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誤石為寶 謬傳千年

      2018-07-12 07:23:42李永龍
      文史雜志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杜甫

      李永龍

      摘要:杜甫于唐大歷初年所作的《李潮八分小篆歌》,不僅道出了書法流變及其寫作地點、緣由和與主人公的關(guān)系,更對李潮的書法成就予以極高評價。然而人們在欣賞杜甫的這篇杰作時,卻忽視了詩中人物關(guān)系的真實性和贊美之詞的可信性。雖有不少學(xué)者對詩中的疑點進行過反駁論證,但謬種仍在流傳,從而大大限制了歷史研究的眼界。因此,我們有必要以事實為依據(jù)去澄清是非,還歷史的真實面目。

      關(guān)鍵詞: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晚春,55歲的杜甫別云安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準備逗留數(shù)月。剛住下不久,號稱杜甫外甥的李潮即來造訪,苦求舅父為其八分書作歌。一個多月后,杜甫在這里寫下了千古名篇——《李潮八分小篆歌》。在詩中,作者除明確道出其寫作地點、緣由和與主人公的關(guān)系外,尤對李潮的書法成就予以極高評價,不僅盛贊其筆法可與小篆鼻祖李斯相比肩,還以貶低草圣張旭來反襯其八分書之高古。

      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從審美的視角去欣賞杜甫的這篇杰作時,卻忽視了詩中人物關(guān)系的真實性和贊美之詞的可信性:杜甫唯一同父異母之妹遠嫁鐘離之韋氏,何來李氏之外甥?李潮“小篆逼秦相”,為何又“無盛名”?這里,筆者在考據(jù)相關(guān)歷史背景并參考一些公開發(fā)表的資料或論點的基礎(chǔ)上,針對詩中存在的疑點予以辨析,以事實為依據(jù),澄清是非,以求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

      一、李潮其人

      關(guān)于李潮,史料幾乎沒有記載,現(xiàn)有對李潮生平的介紹主要源自杜甫的這首《李潮八分小篆歌》。人們是從詩作者對李潮的稱呼和對其書法的贊美,才對李潮有了大概的了解:李潮,杜甫甥.生卒、籍貫不詳,新舊《唐書》無傳,善小篆八分,杜甫稱其與韓擇木、蔡有鄰成唐隸三家,歐陽修合之史惟則稱四家。北宋時,周越在《書苑》中稱:“李潮,善小篆,師李斯《嶧山碑》,見稱于時?!奔霸崆鹧芨鶕?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湖城令李雍門三個兒子的名與字,提出李潮與李陽冰為同一個人的觀點,稱“陽冰名潮,杜甫甥也,后以字行,因以為名,而別字少溫。木玄虛《海賦》云:其下陽冰不冶,陰火潛然。則知名潮,又且有理。人多不知,因詳其說”。明袁中道亦云:“李陽冰,即李潮子,子美甥”(《游居柿錄》卷三)。盡管清初顧炎武在《金石文字記》中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反駁,朱關(guān)田先生也在《李陽冰、李潮小議》中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辨,重新確立了李陽冰和李潮不是同一人的事實,但后人對此多視而不見,仍堅持采用吾丘衍的觀點。尤其是有些人主觀杜撰或借題發(fā)揮,又生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結(jié)論,如北外副教授丁啟陣據(jù)此稱他有個“重大”發(fā)現(xiàn):杜甫是高李白三輩的親戚;《書畫家編年通鑒》還出現(xiàn)“李潮(712—770年)杜甫甥,代表作《杜工部集》《金石錄》”等張冠李戴、混淆不清的記錄。在早,清代的當(dāng)涂縣志也稱“李陽冰,趙郡廣漢人,李白族叔,杜甫甥也”——這既令人遺憾,更使人痛心!

      1.李潮是不是李陽冰

      首先,我們撇開顧炎武和朱關(guān)田等人的反對觀點,假定吾丘衍觀點成立,即李潮就是李陽冰,那么李潮的出生時間根據(jù)李陽冰《上李大夫論古篆書》和舒元輿《玉箸篆志》及朱關(guān)田《唐代書法考評》等資料考證,應(yīng)為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也就是說,李潮比杜甫只小9歲。另據(jù)胡湛《唐代篆、隸書的時代性演進》一文中稱“李潮28歲即卒”。此言若屬實,至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杜甫移居夔州時,李潮已經(jīng)離世17年之久,怎么可能去巴東求舅為其作歌呢?而此時李陽冰已“擢任集賢院學(xué)士”。

      又史載杜甫父親杜閑是杜審言長子,杜甫的生母清河崔氏在杜甫幼年時去世,杜甫由其姑母撫養(yǎng)長大。囿于唐代“父必三年而后娶者,達子之志焉”的禮制等,直到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杜閑才與繼室盧氏再婚,又生四子一女,其齒序為:穎、觀、女某、豐、占。從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所作《同谷七歌》之四中的“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歿諸孤癡。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之句,可推知杜妹是在10年前的天寶八載(公元749年)前后出嫁。若以古代女人年15“及笄”反推,公元721年杜妹及其上面兩個哥哥都還沒出世,怎么可能生子呢?可見李潮小李陽冰足在20歲以上。

      另,1985年出土于西安丈八溝南的唐李潮墓志記載:“唐故隴西郡李府君墓志銘并序長安沙門法穎文府君李氏,隴西之枝,諱潮,字潮。祖忠,考嵩……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癸巳歲積禍成瘵,藥無能施,夏六月三日,歿于長安縣懷德里之第,享年五十有七矣……嗣子賢,哭無時,食忘味,杖而方起;次子興亦然”。據(jù)此墓志推算,李潮當(dāng)生于唐至德二載(公元757年)。這與李潮10歲于巴東求杜甫作歌似乎不符,但若與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相比也未嘗不可,只是與胡湛稱“李潮28歲即卒”相矛盾。所以,此李潮是不是彼李潮還有待考證。

      綜上所述,善八分小篆之李潮的生卒時間至今仍為謎;但有一點完全可以肯定:李潮與李陽冰絕非同一人!

      2.李潮是不是杜甫外甥?

      迄今為止,李潮除“杜甫甥”這個親屬關(guān)系外,其余可謂一片空白。由于杜詩中直接言明,所以李潮與杜甫的舅甥關(guān)系在人們心目中早已形成思維定勢而一直深信不疑。然而,我們在探究杜甫的家庭和社會關(guān)系時,不禁要問:杜甫果真有李潮這么個外甥嗎?

      李陽冰畫像(清·羅聘繪,石刻拓片藏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

      關(guān)于杜甫的家屬,史書中也少有記載,但我們可從杜甫留下的眾多詩歌中去了解其家族的一些基本情況。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居無定所,很少與老家家人團聚;但他在詩中經(jīng)常提到自己的弟妹。據(jù)統(tǒng)計,杜甫言及弟妹的詩共有50多首,其中專寫妹妹的有《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之四和至德二載所作《元日寄韋氏妹》兩首。詩中的“有妹有妹在鐘離”和“近聞韋氏妹,迎在漢鐘離”兩相呼應(yīng),不僅明確寫出其妹遠嫁鐘離(治今安徽鳳陽縣),也道出其妹夫為韋姓。前已考證,杜甫只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是詩明言這個妹妹又是遠嫁鐘離的韋氏,這與李氏有何瓜葛?因此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李潮與杜甫的舅甥關(guān)系。也就是說,李潮根本就不是杜甫外甥,起碼不是其親外甥,或者只是李潮母親姓杜而已。從“巴東逢李潮,逾月求我歌”來看,估計之前杜甫并不認識李潮,只不過是李潮以母親姓杜或者冒稱母親姓杜來高攀、巴結(jié)杜甫,以乞求援引的干謁(有所企圖或干求而請見顯達者)行為而已。

      二、李潮其書

      在《李潮八分小篆歌》這首詩中,杜甫提到了不少名人,除與李潮并稱書法家的韓擇木、蔡有鄰以及張顛(即張旭,因醉后常有顛狂態(tài)而名)外,還有蒼頡、李斯、蔡邕等,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同時代的篆書名家李陽冰。李陽冰,新舊《唐書》無傳、《辭?!窡o生卒時間記載;竇蒙在《述書賦注》中稱:李陽冰工于小篆,初師李斯《嶧山碑》,后見仲尼《吳季札墓志》,便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fēng)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識者謂之蒼頡后身。后人稱之為“李斯之后千古一人”。李陽冰亦自詡“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將《李潮小篆八分歌》與《述書賦注》的描述兩相對照,李潮與李陽冰的經(jīng)歷和書法特色是何等的相似!但既然李陽冰是“李斯之后千古一人”,又有李潮“小篆逼秦相”豈不矛盾?大概吾丘衍正是看出了這種矛盾,才臆斷李潮與李陽冰是同一人,因為只有是同一人,杜甫詩中的贊譽才名副其實。但在否定了李潮與李陽冰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李潮的書法究竟如何呢?

      杜甫論書詩中所涉及的書法家有多人,其中在借當(dāng)朝書家為被贊者作陪襯時,曾兩次言及韓擇木和蔡有鄰,第一次是于大歷初年應(yīng)李潮所求而作的《李潮八分小篆歌》,第二次則是在之后的大歷三年為好友顧戒奢所作的《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詩中云:“昔在開元中,韓蔡同最質(zhì)。玄宗妙其書,是以數(shù)子至?!奔毱范妰?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同為贊譽,前者是被動應(yīng)酬,后者是主動稱頌;而同為八分書家,前者是杜詩盛稱之后成名,后者不僅有“顧八分”之目,還與韓、蔡同為玄宗所重,并被命輪教王子習(xí)書??梢韵胂蟮玫剑衾畛惫妗靶∽魄叵唷保敲炊鸥υ诤髮懺娭醒约暗膽?yīng)該是“韓蔡李(潮)”三人而非韓蔡二人??梢?,杜詩中對李潮贊譽的可信度是很低的。唐代著名書法家韋續(xù)在《墨藪》卷二中所列的八分書為梁升卿、盧藏用、張廷珪、韓擇木和史J睢則五人,李潮的名字不在其中。不少書法理論書籍在介紹八分書家時也只在韓澤木名下附注其與李潮等名列唐隸四大家。難怪宋人趙明誠曾直指:“潮書初不見重于唐,當(dāng)時獨杜甫詩盛稱之,以比蔡有鄰、韓擇木……其筆法亦不絕工,非韓、蔡比也?!?/p>

      如此,杜甫對李潮書法的盛贊之詞是空穴來風(fēng)?當(dāng)然不是!這里值得我們研究的是,杜甫是憑什么對李潮的書法作出如此評價的?根據(jù)李潮“書石刻者絕少”的實際和杜詩中酷似針對李陽冰篆書的贊美之詞,我們可推斷,杜甫應(yīng)該是憑著李潮帶去的李陽冰作品摹拓復(fù)制品而作出評價的。其理由有三:

      1.李陽冰雖有“筆虎”之稱,但因官小職卑,當(dāng)時知名度并不高,其生平事跡最早見于唐竇皋撰于大歷四年(公元769年)的《述書賦》和其弟竇蒙作于大歷十年的《述書賦注》,可見,這是在大歷元年杜甫巴東遇李潮之后。李陽冰和杜甫雖與李白都有較深的交往,但經(jīng)查閱資料,沒有發(fā)現(xiàn)杜甫與李陽冰之間有任何交集。這就是說,在那個信息十分閉塞的年代,杜甫根本不認識也不知道李陽冰。盡管李陽冰當(dāng)時在書壇享譽甚高,甚至被推尊為“有唐字寶”,但在杜甫眾多論書詩中,從沒出現(xiàn)過李陽冰的名字,這就證明杜甫從來沒見過李陽冰的作品。這就為李潮的舞弊行為提供了必要條件。

      2.唐代科舉考試中實行的投卷和薦舉相平行的選拔制度,不可避免地為盛行的干謁之風(fēng)助了一臂之力。士人們?yōu)榱烁淖兦巴久\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除了一心苦讀,也可向達官顯貴或有名望者呈送書信、進獻詩文賦作等,以博得青睞,進而獲取功名。當(dāng)然干謁者中才情學(xué)識出類拔萃者有之,而名不副實之抄襲剽竊者亦不乏其人。《唐詩紀事》就有這樣的記載:“(李)播以郎中典蘄州,有李生攜詩謁之,播曰:‘此吾未第時行卷也?!痹谶@種背景下,因書法無特色而長久不為人知的李潮攜帶假冒作品干謁杜甫,借助名人效應(yīng)來宣傳自己,以擴大影響,便是很正常的事了。而對于這位不速之客,杜甫并不熟悉和了解,開始是以“衰老才力薄”婉拒之。但李潮不會輕易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便索性住下來慢慢引誘“舅舅”,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在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糾纏之后,無奈的杜甫為了打發(fā)這個無賴的“外甥”,只得在十分不情愿的情況下提筆為其寫下了這篇歌行作品。從杜甫在詩中發(fā)出“潮乎潮乎奈汝何”的感嘆可知,這實際上是杜甫特意留給后人去解讀的隱語。

      3.古時的石刻使得作品的傳播受到一定的限制,始于秦漢、成熟于隋唐的摹拓復(fù)制技藝有效解決了方便攜帶的難題。不過,這摹拓之法也慢慢成為作偽者的終南捷徑,且“作偽之嚴重,在唐宋之際已到了令人驚心駭目程度?!崩畛钡桨蜄|求助杜甫,不可能帶上笨重的石刻,所以帶上自己僅有的作品拓本和李陽冰的佳作復(fù)制品就成為李潮的必然選擇。我們知道,八分書雖由古文篆文漸次演變而來,但書體與小篆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小篆的基本筆法為“中鋒用筆”,而八分書是隸書的一種,帶有明顯的波磔特征,因此不能將其混為一談。人們常說“八分小篆”,意指蔡琰所說的“割程隸字八分取二分,去李小篆二分取八分”,并非八分即小篆或小篆即八分。一般來說,一個人對兩種書體都有很深造詣?wù)呓^少。而杜詩中既稱李潮“小篆逼李斯”,又夸其“八分一字直百金”,難道李潮是既精小篆、又善八分的雙料專家?書界稱李潮是唐隸四家之一,其僅有的載于《金石錄》的《慧義寺彌勒像碑》和《彭元曜墓志》就是八分書,從未見過也沒聽說過李潮還有小篆作品。可見,杜甫詩中出現(xiàn)酷似贊美李陽冰書法的內(nèi)容,充分證明了杜甫當(dāng)時看到的就是李陽冰篆書的摹拓復(fù)制品。這正是李潮被稱書法家卻絕少傳世作品的根本所在。

      可以這樣說,李潮是幸運的,一首《李潮八分小篆歌》使之名聲大震,一舉躍入唐隸四家之列;可想而知,若無《李潮八分小篆歌》,李潮肯定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中而默默無聞。但李潮又是可悲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其書法除被杜甫盛贊外,既不被當(dāng)時所重,亦不為后世稱揚。遺憾的是今之一些人尤其是有些書法研究者,不僅對杜詩中的疑點毫無反應(yīng),還對很多有理有據(jù)的辯駁之詞視而不見,仍緊抱權(quán)威和正統(tǒng)的大腿,堅守著矛盾百出的觀點不放,從而大大限制了歷史研究的眼界。一個“外甥”欺騙了一個“舅父”一時,讓其誤石為寶,而一位名人卻誤導(dǎo)了世人一千多年。豈不悲哉!

      《客至》(韓鳴繪杜甫詩意)

      猜你喜歡
      杜甫
      杜甫的一生
      絕 句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
      父親最愛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絕句
      杜甫的維穩(wěn)觀
      美姑县| 建昌县| 遂溪县| 长白| 丘北县| 孝义市| 金寨县| 康保县| 沾益县| 荔波县| 永胜县| 上饶县| 淮滨县| 象山县| 仙桃市| 四平市| 惠来县| 田林县| 兰考县| 无锡市| 乌什县| 仲巴县| 思茅市| 涞水县| 元江| 柳河县| 灵寿县| 广州市| 泗水县| 丰原市| 星子县| 陆丰市| 太康县| 松桃| 高唐县| 阳新县| 江都市| 赤壁市| 宁陵县| 南阳市|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