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可以說是學生正式接觸英語的第一階段,如果能在小學生接觸英語之初,就讓學生先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梢宰屝W生更好的理解英語,并激發(fā)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本文將會以英語電影為媒介,來分析探討如何通過英語電影,在小學英語中滲透西方文化,以為我國小學生能更好學習好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電影;西方文化
【作者簡介】王麗穎,甘肅省蘭州市拱星墩小學。
一、在小學英語中滲透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1.可以使小學生更好的學習好英語。英語有很多種發(fā)音,比如說美式發(fā)音和英式發(fā)音,美國的南北部地區(qū)在口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中國北京有京腔,英國倫敦有倫敦腔。而且在用詞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比如,美國的出租車是cab,英國的出租車卻是taxi;美國說薯條說fries,英國則是chips。再比如說汽油,美國的汽油為gasoline,而在英國的英語中,汽油則是petrol。正是因為兩國在汽油一詞上的區(qū)別,在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將“汽油”這個詞作為混入美軍中的德國士兵的“測試”。如果士兵說的是gasoline,那么就是美國士兵,如果士兵說的是petrol,則判定其為德國士兵。在小學英語中滲透西方文化,有助于小學生掌握不同地區(qū)英語的發(fā)音、用詞等的了解,使小學生能更全面的了解英語,掌握更多的英語語法、詞語以及不同英語之間的區(qū)別。
2.對西方文化的學習是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如今,全球化趨勢已經逐漸形成,當下小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后,需要面對的可能是一個全新的全球市場。全球化市場下對人才的需求更加高,如果只是學習中國文化,小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很難以開放的思想接納和吸收外來文化。因此,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不單單是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需要,更是小學生未來進入社會,社會大背景的需要。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能更好的實現國際化合作。而且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未來無論是怎樣的國際形勢,了解西方文化,都有助于我國在世界之林有更高的國際地位。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英語電影滲透西方文化的策略
1.在英語發(fā)音中滲透西方文化。不同地區(qū)的國家英語的發(fā)音存在一定的區(qū)別,比如,美式的英語有兒化音,英式的英語卻沒有。只是單純的說,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教師就可以播放一部純英式發(fā)音電影的片段,以及一部純美式發(fā)音的片段進行比較?!豆ㄌ亍愤@部電影就是純英式英語的發(fā)音,而《蝙蝠俠》這是純美式英語的發(fā)音。教師可以找出一段帶“r”字母的對話,讓學生觀看。比如《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這部電影,Harry Potter和Ollivander的對話,Ollivander跟Harry Potter說起傳說中的死亡圣器,這一段就有許多帶“r”的單詞,但是兩個人的對話卻沒有將“r”念出來。相反在《美國隊長》這部電影是純正的美式英語。教師同樣可以從中截取一段片段。
在學生觀看完兩部電影之后,肯定會產生疑問。為什么為什么英音沒有r音,而美音里有呢? 教師就可以順勢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英音中之所以沒有r是因為英音在發(fā)音的時候,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唇形的變化大,聽起來很正式;而美音發(fā)音時,則比較放松,唇形變化小,聽起來比較隨意。兩個國家不同的發(fā)音形式,是由兩個國家不同的性格和文化決定的。英國男人很紳士,所以他們在說英語的時候也很“紳士”,相反,美國人比較隨性,所以在說英語的時候不會刻意表現出“紳士”。通過兩種不同的發(fā)音,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兩個西方國家的文化。同樣,教師也可以找一些其他西方國家的電影,通過不同的發(fā)音,使學生了解不同地區(qū)英語發(fā)音上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當地文化。
2.結合西方節(jié)日、飲食滲透西方文化。西方很多電影有很多和西方節(jié)日、西方飲食相關的電影,通過對這些電影的觀看,可以讓小學生了解到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和飲食文化。因此,教師可以在過西方節(jié)日的時候,為小學生播放一些和節(jié)日有關的電影。也可以通過電影,來讓小學生學習美國的飲食文化。比如《美食從天降》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很喜歡發(fā)明的小男孩兒,一直不被身邊的人認可,后來這個小男孩兒竟然在無意間發(fā)明了一個可以制作任何美食的機器,因此引發(fā)了一場美食大戰(zhàn)。通過這部電影,可以讓學生了解美國的各種美食,比如:漢堡、披薩、烤火雞、甜甜圈、煎蛋等。之后,教師還可以根據這些美食,引導出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比如,烤火雞是美國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中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如果圣誕節(jié)不能吃烤火雞,那么就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節(jié)日。在這里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美國的形成歷史,美洲是歐洲人發(fā)現的新大陸,最初的美國人其實都是歐洲人。而歐洲人在過圣誕節(jié)和感恩節(jié)的時候,吃的是烤鵝(吃不起烤鵝的時候才會吃烤火雞)。但是當他們到了美洲之后,美洲沒有鵝,后來養(yǎng)了鵝沒能趕得上吃,就改吃了火雞。吃了火雞之后,就發(fā)現火雞比鵝好吃多了,所以現在美國圣誕節(jié)都是吃烤火雞,英國依舊是以烤鵝為主,吃不起烤鵝才會吃烤火雞。在這些美食文化和節(jié)日文化講完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西方節(jié)日的電影,讓學生對西方節(jié)日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3.結合英語教材滲透西方文化。結合教材滲透西方文化,可以通過一些和教材內容相關的電影,使學生對教材上的知識點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并掌握相關的美國文化。比如在學習《A farewell party 》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帶有Party的電影——《歌舞青春》,電影開場就是一場除夕夜的派對,《重回十七歲》中有中學誤會等。通過這些電影讓學生了解派對文化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任何節(jié)日都會有派對,甚至還有很多主題的派對,諸如:睡衣派對、畢業(yè)派對等。
三、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英語電影來滲透西方文化,有很多種方式,也有很多部電影可以推薦,本文篇幅有限,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曹麗娟.談小學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的滲透[J].新課程(中),2017 (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