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二寶之前,對于如何做好大寶的工作,我自覺已經(jīng)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事實證明,再多的準備也會遭遇新情況。某天,玩乏的女兒要我抱抱,我告訴她:媽媽不能抱她了,因為肚肚里有個小寶寶,不能碰。結(jié)果,那段時間她就和爸爸特別好,和我很疏遠。同時,原本乖巧的她行為開始古怪起來,前兩天,她更是故意用光著的小腳丫,對著我的肚子就是一腳。這一腳雖然并不重,卻也踢醒了我,一定要找到辦法處理好這一情況。在求助了一些專業(yè)人士后,我學會了利用游戲?qū)⒆舆M行心理疏導,“丑娃娃”就是其中一個游戲。
“丑娃娃”是給一個橡膠娃娃取的名字,當人們用手用力擠壓它時,娃娃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就會因扭曲而變丑,成了個“丑娃娃”?!俺蟆辈粌H是指娃娃的外形變丑,更隱喻那些因“丑”的想法而產(chǎn)生的壓力,或因壓力而產(chǎn)生的“丑”的想法。
在孩子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后,常常隱藏著父母難以解讀的復雜情緒,特別是那些因“不好”的念頭而產(chǎn)生的情緒:內(nèi)疚、羞愧、羞恥感及罪惡感。這些情緒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內(nèi)心沖突及心理壓力,從而導致一些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
“丑娃娃”是一種與漸進式肌肉放松治療相似的減壓活動。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孩子們并不懂得如何識別壓力,更不會運用方法將壓力減低到自己可以承受的程度。這個游戲借用了漸進式肌肉放松的治療原理,讓肌肉有規(guī)律的緊繃與放松來改變血液的循環(huán),增加腦內(nèi)氧氣的含量,同時將身體調(diào)整到比較健康的層次。在身體放松后,壓力便得以消解。
第一步,示范講解。向孩子展示橡膠娃娃,并借助故事豐富及深化游戲內(nèi)容:這個原本可愛的娃娃,在我們用力地擠壓下變丑了。小孩子也像這個可愛的娃娃一樣,會因為一些壓力變“丑”,心里會藏著一些“丑”的想法。比如有個孩子希望老師生病,這樣他就可以不去上學了。后來老師真的生病了,他又非常難受,覺得這是自己的錯。另一個孩子感覺媽媽很愛妹妹卻不太關(guān)心自己,于是偷偷地欺負妹妹,當妹妹親他抱他時,他明明很感動卻又把妹妹推在地上了,自己和妹妹一起哭了……
第二步,披露想法。一定要在進行游戲前重視孩子的個體經(jīng)驗,如果缺失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很容易將這個游戲當作僅僅是擠壓橡膠玩具的動作而已。
第三步,進行擠壓。在擠壓中告訴孩子必須將那些丑陋的想法擠出腦子,擠到脖子,經(jīng)過肩膀,最后擠到丑娃娃的肚皮里。當擠壓的孩子臉色變紅,家長就知道他真的用力了,及時給予他鼓勵。家長可以從1數(shù)到10,而擠壓的孩子則必須在數(shù)完之前持續(xù)用力地擠,然后按要求停止、放松、深呼吸。這個活動可以連續(xù)多次,每一次都要用力擠。
當孩子對這個方法越來越熟悉時,就可以教他如何靈活運用這個方法。例如,孩子可以在感受到內(nèi)心壓力時快速地做一次身體的緊繃,然后再放松。
王婭樓 安徽省淮南市第三幼兒園業(yè)務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