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強 陳效儒 黎文偉* 董曉慧** 譚北平 趙 鑫
(1.廣東海洋大學水產(chǎn)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實驗室,湛江 524088;2.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鈣是甲殼動物機體重要的組成成分,除了構成體殼,還參與肌肉收縮、血液凝固、神經(jīng)傳遞、調(diào)節(jié)滲透壓、激活酚氧化酶(PO)原系統(tǒng)以及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1-2]。磷是動物細胞核酸及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時又直接影響所有細胞的能量反應,對動物的生長、骨骼的礦化有極大的作用,缺乏磷會抑制對蝦的生長[3]。
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又稱南美白對蝦,是世界三大主養(yǎng)蝦類之一。目前國內(nèi)外對凡納濱對蝦幼蝦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脂肪、生物素、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需求量已進行了研究,但關于凡納濱對蝦幼蝦礦物質(zhì)的需求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鈣、鎂、鉻等[5]少數(shù)幾種,對鈣、磷需求量的研究尚缺乏。Deshimaru等[6]發(fā)現(xiàn)日本囊對蝦(Marsupenaeusjaponicus)在飼料中無需添加鈣,僅需添加2%的磷就可滿足其生長需求;而Kanazawa等[7]卻發(fā)現(xiàn)飼料磷的添加水平應為1%。中國明對蝦(Fenneropenaeuschinensis)投喂含0.91%的磷、2.2%的鈣的飼料時有最佳生長性能[8]。斑節(jié)對蝦(Penaeusmonodon)飼料中鈣水平為1.25%時,添加1.0%~1.5%的磷生長最佳[9]。印度對蝦(Penaeusindicus)飼料中鈣水平為1.25%、磷水平為1.32%時可獲得最佳生長性能[10]。Davis等[11]在海水中對凡納濱對蝦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額外添加鈣時,基礎飼料中0.35%的磷便能維持對蝦的生長和存活,若添加1%和2%的鈣,則需分別添加0.5%~1.0%和1.0%~2.0%的磷才能維持對蝦的正常生長;而Cheng等[12]在低鹽度水體對凡納濱對蝦試驗發(fā)現(xiàn),當添加2%的鈣時其生長受到抑制,表明鈣的添加水平應小于磷的添加水平。但同時考察凡納濱對蝦幼蝦飼料中鈣、磷的適宜添加水平的研究尚未報道。
飼料中過高的鈣和磷水平會增加對蝦向周圍水環(huán)境的礦物質(zhì)排泄,造成水體污染。有研究建議把飼料中鈣/磷當成一個獨立的礦物質(zhì)水平指標來看待[13],要在滿足對蝦的生長需求的情況下盡量控制鈣和磷的添加。近年來由于魚粉價格居高不下,商品飼料中植物蛋白質(zhì)原料替代魚粉的比例逐漸升高,魚粉中磷水平通常在1.5%~2.5%,植物性蛋白質(zhì)源中的磷有40%~90%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很難能被水產(chǎn)動物利用,這使得對蝦商品飼料中鈣和磷的水平不斷降低[14]。本試驗在商品基礎飼料基礎上,通過研究不同鈣和磷添加水平對凡納濱對蝦幼蝦生長性能、體成分、組織鈣和磷水平、血清指標的影響,確定凡納濱對蝦幼蝦飼料中適宜的鈣和磷添加水平,結果可為凡納濱對蝦高效配合飼料的生產(chǎn)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以魚粉、蝦殼粉、豆粕、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為蛋白質(zhì)源,魚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為脂肪源,面粉為糖源,配制基礎飼料,其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在基礎飼料的基礎上,以乳酸鈣(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為鈣源、磷酸二氫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為磷源,在鈣添加水平分別為0、0.50%、1.00%條件下,分別添加0、0.40%、0.80%、1.20%、1.60%的磷,制成15種試驗飼料。飼料原料粉碎過80目篩,并按配方準確稱取,采用逐級擴大法混合,第1次混合15 min后,加魚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然后混勻,過80目篩,加入蒸餾水(30%,V/m),再混合均勻,壓制成直徑分別為1.0和1.5 mm的顆粒飼料,60 ℃熟化30 min,風干后編號分裝,-20 ℃保存?zhèn)溆谩?/p>
表1 基礎飼料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1)每千克維生素預混料含有Contain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vitamin premix:維生素A醋酸酯 retinyl acetate 10.00 g,VD350.00 g,VE 99.00 g,VK 5.00 g,VB125.50 g ,VB225.00 g,VB650.00 g,VB120.10 g,泛酸鈣 calcium pantothenate 61.00 g,煙酸nicotinic acid 101.00 g,生物素biotin 25.00 g,肌醇inositol 153.06 g,葉酸folic acid 6.25 g,纖維素cellulose 389.09 g。
2)每千克礦物質(zhì)預混料含有Contain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mineral premix:KIO340.03 g,CoCl2·6H2O 4.07 g,CuSO4·5H2O 19.84 g,F(xiàn)eC6H5O713.71 g,ZnSO4·7H2O 28.28 g,MgSO4·7H2O 0.12 g,MnSO4·H2O 12.43 g,KCl 15.33 g,Na2SeO32.00 g,沸石粉zeolite power 864.19 g。
養(yǎng)殖試驗在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廣東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基地室內(nèi)海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中進行,凡納濱對蝦幼蝦購于湛江市東海島中聯(lián)蝦苗廠。幼蝦購回后,在室外水泥池中標粗至所需規(guī)格。正式試驗開始前,投喂基礎飼料1周,使對蝦適應飼料。根據(jù)試驗設計,共設15組,每組3個重復,每重復1個0.30 m3的玻璃鋼桶。對蝦停喂24 h后,挑選出規(guī)格均勻、健壯、活力強的對蝦[初重(0.38±0.01) g],隨機分配于玻璃鋼桶中,每桶放40尾蝦,養(yǎng)殖期8周。每天投喂4次(07:00、11:00、17:00、21:00),表觀飽食投喂,投喂1 h后檢查剩料,根據(jù)對蝦攝食情況及天氣情況調(diào)整投喂量。養(yǎng)殖期間不間斷充氧。對蝦養(yǎng)殖前2周每2 d換水1次,后6周每天換水1次。試驗期間水溫28~31 ℃,鹽度21~24,pH 7.8~8.2,溶氧濃度≥5 mg/L,氨氮濃度<0.2 mg/L,亞硝酸鹽濃度<0.05 mg/L。
1.3.1樣品采集
試驗結束禁食24 h后稱重、計數(shù),計算生長指標。然后每桶隨機取15尾蝦,逐尾用1 mL注射器從第5步足基部血竇采集血液,合并置于Eppendorf管中,4 ℃保存過夜,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收集血清,-80 ℃保存?zhèn)錅y血清指標。另每桶取10尾蝦瀝干水分后裝于封口袋中,剩余的對蝦剝離蝦殼和肌肉,-20 ℃保存,備測常規(guī)成分。
1.3.2飼料、全蝦及肌肉常規(guī)成分分析方法
飼料、全蝦及肌肉樣品的水分測定采用105 ℃烘干恒重法,粗蛋白質(zhì)(CP)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KjeltecTM8400,瑞典),粗脂肪(CL)含量測定采用索式抽提法(抽提劑為石油醚),粗灰分(Ash)含量測定采用馬弗爐550 ℃灼燒法。
1.3.3飼料、全蝦、肌肉和蝦殼的鈣和磷水平分析方法
樣品烘干磨粉后,將樣品置放于具塞試管中加入5 mL默克硝酸,70 ℃水浴消化2 h,然后在消化爐上趕酸5 h,加入1 mL雙氧水,趕酸至剩下1 mL稀釋。最后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測定鈣和磷水平。
1.3.4血清指標分析方法
堿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試劑盒測定;PO活性參照Huang等[15]的方法測定;膽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鈣離子(Ca2+)和無機磷(IP)含量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020HITACHI,日本)檢測。
1.3.5生長指標的計算
增重率(WGR,%)=[(末均重-
初均重)/初均重]×100;
特定生長率(SGR,%/d)=[(ln末均重-
ln初均重)/飼養(yǎng)天數(shù)]×100;
蛋白質(zhì)效率(PER)=(終末體重-初始體重)/
(飼料攝入量×飼料CP含量);
飼料系數(shù)(FCR)=攝食飼料干重/
(終末體重-初始體重);
成活率(SR,%)=(試驗結束時蝦尾數(shù)/
試驗開始時蝦尾數(shù))×100。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若存在顯著性差異,再采用Duncan氏法進行多重比較,檢驗組間的差異顯著性。試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結果見表2。飼料鈣添加水平對WGR、SGR、PER和FCR有極顯著影響(P<0.01),對SR沒有顯著影響(P>0.05)。飼料磷添加水平對WGR、SGR、PER和FCR有極顯著影響(P<0.01)。WGR和SGR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0.80%~1.60%水平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PER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在0.80%磷添加水平達到最大,顯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FCR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提高先降低后升高,在0.80%磷添加水平時有最小的FCR。除1.2%外,其他磷添加水平均顯著地提高了SR(P<0.05)。飼料鈣添加水平與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極顯著地影響WGR、SGR、FER和FCR(P<0.01),對SR無顯著性影響(P>0.05)。
以SGR為判斷依據(jù),通過二次回歸曲線和折線模型分析得出:飼料中不添加鈣時,飼料中可添加1.17%的磷;添加0.50%的鈣時,飼料中可添加1.00%的磷;添加1.00%的鈣時,飼料中可添加1.26%的磷。對蝦在添加1.00%的鈣和1.26%的磷時有最大SGR(圖1)。
表2 飼料鈣和磷添加水平對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的影響
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無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表同。
In the same column, values with no letter or the same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hile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me as below.
圖1 3個鈣添加水平下凡納濱對蝦飼料中磷的最適添加水平
凡納濱對蝦全蝦及肌肉常規(guī)成分的結果見表3。飼料鈣添加水平極顯著地影響肌肉CP、CL、Ash的含量(P<0.01),顯著影響全蝦CL、Ash的含量(P<0.05),對全蝦CP含量的影響不顯著(P>0.05)。磷添加水平極顯著地影響全蝦CP、CL含量和肌肉CP、CL、Ash含量(P<0.01),對全蝦Ash的含量沒有顯著影響(P>0.05)。飼料鈣添加水平與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極顯著地影響全蝦CL含量和肌肉CP、CL、Ash含量(P<0.01),對全蝦CP、Ash的含量影響不顯著(P>0.05)。
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鈣顯著提高了全蝦Ash含量和肌肉CP含量(P<0.05),顯著降低了全蝦CL含量和肌肉CL、Ash含量(P<0.05)。
全蝦和肌肉CP含量隨著磷添加水平的提高逐漸增加然后趨于穩(wěn)定。飼料中添加1.60%的顯著降低了全蝦CL含量(P<0.05),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顯著地降低了肌肉CL的含量(P<0.05),飼料中添加0.80%~1.60%的磷顯著提高了肌肉Ash含量(P<0.05)。
表3 飼料鈣和磷添加水平對凡納濱對蝦全蝦及肌肉常規(guī)成分的影響(干物質(zhì)基礎)
凡納濱對蝦組織鈣和磷水平的結果見表4。飼料鈣和磷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均極顯著地影響全蝦、肌肉和蝦殼的鈣和磷水平(P<0.01)。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鈣顯著地提高了全蝦的鈣和磷水平和蝦殼的鈣水平(P<0.05),顯著降低了肌肉的鈣水平(P<0.05)。隨著飼料鈣添加水平的提高肌肉磷水平先降低再升高,鈣添加水平為1.00%時達到最高,并各水平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對蝦全蝦的鈣和磷添加水平、肌肉和蝦殼的鈣水平隨著飼料磷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隨著磷添加水平的提高,肌肉的磷添加水平持續(xù)增加,而蝦殼的磷水平逐漸增加后趨于穩(wěn)定。
表4 飼料鈣和磷添加水平對凡納濱對蝦組織鈣和磷水平的影響
凡納濱對蝦血清指標的結果見表5。飼料鈣添加水平極顯著影響血清ALP和PO的活性及Ca2+的含量(P<0.01),對CHOL、TG和IP的含量影響不顯著(P>0.05)。飼料磷添加水平極顯著地影響血清ALP、PO的活性和CHOL、TG、IP的含量(P<0.01),顯著地影響Ca2+的含量(P<0.05)。飼料鈣添加水平與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極顯著地影響血清ALP的活性和Ca2+、IP的含量(P<0.01),顯著地影響TG的含量(P<0.05),對PO的活性、CHOL的含量無顯著性影響(P>0.05)。
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鈣,顯著地提高了血清ALP、PO的活性和降低了Ca2+的含量(P<0.05)。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顯著降低了血清ALP的活性和CHOL、TG的含量(P<0.05),但0.80%~1.60%水平之間的ALP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0.40%和0.80%、1.20%和1.60%水平之間的TG含量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血清PO的活性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后下降,在0.40%水平達到最大值。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顯著升高了血清Ca2+和IP的含量(P<0.05),但0.40%~1.60%水平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5 飼料鈣和磷添加水平對凡納濱對蝦血清指標的影響
Davis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若不添加鈣,基礎飼料中含0.35%的磷就可以維持凡納濱對蝦的生長和存活;若添加1%鈣,則添加2%的磷時對蝦有最大的WGR和SR。Cheng等[12]報道鹽度為2的水體中養(yǎng)殖的凡納濱對蝦在無鈣飼料中,添加0.77%的有效磷(0.93%總磷)就能滿足其生長;當添加1%的鈣時,飼料中需添加1.22%的有效磷(2%的總磷),凡納濱對蝦才具有較好的生長性能。本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飼料鈣和磷添加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顯著影響凡納濱對蝦的WGR、SGR、PER和FCR;同一飼料鈣添加水平下,對蝦不添加磷的組別的WGR、SGR和PER都顯著低于其他各組,不添加鈣和磷的基礎飼料組的SR顯著低于其他各組。這與Davis等[11]和Cheng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對蝦能吸收水體中的礦物質(zhì),但水體中磷水平很少,遠遠不能滿足對蝦的生長要求,所以必須在飼料中添加磷。本試驗中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提高,對蝦的WGR、SGR和PER均升高,這與凡納濱對蝦[16]、斑節(jié)對蝦[9]、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17]、大黃魚(Larimichthyscrocea)[18]和軍曹魚(Rachycentroncanadum)[19]的研究結果一致;而Peaflorida[20]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添加鈣,添加0.5%的磷時斑節(jié)對蝦有最大的WGR和SR;隨著飼料磷水平的升高,斑節(jié)對蝦的WGR和SR遠低于對照組。Ambasankar等[9]在研究不同磷水平對斑節(jié)對蝦的生長性能影響時發(fā)現(xiàn),鈣水平1.25%的飼料中,1.5%的磷使對蝦有最大的WGR和SR;而磷水平為2.5%時,對蝦的SR最低。這些結果表明,飼料磷水平過高會出現(xiàn)的磷抑制對蝦生長。Roy等[21]和Shao等[22]分別在黑線鱈魚(Melanogrammusaeglefinus)和黑鯛(Sparusmacrocephlus)幼魚試驗中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本試驗中凡納濱對蝦幼蝦沒有出現(xiàn)過量磷抑制生長的現(xiàn)象,可能與對蝦幼期生長速度快,蛻殼次數(shù)多,需要較多的磷有關。Niu等[23]在研究凡納濱對蝦仔蝦期的磷需要量時也發(fā)現(xiàn)對蝦在早期需要更高的磷。
對蝦生長、蛻殼需要大量的鈣和磷,而一般情況下對蝦能通過腮和消化道上皮從養(yǎng)殖水體中吸收足夠的鈣,所以通常認為對蝦飼料中并不需要額外添加鈣,只需要添加磷便能滿足對蝦的生長[24]。飼料中鈣水平會影響對蝦對磷的吸收利用,當飼料鈣過量時,Ca2+與磷酸根結合形成磷酸鈣從而影響磷的消化吸收[25]。Davis等[26]研究表明,對蝦飼料中的鈣水平不能超過3%。Cheng等[12]的試驗也得到了類似結果。本試驗的飼料鈣水平為1.62%~2.70%,與Davis等[26]和Cheng等[12]建議的飼料鈣水平相符。
魚蝦機體的鈣和磷水平,常常作為研究魚蝦飼料鈣和磷適宜添加水平的一個參考指標[25,34]。本試驗中,飼料中添加鈣和磷均提高了凡納濱對蝦全蝦和蝦殼的鈣和磷水平??嗽向r[30]和中華絨螯蟹[32]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全蝦和全蟹的磷水平隨著飼料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黃凱等[35]研究發(fā)現(xiàn),飼料中添加的磷酸二氫鈣對凡納濱對蝦全蝦鈣水平及甲殼鈣水平與磷水平均有顯著的影響;紅螯螯蝦全蝦和甲殼磷水平隨飼料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2];中國對蝦飼料鈣水平與蝦殼鈣水平之間,飼料磷水平與蝦殼磷水平及肌肉磷水平之間呈線性關系[33];Pan等[16]在凡納濱對蝦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氫鈣,發(fā)現(xiàn)全蝦和甲殼的鈣和磷水平均受到飼料鈣和磷水平的影響;凡納濱對蝦全蝦、蝦殼的鈣和磷水平與飼料中鈣和磷的水平呈正相關聯(lián)系[13];胡王龍[30]研究發(fā)現(xiàn),黑鯛全魚鈣和磷水平隨飼料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Watanabe等[36]、Shearer等[37]、Cain等[38]、Ketola[39]和Bureau等[40]的研究中也證實了魚體鈣和磷水平與飼料磷水平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但Peaflorida[21]研究發(fā)現(xiàn),印度對蝦全蝦磷水平與飼料磷水平無關。Davis等[41]研究表明,飼料鈣和磷水平與對蝦組織礦物元素含量沒有直接相關性;日本囊對蝦[42]、美洲螯龍蝦(Homarusamericanus)[43]等研究中也有類似的報道。這可能與蝦生長過程中的蛻皮周期有關,因為甲殼動物蛻皮前后甲殼和肌肉中鈣和磷水平都會有相應變化[43]。
ALP是一種磷酸單酯酶,可催化磷酸的水解反應及基團的轉(zhuǎn)移反應,為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形成三磷酸腺苷(ATP)提供無機磷酸[44]。紅螯螯蝦研究中發(fā)現(xiàn)隨著飼料磷水平的升高,肝臟ALP活性降低,當總磷水平為1.74%時活性最低[2]。Cheng等[12]在凡納濱對蝦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肝臟ALP活性隨著飼料磷水平(0.5%~2%)的增加而顯著降低。本試驗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升高,凡納濱對蝦血清ALP活性顯著下降,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IP的增加使得機體有足夠的磷酸基團供各種生化反應使用,機體對ALP催化產(chǎn)生的磷酸基團需求減小,所以ALP的活性會有所下降。而對日本真鱸的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飼料磷水平(0.31%~1.17%)的增加,血漿ALP活性顯著升高[27]。黑鯛幼魚則表現(xiàn)為隨著飼料磷水平的增加,血漿ALP活性在飼料總磷為1.12%時最低,進一步磷水平的增加,血漿ALP活性呈升高趨勢[29]。本試驗結果與之不同,這可能與因為試驗對象、飼料組成等不同有關。
凡納濱對蝦屬于無脊椎動物,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45]。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統(tǒng)是一種酶聯(lián)級系統(tǒng),甲殼動物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統(tǒng)存在于血淋巴中的顆粒細胞,系統(tǒng)中的酚氧化酶可以被細菌脂多糖(LPS)、Ca2+及胰蛋白酶等激活后轉(zhuǎn)變成具有活性的PO[46]。樊廷俊等[47]在對中國對蝦酚氧化酶試驗中,發(fā)現(xiàn)鎂離子(Mg2+)、Ca2+能增強酚氧化酶的活性。本試驗飼料中添加鈣提高了凡納濱對蝦的血清PO活性,與上述研究一致;而隨著飼料磷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納濱對蝦血清PO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這可能是飼料中的磷主要以磷酸根的形式存在,過多的磷酸根與鐵、鎂等金屬離子反應生成不溶性磷酸鹽,從而影響鐵、鎂等離子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離子體內(nèi)代謝[48];Mg2+可提高PO活性,飼料中過高的磷水平可能是通過影響Mg2+的吸收進而影響血清PO的活性。
軍曹魚的試驗中發(fā)現(xiàn),血漿CHOL和TG含量隨飼料磷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19]。隨飼料磷水平的升高,大黃魚血清中CHOL和TG含量逐漸降低,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49]。本試驗飼料中添加磷降低了對蝦血清CHOL和TG的含量。在黑鯛[22]、日本真鱸[27]、胭脂魚(Myxocyprinusasiaticus)[50]和雙棘黃姑魚(Protonibeadiacanthus)[51]上也有類似報道。黃曉聰[51]認為這與脂肪代謝有關,磷缺乏導致脂肪生成增多,當磷足夠時脂肪生成減少,血液CHOL和TG的含量下降,本試驗結果與上述試驗結果類似。
本試驗中,凡納濱對蝦血清IP含量隨飼料磷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趨于穩(wěn)定的趨勢。這與在軍曹魚[52]、黑線鱈魚[21]、馬拉巴石斑魚(Epinephelusmalabaricus)[53]、日本真鱸[27]上的研究結果一致。
營養(yǎng)素間一定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彼此間或協(xié)同或拮抗或制約。因此,考慮營養(yǎng)素關系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因子的雙因素或多因素試驗設計,其結果應更符合養(yǎng)殖的實際情況,對實際生產(chǎn)更有指導意義。但雙因素或多因素試驗,試驗量巨大,獲得準確的數(shù)據(jù)相對困難,因此多因素試驗結果是否可作為凡納濱對蝦營養(yǎng)參數(shù)數(shù)據(jù)庫的基礎數(shù)據(jù)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① 以SGR為判斷依據(jù),通過二次回歸曲線和折線模型分析得出:飼料中添加0、0.50%、1.00%的鈣時,飼料中磷的適宜添加水平分別為1.17%、1.00%、1.26%。
② 在飼料中添加1.00%的鈣和1.26%的磷時凡納濱對蝦有最大S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