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華
英語大單元主題學習是指基于主題或者問題的學習,在每一個主題單元中,學習內(nèi)容圍繞主題,將主題及其專題作為知識情境脈絡進行有意義的組織。學習資源包括了與主題相關的任何學習材料,學習活動構成了主題單元的學習過程。這些學習活動是多樣的,并且鼓勵學習者主動探究,鼓勵學習者通過活動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設計中,主題學習單元在課程組織形式上超越了課堂,也超越了單課時的教學周期,實現(xiàn)了全時空的學習活動組織方式。同時,學習的評價也多元化了,以面向過程的評價為主要形式,注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這不同于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單元,是基于教材單元,又高于教材單元。
開展大單元主題學習須事先設計好相對應的評價工具,用評價工具去指導單元學習,同時在單元學習中實施評價,根據(jù)評價反饋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反思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效果,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提升師生英語教與學的能力?,F(xiàn)以牛津英語新教材一上為例,談談筆者的具體經(jīng)驗和做法。
牛津英語一上共有8個自然單元,2個活動單元,在每個單元里編者都精心策劃了“單元名稱”。仔細解讀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各個單元間存在多種關聯(lián),可在課程設計、教學開展等方面加以強化運用。于是筆者嘗試開發(fā)了一款新型評價工具——“創(chuàng)新繪本”,它不僅能指導教學,借助主題幫助正處于英語學習起步階段的孩子串聯(lián)起那些看似散亂如“珍珠”般的語句,還能將聽說讀寫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語段表達習慣。事實證明,評價工具與單元主題能組合成黃金搭檔,讓評價工具成為檢驗單元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重要途徑。
基于自然單元,賦予主題靈魂的評價
教材中自然單元是編者按照特定思路精心策劃的主題單元,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它因過于大眾化而缺乏亮點,而且不夠貼近生活。但是教材不能“朝令夕改”,唯有教師和學生主動適應它、豐富它、改造它,才能發(fā)揮其潛質(zhì)。一上Unit3 This is Miss Li,筆者賦予了主題“My teacher”的靈魂,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廣度,并能在“靈魂”的牽引下,更為全面牢固地掌握學習內(nèi)容,而非教材上所要求的僅僅掌握Mr Green和Miss Li等。
擁有靈魂之后,基于自然單元,筆者用創(chuàng)新繪本《My teacher》來評價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情況,檢驗知識點的實際運用效果,既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將德育融入教學中,達到“愛吾師,信其道”的積極效果。本單元圍繞“我的老師”開展系列活動學習,最后所有學生進行《My teacher》創(chuàng)新繪本制作,并將所繪制的教師形象進行一一介紹,真實有效,長單詞teacher 被學生輕松習得,對于以前很難分清的Mr和Miss,學生輕而易舉就能掌握并牢記于心。這是真正基于生活的學習,更是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切換。并且經(jīng)過評價工具的檢測與衡量,教師也能清晰地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調(diào)整思路和教案。
延伸自然單元,敘述主題故事的評價
一年級自然單元中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往往比較單一,唯有每次的故事部分教學,因為是學生喜歡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所以他們的積極性會比較高,尤其是他們喜愛自編自講自己的故事。第四單元Is this a teddy?故事部分是楊玲到蘇海家參觀,并對四樣物品的詢問。為了讓單元內(nèi)容更飽滿,更有故事感,我將本單元主題定為“Is this…?”并在自然單元的基礎上,進行主題延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學會在生活中使用這個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句型結構,同時也將上一單元的“This is…”自然融入其中,針對puppy產(chǎn)生的一系列追問,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故事帶來的快樂,評價自然單元的學習效果。
延伸自然單元,是對自然單元綜合學習能力的評價,也是對教學目標的綜合評價,更是對學生“講故事”能力的個性評價,這是紙筆評價所無法匹及的。如在設計創(chuàng)新繪本時,特將本課繪本評價編制為《Is this…?》,猶如小蝌蚪找媽媽般去尋找真正的puppy。學生們展示評價過程時,側耳試問:“Is this a puppy?”(P1泰迪頭部),“No. This is a teddy.”(P2 泰迪全身);帶著疑問的口氣繼續(xù)找:“Is this a puppy? ”(P3小貓的尾巴);“No. This is a kitten.”(P4小貓的全身);帶著著急的口氣繼續(xù)找:“Is this a puppy?”(P5小狗的臉部),“Yes. This is a puppy.”(P6小狗的全身)。最后進入自由發(fā)揮環(huán)節(jié),用這個句型進行創(chuàng)作,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在敘述這個評價繪本的過程中讀出了語氣、語調(diào)、重音等等,朗讀技巧與情感的表達是在平常教材文本朗讀時所不能突破與達成的。在這繪本中,無形擴展了來自生活的新詞匯kitten與puppy、teddy,使其互相映襯,讓知識自然生長,而非機械插入。
連接自然單元,體驗主題情境的評價
單元主題教學是根據(jù)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確立若干個教學主題,這些在自然單元中都有所體現(xiàn),但這些自然單元間聯(lián)系的密切度各不相同,需要進行有選擇性的組合和取舍。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時,可以巧妙地將兩個自然單元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情境,賦予了一個新主題,讓新主題單元的學習成為一個完整的兒童化、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完整地理解學習內(nèi)容和形成知識技能,同時也避免教學情境、內(nèi)容、形式的頻繁變換,節(jié)省教學組織時間,并且在連接自然單元的過程中,充分激發(fā)教師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主動性。
本冊有兩大教學難點,一是學生最難發(fā)音的單詞this所在的第三、四單元,二是筆紙考試最難操作的第六單元的顏色學習。為了更好地施教,同時方便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將這幾個單元的內(nèi)容與知識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新的主題情境My toys,降低“This is…”表達的難度系數(shù),讓教學不再枯燥和難以操作。根據(jù)連接后的新主題《My toys》,創(chuàng)新繪本將孩子們裝滿玩具的箱子與許多生活中的玩具展現(xiàn)出來,讓孩子自己用畫筆去給各種玩具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逐一介紹。在這個過程評價實施中,學生需要主動學會各種顏色的英語單詞,而非書上4個單詞的評價任務。實施中學生可以個性化地表達,但表達又在教學目標的檢測范圍內(nèi),一箭雙雕。繪本大概內(nèi)容為:“I love my toys. This is a…Look at…It’s…(介紹滿箱、滿地的玩具)”,隨后將自己上色的玩具進行詳細介紹。每一個孩子的繪本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評價結果卻能看出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在主題情境中,學生體驗創(chuàng)作過程,感受真實情境,通過動手動腦,主動地學習,用新學的知識去評價學習,提升表達能力;教師也在開發(fā)評價工具的過程中不斷研究,主動追求教學藝術。總之,將整個教學置于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技能的綜合運用和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和意識。
整合自然單元,融合主題深度評價
英語教學需遵循學生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一學期的單元學習中,學生的知識在不斷豐富,學習能力在不斷提升,故在學期后段,應以主題為線索,開發(fā)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對自然單元進行有機整合,開展單元主題教學,融合主題,進行深度評價,讓學習領域水平目標的達成更有針對性,知識技能教學更具連貫性和生本化、生活化。
本冊Project2 A poster,主要是圍繞前面Unit7 I can dance 展開活動,僅用I can…來進行自我展示與表達。作為學期終期評價,應該更高層次、多單元整合評價,故將主題定位為《My poster》,但內(nèi)容卻更深更廣,巧妙地將整冊書相關的內(nèi)容融合,引導學生整體性建構知識體系,學會多維度表達。創(chuàng)新繪本表達如下:“Hi,I’m…(Unit1內(nèi)容)Look at my poster. (Unit6延伸)This is my mum.(Unit3延伸) She can … (Unit7延伸)This is my dad. (Unit 3延伸)He can…(Unit7延伸) This is me. (Unit3延伸)I can…and …(Unit7延伸)What can you do,my good friend?(自然擴展)”
這是一個“大單元主題教學”,將多個自然單元融合成了一個大單元,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進行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連接成一條教學線索,使單元整體運轉(zhuǎn)。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fā)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自主實踐活動,尊重和體現(xiàn)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
結語
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個知識體系,一個主題就是學生的智力世界。英語學習需要從單元主題出發(fā),精心設計與構建,配套創(chuàng)新繪本式評價工具,將教學、學習與評價三位一體的關系牢固鑄造成“鐵三角”,從而不斷豐富小學英語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