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家文化工程中的聲音記憶
      ——以集成志書中的音樂記錄為例

      2018-07-16 09:41:12
      民族藝術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資料數(shù)字化國家

      李 松

      一、背 景

      人類對于音樂的記憶,是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民族、地域的自我文化認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在文化研究領域,民族國家的建構和關于共同體的文化“想象”使得記憶成為學術界研究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將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檔案置于國家記憶的語境中定位,是現(xiàn)代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話題?;仡櫚倌陙碇袊鴤鹘y(tǒng)音樂檔案建設,粗略地說,隨著聲音記錄傳播技術的發(fā)展,主要以滿足研究、傳播、商業(yè)甚至是個人收藏需要,和其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首先,如果將20世紀初至80年代為一個階段,傳統(tǒng)音樂檔案主要是指出版物中的老唱片和廣播、電影電視行業(yè)的工作檔案,它由相關機構或個人保存。同時,在一批專門的研究機構里,伴隨著專業(yè)的田野工作,也保存了大量的資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作為國家專門的音樂研究機構,它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時間段中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音像資料。再往前追溯,應該說在不同的區(qū)域,應和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需求所遺存的音像資料,我雖然沒有看到專門的研究成果,應該說主要留存于老唱片和部分電影廠、廣播電臺的資料檔案中是大致的狀況??傮w來說,如果要總結這一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檔案,我認為,嚴格意義上,它不構成一個國家概念下的音響檔案的記錄,作為多元需求、分散存在的聲音檔案,并沒有清晰明確的國家檔案意識。

      二、作為國家記憶的集成

      另一個大的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作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而從國家層面來做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典籍工作,對傳統(tǒng)音樂進行國家注冊、登記和著錄,是以“集成”工作為代表的。該項工作從1979年開始開展,包括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曲、曲藝五個門類,分為《中國民歌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戲曲志》《中國曲藝志》十個系列,統(tǒng)稱為“十大集成志書工程”,它是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密切相關的一個系統(tǒng)工程,十大系列叢書中有八部有傳統(tǒng)音樂內容,四部完全由音樂內容構成??梢哉f,“集成”是以各地區(qū)、各民族民間的聲音為重要內容構成的一種國家記憶。它是記憶的一個聲音體系。“集成”是由國家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實際上還有中國文聯(lián)以及各有關協(xié)會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所做的大量具體工作,系統(tǒng)性的日常工作由文化部組建和管理的全國藝術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的前身)負責。就廣義的聲音記憶而言,傳統(tǒng)音樂范疇的國家典藏,它在中國歷史上自上而下的收集工作中并非是第一次,但是就規(guī)模之大、全面系統(tǒng)(曲譜和文字等信息的注錄)和聲音的記錄而言,它的確是第一次。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包括后來展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要是以項目記錄為主的工作,就全面性和歷史資料的珍貴性而言,仍未有超過這個規(guī)模的國家工程工作。就此項工程的實施機制而言,“集成”是由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負責總體的政策把握、組織管理、經費保障,在專業(yè)內容上集中全國有關機構和相關專業(yè)的學者,自上而下地組織各級文化系統(tǒng)和專業(yè)人員協(xié)同工作的系統(tǒng)工程。

      關于“集成”這一大型工程的主要內容,首先,它是全面普查,是直接面向社區(qū)的。它要求音樂與曲譜同步,同時,它也對采集地點、表演者的相關信息等做了出版意義上的規(guī)范性的要求。包括演唱者、記錄者、翻譯者、整理者等,即對音像資料來源做出了出版意義上的標引。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它是以口頭傳承為主要記錄對象,并以民族學的學術范式為主要出發(fā)點。這個工程不是跨文化研究,不是他者對另外一個民族的研究,而是在地的,由各地區(qū)做的自我文化的記錄。它只是由國家,由專家規(guī)定了統(tǒng)一體例,但是它依然是各民族、地區(qū)自己聲音的表達,因此它更具有民族學的學術范式意義。它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音樂學的“采風”,不是“采走”,而是由當?shù)刂鸺壪蛏贤七x。此外,關于田野作業(yè)規(guī)范的問題,當時也沒有足夠多的人才,而參與“集成”工作的人員構成則包括各地學者、基層文化工作者、社區(qū)文化精英(骨干),有幾萬人參與其中。各地學者主要包括大專院校的民族音樂學或音樂學的研究人員隊伍,還有各省、各地方的研究人員,這些研究人員中的持續(xù)參與者目前都成為已退休的各地方的音樂專家和頂級學者。而“集成”初期時,參與者也有很多是剛畢業(yè)的學生。大量的工作是對地方的群眾文化館站和地方的縣、區(qū)級文化工作者做簡單培訓之后開始進行田野作業(yè)。但是這個過程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從集成中成長起來的專家與后來的“非遺”專家。

      由普查開始的“集成”,全國動員十幾萬人在不留空白點的總體要求下做了全面的普查,在此基礎上的整理、編纂、出版工作總體歷時三十余年。目前“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還在編纂澳門和香港諸卷,并進行音樂形態(tài)的記錄。澳門“民歌卷”也正在進行最后的整理??傮w上,“集成”基本完成了對存在于大眾日常音樂生活中的民族民間音樂做全面收集整理的工作。四部音樂集成(民歌、器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以國家卷的形式編纂出版了大約有11萬首曲目?!懊耖g歌曲集成”出版了30卷,收錄了4萬余首民歌,共有5250萬字,主要為曲譜。前期普查的民歌資源總量約為出版數(shù)量的10倍,大約有40萬首。而“戲曲音樂集成”的收錄下限至1985年,主要包括代表性的戲曲傳統(tǒng)劇目中的唱段?!懊耖g器樂曲集成”則收錄了2萬多首樂曲,共5000多萬字?!扒囈魳芳伞眲t涵蓋了現(xiàn)存的或者說20世紀80年代還存在并可以演出的包括300余個曲種,共2000萬余首曲目,有4350萬余字。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或者說中華民族的一部文化典籍,就音樂而言,是這樣構成的。音響或少量影像方面的資料情況,在音(響)、譜(簡譜)同步的總體要求下,“集成”的普查與收集總量應該不少于50萬首音響,這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因為僅民歌方面收集和普查到的曲目大約為40萬首。而戲曲、曲藝方面還有大量的資料沉淀在各類檔案和介質里。此外,這些資料目前主要分散在各地的藝術研究院所,這個“各地”是一個抽象數(shù)字,暫且列為30個,如一個省(市、自治區(qū))至少有一個藝術研究院所。這些藝術研究院所大多是于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集成”工作而恢復的。此外,由各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一批藝術檔案館以及相關研究機構(音樂學院等)也保存了一批資料,特別要說明的是,有大量的相關資料保存在各個層面的專家個人手中??偟膩碚f,從國家層面上看,由于當時的條件所限,主要工作目標是文字和曲譜的出版,音響或少量影像的資料保存比較碎片化,存儲方式相對落后,注冊水平參差不齊。就記錄的技術手段而言,與目前的技術條件相比則相對落后。需要說明的是,“落后”一詞必然對應著相應的時代。盡管與現(xiàn)在相比較為落后,但在當時卻也是竭盡全力。當時,在全國展開這樣大面積的音像檔案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在“集成”初期,小型的、專業(yè)的錄音設備很拮據(jù),而省級或者地、市級機構需要??畈拍苡幸粋€相對好的錄音設備??梢哉f,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這30年間技術手段的變遷非常巨大。20世紀80年代“盒式錄音機”已經是專業(yè)的設備,但是現(xiàn)在一個手機已幾乎囊括了當時一個省編輯部的所有設備,盡管如此,“集成”記錄的大量資料,比如音響資料,仍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我們知道,從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間,中國民間音樂消失的速度令人吃驚。80年代中期,典型的、成熟的傳承人大約在50至70歲之間。我們可以設想這些人現(xiàn)在的年齡以及他們下一輩傳承的可能性。另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資料具有不同的時間跨度。實際上,戲曲與曲藝的音響資料大量來源于早于“集成”時期田野采風的時間,而電臺早期的包括20世紀50—60年代的播音以及老唱片,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

      三、技術變遷與聲音的處理

      技術的進步,必然導致相關工作在理念、策略、方法上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也會涉及搶救、記錄、保存、管理、使用、傳播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爸行摹弊鳛橐粋€國家的專門機構,自21世紀初至今,一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針對集成的存量資源進行比較規(guī)范的、專門的搶救性修復和數(shù)字化處理,專業(yè)化的注冊和集中保存管理是從國家文化記憶的視角出發(fā)的。在技術層面,對以多種技術格式保存的音樂信息,掌握的基本原則是:不做任何加工和美化,盡可能對原介質采取保護修復性措施之后進行數(shù)字化轉換。這是一個要求非常細致、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海量工作,文化部為此在“中心”專門設立“重點實驗室”,專門從事相關工作,十幾年來已幫助各地多所藝術研究院所完成相關工作。

      關于各種相關技術手段,首先是文化信息磁記錄,即以物理和化學的方式對老介質的保存展開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老介質包括唱片、鋼絲帶、老蠟筒等。集成工作時使用的最多的介質是小的盒式錄音帶,這個錄音帶在80年代最多,也有一部分開盤帶。按技術指標而言,這種磁記錄的方式在25年之后,所有數(shù)據(jù)指標都會嚴重衰竭,珍貴資料面臨二度喪失,從整個國家層面來看,在整個音樂記憶體系中,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當大家對于某些資料還處于模糊的了解狀態(tài)時,這個資料可能就已經報廢了,相關搶救工作十分緊迫。因此,從21世紀初開始,“中心”這方面的工作就已經展開。而磁帶的老化機理和人工干預的修復工作中有很多技術內涵,包括理化的處理方式。近幾年“中心”的國家音響修復重點實驗室對此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一批具有相關技術專利的工作基礎,尤其是老磁帶的覆膜等技術,很多要用專門研發(fā)的設備來完成。

      其次是關于老唱片,對不同年代、不同規(guī)格的各種老唱片,“中心”也非常關注,其中有些專門技術處于領先,國內有很多機構以及學術團隊、技術團隊也在做此工作,但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方法。但我認為應該遵循不做任何加工和美化,盡可能對原介質采取保護修復性措施之后進行數(shù)字化轉換的基本原則。

      此外,我們的再記錄和搶救工作還包括傳統(tǒng)樂器的聲學測量。在這一方面,“中心”與中國計量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科技系、內蒙古、新疆、延邊、西南等地的院校樂器測量工作,總體技術手段已經到了消音室測量的水平,這是以前的技術手段完全達不到的狀態(tài)。我相信,在亞洲我們是處于領先水平的。

      關于聲音符號系統(tǒng)(記譜)的數(shù)字化,我們的工作首先是針對簡譜,因為“集成”是以簡譜出版的,目前,簡譜的數(shù)字化樂譜,呈現(xiàn)出的符號系統(tǒng)是圖像式的呈現(xiàn),但要考慮的是,數(shù)字化的音符(無論是簡譜還是五線譜)放在數(shù)字體系中的音樂語義問題。目前,“中心”對簡譜在語義記錄和表達研究方面進入了一個接近成熟的階段,可以期待更好的交互性為記錄、研究、創(chuàng)作、交流和傳播等領域提供具有變革意義的應用基礎。

      四、技術變遷與文化的整體性數(shù)字化表達

      這里的關鍵詞是一個“元數(shù)據(jù)”。數(shù)字化后面緊跟著的問題是面對學術本體與藝術本體研究的壓力。數(shù)字化所必須要做的工作就是真正的類型研究、形態(tài)研究和標準化注入體系。在“集成”資料基本找齊了的基礎上,集成后的研究非常必要。嚴格意義上,沒有這個研究無法完成全面的數(shù)字化。而如果僅完成了介質意義、單曲意義上的收集工作,十幾萬首曲目搜索起來將會沒有頭緒,非常困難。

      “中心”數(shù)據(jù)庫和元數(shù)據(jù)的建設工作自2002年左右開始已持續(xù)了十多年。第一批我們設立了7個項目。有一批音樂學家對民歌、器樂曲、宗教音樂、戲曲音樂做了宏觀上的類型研究,但曲藝暫時沒有做?,F(xiàn)在召集曲藝音樂方面能在全國層面進行類型研究的人員很困難,這件事很遺憾中斷了。這方面工作的復雜性,以漢族民歌中的勞動歌為例來對分類工作做簡要說明,如勞動歌題級下號子的分級,就分到了7級,非常復雜。我參加國際檔案學術大會的藝術學檔案學會會議時,所有的外國專家都認為中國不可能會做出這個分類,我回答說一定會做好,只能做好,因為它是國家記憶,因為中華文明有這個基本特質,就是多元一體,合而不同,如果連這種事都做不好,我們怎么落實文化自信?

      應該強調的是,在元數(shù)據(jù)的系統(tǒng)研究領域,要注意與國內外相關標準化研究的兼容性,“中心”的主要關注是世界記憶、TC標準和圖書、文物領域的標準化體系。如果試圖數(shù)字化就牽涉到收集、記錄、整理、表達與研究。這種元數(shù)據(jù)工作整備到精細化、條目化的程度,最小的文化單元如何定義,這些都是基本問題。而關于基礎資源在數(shù)字化條件下要做到什么程度這個問題,我們仍在探討。這是關于數(shù)據(jù)標準的探索和研究,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性給整個民族民間文化數(shù)字化表達造成非常大的工作壓力和創(chuàng)造性空間,從人類學角度關注文化事項之間的關聯(lián),這實際上是一個跨學科的系統(tǒng)研究。我們非常希望大量做本體藝術研究的學者、研究者以及學生們能夠多參與其中,這里的學術空間非常大,也非常有意義。

      以學術研究和新技術應用為基礎,“中心”開展的對于地方音像資料的搶救工作。近十多年來已經成為常態(tài),主要以省為單位逐步展開。例如四年前,我們把云南省“集成”中的民歌和器樂曲的所有資料都做了數(shù)字化,數(shù)量大概有2萬多首。之后,我們與云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仔細協(xié)商后給了他們標準化的標注體系(或者相對而言比較完整的標注體系),請他們做標注工作。他們請回了部分做“集成”的老同志回院工作一段時間。而一個月前,我詢問他們的院長具體損失數(shù)量,他說大約為5%。這個損失指的是盡管音響仍完好,但是相關信息丟失,包括記錄者、錄音地、歌詞內容等不清楚的問題,這些幾乎要報廢的聲音大概占5%。這已經是萬幸,因為這些音響如果放置的時間過長,當初做田野的人不在了,實際上它的價值就會變得非常低。因此應該高度重視二度流失的現(xiàn)狀和二度搶救工作。

      這方面工作的另一個關鍵詞就是“整體性”記錄。它是以學術視野的擴展為基礎的,這方面,“中心”正在組織實施的兩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托項目《中國節(jié)日志》和《中國史詩百部》。這兩個大型國家項目當中,從可視聽和完整性兩個學術指向上較之集成工作均有較大的拓展。

      《中國史詩百部工程》與“集成”有所不同,它除了對傳承人的完整演述做可視化記錄以外,它也是語境化的記錄,記錄社區(qū)文化生態(tài)、傳承人的生活狀態(tài)等。它要求資料的標準化注入,包括語言和社區(qū)表達等,還對技術體系也有規(guī)范要求??傮w上來說,它要求資料的科學性、學術性和對各種文化關聯(lián)性因素的關注。它的視頻記錄所具有的不僅僅是傳播意義上的,而首先強調的是國家檔案的意義,它是完全按照人類學和音樂學的一些規(guī)范要求做全面的記錄,而更加具有學術意義。這是后集成時代的顯著特點。另外就是《中國節(jié)日志》項目中的《中國節(jié)日影像志》,是以影像的方式記錄節(jié)日文化,當中包括大量聲音、音樂(特別是民族民間儀式音樂)的記錄。其實,拍攝影像之后的工作還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包括海量資源需要迅速整改,這也給標引帶來了壓力。據(jù)我所知,一般的科研機構所做的視頻記錄以及我們所拍攝的照片都呈現(xiàn)出獲取快、著錄慢的“消化不良”狀態(tài),也就是缺少背后適當?shù)馁Y料體系來支撐。很多學生的田野報告、學術論文在寫完之后,剪輯好的片子被認可并傳播后,剩下的資料實際上非常碎片化,而且損失非常大,有價值的東西沒有被積累。為此,特別希望所有的學術機構,應該高度關注數(shù)字化背后的資料積累研究和實際應用。

      以上的《中國節(jié)日影像志》和《中國史詩百部工程》這兩個項目的影像工作,全國有子課題250個,即250個國家重大課題的子課題,而每一個課題都是由一批對當?shù)匚幕猩羁塘私獾膶<医M成。僅僅就影像記錄而言(還未涉及文本工作),隊伍中大概有2000-3000位碩博研究生參與其中,以及接近100多位各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們。這兩個項目的時間跨度均為8至10年?!肮?jié)日志”目前已經進行了七年,大概還有三年結束,“史詩工程”應該已經進行了四年,可能還需要四、五年才能結束。所有的音像成果除正式出版的以外,最終需要碎片化,即做成數(shù)據(jù)庫里面的文化“切片”,“切片”是“顆粒度”合適、可操作的一種文化資源,這是這個項目的總目標。這個工作量非常大,但是主要的參與隊伍90%以上是有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和老師。

      總體上,要將國家記憶與大眾生活、藝術發(fā)展、文化交流聯(lián)系起來,推進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推進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是文化保護、傳承與創(chuàng)造的終極目標。

      猜你喜歡
      資料數(shù)字化國家
      家紡業(yè)亟待數(shù)字化賦能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高中數(shù)學“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shù)學“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數(shù)字化制勝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双柏县| 讷河市| 特克斯县| 西畴县| 普洱| 芷江| 承德县| 宽城| 台北市| 开远市| 德州市| 新余市| 偃师市| 凤山县| 乌兰县| 开阳县| 宾阳县| 峨眉山市| 佛教| 荔波县| 鄢陵县| 肇庆市| 醴陵市| 内江市| 姜堰市| 道真| 成都市| 乐清市| 西和县| 广饶县| 达尔| 隆回县| 周宁县| 宜兰县| 卫辉市| 邳州市| 广安市| 鲁甸县| 龙井市| 晴隆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