾億,上不封頂。
截至今年5月底,抖音的日活量幾近突破1.5億,月收入也穩(wěn)定在7億至8億元。這意味著抖音僅用短短一年時間,占據(jù)了短視頻市場的半壁江山。
此外,今日頭條已經搭建了國內最完整的短視頻矩陣,包括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musical.ly等產品,按不同的定位和風格,進入短視頻賽道,各領域都要插上一腳。切入點可以細微,但最終的目標終歸是要耕耘中國全部的網(wǎng)絡用戶,成為一方霸主。
雖然說抖音搶到了頭部網(wǎng)紅和社交發(fā)酵的紅利,但這一市場對于BAT來講,更是不容觸碰的禁區(qū)。目前,幾乎所有新進入短視頻賽道的選手,包括騰訊、百度、微博等,都準備復制抖音模式,砸重金爭搶頭部網(wǎng)紅,那么,各家勝算如何?
在與抖音大戰(zhàn)中,騰訊微視來勢最猛,不僅因為背靠大樹,而且在產品屬性,受眾人群等方面都與抖音高度重合。雙方連續(xù)開啟互懟模式,甚至連母公司今日頭條與騰訊都已下場互掐。
騰訊微視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依靠騰訊這一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獲得騰訊大量的引流扶持,能在最短時間內不計成本地獲得大量流量引入,再把流量轉化為用戶。春節(jié)期間與QQ合作,成為QQ“走運紅包”的合作平臺之一。據(jù)統(tǒng)計,在春節(jié)期間有數(shù)百萬用戶通過這一渠道進入微視,這也使得QQ上大量的年輕用戶進入微視平臺,新微視迎來第一波高增長。
同時,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之一,騰訊并不缺錢,給了微視財大氣粗的砸錢拉網(wǎng)紅大咖的實力,加大了出爆款內容的概率,能夠以內容帶動流量與用戶。
但是,相比于騰訊幾次戰(zhàn)略升級的扶持力度,起跑相對較后的微視自身并沒有迎來相應的高增長。
從艾瑞APP指數(shù)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2018年4月微視月獨立設備迎來86.4%的增幅,可總規(guī)模相比快手、抖音等APP仍相差60倍有余。
目前所有內容產品的核心都是爭奪用戶時間,已經養(yǎng)成的用戶習慣很難在短期內在不出現(xiàn)較大市場變化的情況下進行轉移。
雖然微視在更新的多個版本中強調其獨創(chuàng)、首創(chuàng)的功能,但從基本的產品形態(tài)來看,微視和抖音都太過相似,由于騰訊系在內容、流量、資本上的強大慣性,相比市場其他類似產品,微視“抄襲”“搬運”的標簽被貼得更加明顯,讓剛剛返回戰(zhàn)場的微視難免先天有失,這或許也是微視的開發(fā)者們多多少少被刺痛的點。
而當前短視頻市場最大的爭議點也在這里:在抖音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音樂短視頻市場,僅靠資本和社交流量優(yōu)勢,特別是產品形態(tài)幾乎完全相同的情況下,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對對手的追趕甚至是超越?還需要拭目以待后續(xù)微視的進一步發(fā)展。
雖然淘寶獨客是短視頻領域的后來者,但它有著先天性的變現(xiàn)能力—電子商務。雖然在抖音上,已經有一些頭部播主開始在短視頻節(jié)目中加入淘寶鏈接,粉絲可以在看視頻的同時,直接跳轉到淘寶,購買播主同款衣服鞋帽,或者播主推薦的產品。但對于淘寶來說,受制于人的感覺不好受,如果自己掌握平臺,則能變被動為主動。
在短視頻這個方向抖音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除非淘寶能夠做出一點與眾不同且能吸引用戶的東西,淘寶如果從消費購物這個方面入手,可能會成為一個廣告短視頻APP。
在對抗抖音上,Nani小視頻存在自己的差異化優(yōu)勢。
首先,在更注重社交沉淀的UGC短視頻上,貼吧此前積累的用戶社交互動體系取得先機。
其次,目前的Nani小視頻處于紅利期,采取了底薪+補貼的模式,雖然今日頭條早有采用,可效果奇佳。高質量內容輸出者可以迅速吸粉賺錢,而抖音對于普通達人已沒有補貼。
另外,Nani小視頻撒錢的手段更狠,絕對會讓不少短視頻作者“春心蕩漾”。
有短視頻作者稱,“Nani現(xiàn)在待遇和微視差不多,內容也和微視不沖突,拍一份拿兩份錢,干嗎不干呢?!憋@然,在短視頻這個戰(zhàn)場上,對主播的爭奪只會愈演愈烈。
但是Nani的劣勢也非常明顯。
首先,抖音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用戶群體和口碑優(yōu)勢。相對而言,Nani小視頻只是一個新興的產品,用戶對其的了解和認知還處于空白階段。Nani小視頻的品牌要想從零到一,要經歷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而且這段時間內的變量也比較多。
其次,即使是頂著百度這個大頭銜,內部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百度會對Nani小視頻上心多久猶未可知。
最后,產品才是最吸引用戶的。Nani小視頻的功能還很基礎,不足以讓其產生足夠大的能量對抗抖音。
目前而言,抖音在短視頻領域的優(yōu)勢,已經十分之明顯,不管從用戶端還是商業(yè)端,都建立了很深的護城河。畢竟,具備社交網(wǎng)絡屬性的產品,網(wǎng)絡效應很強,用戶在平臺上建立和積累了關系體系,就很少會往外遷移??蛻舻拇笠?guī)模預算投入,也讓抖音整個生態(tài)體系能夠健全地運轉起來,一味投入沒有營收,并非持久之計。
此外,相較BAT,抖音在產品力和運營力上,擁有著更成熟的經驗積累。抖音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運營策劃,并成功執(zhí)行,逐漸走到現(xiàn)今的大爆發(fā)狀態(tài)。如果沒有精細的執(zhí)行規(guī)劃,基本上是達不到的,所以抖音能有今天的成績,縝密的計劃+高效的執(zhí)行是基礎。在這一點上,相對而言,更強調資金資源火拼以及效率優(yōu)先的BAT,可能很難靜下心來去打磨產品和運營創(chuàng)新了,只是一味模仿,產品很容易沒了“魂兒”。
當然,短期內,BAT在短視頻領域沖擊抖音的地位,幾乎不可能。但是,形成一定的用戶和流量分流,是一定能夠實現(xiàn)的。畢竟,短視頻除了社交屬性,還有一部分就是內容屬性,依靠強大的資本去簽約頭部KOL、強大的流量分發(fā)渠道以及生態(tài)內資源的支持,BAT肯定能鬧出一些動靜。這時候,只能看抖音是否能夠實現(xiàn)持續(xù)的產品創(chuàng)新引領,真正以極致的用戶體驗,去讓用戶以及競爭對手們“心服口服”。
短視頻上半場概括起來說就是各家平臺爭資源、爭排位的階段,其間,有的錯失機會走向關閉,一如騰訊旗下的微視;有的抱上巨頭大腿,比如快手、秒拍。進入下半場,短視頻將很快從混戰(zhàn)走向整合。
2018年,很多風口市場都已經偃旗息鼓,而短視頻熱度仍不減當年。短視頻現(xiàn)在的發(fā)展勢頭很容易讓人想起曾經直播界的“百團大戰(zhàn)”,但短視頻并不像人們想象的有太多泡沫,反而實實在在收獲了一批強需求的用戶,特別是年輕群體。這是因為,經歷了整整一年的深度發(fā)展,各大短視頻平臺不僅走過了內容同質化的大爭之世,讓諸多亂象找到了解決之道,還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視頻社交。
BAT如此下苦功夫精耕短視頻領域,體現(xiàn)了巨頭們對流量和關系鏈的渴求:抖音的崛起對騰訊社交霸主形成威脅(這也是最近抖騰大戰(zhàn)幾百回合的最終根源),阿里對社交的執(zhí)念、百度需要新流量池,而短視頻則恰恰滿足了兩者對此的需要;而即便是已打出一片天地的今日頭條,為了鞏固地位,也不得不繼續(xù)深化短視頻關系鏈的打造。
BAT中,騰訊通過社交連接一切,微信甚至成為人的器官。阿里重構人貨場,縮短人與人、人和消費場景的距離。百度則抓住了人和AI的關系,不管是信息流還是無人駕駛,其試圖觸摸的可能正是“西部世界”的雛形。
可以說,即時通信、搜索、電商這三大入口所進化的核心節(jié)點,最終都落在了社交功能的延伸上。
從BAT到微博,社交之延伸經久不衰。社交的單點突圍仍在繼續(xù),比如陌陌和探探,世紀佳緣和百合網(wǎng),甚至也包括吐槽《騰訊沒有夢想》的潘亂所做的“最右App”……
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工種變化和新的社會分工,社交卻更像是“力的漩渦”。我們都有可能外表波瀾不驚,內心卻兵荒馬亂,這是網(wǎng)絡世界的常態(tài)。所謂互聯(lián)網(wǎng)入口,現(xiàn)在是屬于BAT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社交的延伸。
先行者持續(xù)圈地,新玩家紛紛擁入,2018年短視頻的風還在吹,競爭也更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活下去成為短視頻應用面臨的共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