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華
摘 要:對于美術教育而言,其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單單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德育,使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文化熏陶中得到自我道德需要的提升,進而使其人格得到逐漸的完善,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審美觀。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德育策略
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注重美術知識的傳輸,還應該在傳輸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德育,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在素質教育盛行的當下,高中美術教育中德育的滲透十分重要,教師應該借助美術教育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課堂想象以及美術作業(yè)的完成,使學生的鑒賞能力、領悟能力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進而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塑造。
一、通過美術作品的鑒賞,為學生的德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分析美術作品本身,體會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內涵
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名人著作的鑒賞是促進學生道德品質以及文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的有效方式,通過作品的鑒賞,不但能夠使學生猶如享受一場視覺盛宴,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藝術追求以及創(chuàng)作上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各國美術名家大師的作品均有著不同的風格[1]。學生在對其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能夠體會到不同的精神內涵,進而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人格品質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帶領學生一同鑒賞董希文的著名油畫作品《開國大典》這幅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搜集關于這幅畫作的相關資料,以此為這幅畫作的鑒賞做準備。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講解該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作者創(chuàng)作于1953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而繪制的天安門城樓上的情境。作品通過明快的色彩,深入人心,體現(xiàn)出廣大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懷。學生在剖析作品后,就能夠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并萌發(fā)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分析作者的人格,使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得到完善
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德育不單單能夠通過對作品的鑒賞中滲透,作品的作者也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梢岳L制出精神飽滿且充滿生命力畫作的作者,也應該是一位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向這些作者所具備的精神學習[2]。
例如,我國著名畫家徐悲鴻,其一生為我國繪畫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許多的貢獻,得到了人們的美譽。放眼他的一生,特別以奔馬的繪制聞名于世。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奔馬圖,并通過奔馬的眼神、體型以及動作等反映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向學生滲透德育精神,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作品背后蘊含的精神,進而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提升,自我修養(yǎng)得以完善。
二、通過課堂上的想象,使學生形成美好的品德
美術教學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單一的局限于對名家著作的欣賞顯然是不夠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圍繞題材的想象,營造出良好的創(chuàng)作氣氛,并使學生能夠發(fā)揮其想象力,感受情境中的內涵,并運用畫筆將其還原出來,使理論能夠與現(xiàn)實相結合,進而在想象空間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審美能力。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帶領學生繪畫自然風景時,可以先帶領學生想象一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一些美好的畫面。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背景資料,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并不單一地局限于同一種情境中。接著,學生就可以開展作品的創(chuàng)作。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以及良好的審美思維,并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和
肯定。
三、通過完成美術作業(yè),使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作業(yè)的完成也是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3]。在接觸過大量美術作品后,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能夠讓學生得到領悟以及沉淀,并幫助學生對自我修養(yǎng)進行反思,通過不斷完善自我,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學生并非美術專業(yè)的學生,所以,在給學生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應該以臨摹為主。學生欣賞過很多雕塑作品,繪制的都是歷史偉人,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教師可以挑選一些難度適當?shù)淖髌纷寣W生臨摹,這樣,當學生完成作業(yè)之后,即能夠在掌握繪畫技巧的同時,了解人物相關的事跡,進而學習其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將美術教育與德育相結合,響應了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美術作品的鑒賞,為學生的德育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課堂上的想象,使學生形成美好的品德;通過完成美術作業(yè),使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德育的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顧新強.探究高中美術鑒賞與德育融合的教學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8(2):166.
[2]相毅敏.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德育因素挖掘探究[J].藝術教育,2015(3):95-96.
[3]肖信東.高中美術鑒賞課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和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3(22):140.
?誗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