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舒娣,蔣曉芳,陳友芝
(1.杭州方回春堂中醫(yī)門診部 中醫(yī)科,浙江 杭州 310012;2.武警浙江總隊杭州醫(yī)院 腫瘤二科 310051;3.浙江省腫瘤醫(yī)院 中醫(yī)腫瘤科,浙江 杭州 310022)
肝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我國肝癌患者約占世界的55%[1],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肝癌晚期常合并腹水,導致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西醫(yī)治療癌性腹水主要是在抗腫瘤的同時,采用利尿劑以及腹水引流的方法。大劑量的放腹水后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生肝性昏迷,而且大量蛋白通過腹水丟失,加重了患者的營養(yǎng)障礙。中醫(yī)學將腹水歸為“鼓脹”范疇,病機在于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腎失氣化,基本病理因素是氣滯、血瘀、水停,乃本虛標實之證[3-4]。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肝癌腹水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探討加味柴苓湯輔助治療肝癌腹水患者的臨床療效,并觀察其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肝癌腹水患者102例,按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男38例,女13例,平均年齡48.37±8.25歲;體重43~65kg,平均52.43±9.26kg;病程1~6 個月,平均33.46±8.67天;腹水程度:輕度18例,中度 21例,重度 12 例。觀察組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齡48.20±8.34歲;體重42~67 kg,平均52.78±9.41kg;病程1~5個月,平均33.15±8.70天;腹水程度:輕度17例,中度 23例,重度 11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病程及腹水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與選取標準所有患者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均符合《內科腫瘤學》的相關標準[5]。中醫(yī)辨證符合《中醫(yī)內科學》鼓脹病[6]中氣滯濕阻證、水熱蘊結證、陽虛水盛證及陰虛水停證的辨證分型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肝癌腹水的西醫(yī)及中醫(yī)辨證標準;②年齡為18~80歲;③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④Karnofsky評分(KPS)>60分;⑤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非原發(fā)性肝癌導致的腹水;②合并心、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障礙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藥物過敏者;④不配合治療的患者。
1.3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抽取腹水后,給予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60mg,白介素-2 (辛洛爾,上海華新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國藥準字7S00402)100萬單位,腹腔內注入,囑患者每0.5 h翻身1次,以使藥物充分接觸腹膜。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加味柴苓湯治療,方劑組成如下:茯苓30 g、豬苓30 g、澤瀉30 g、柴胡10 g、黨參10 g、黃芩10 g、姜半夏10 g、白術15 g、莪術15 g、桂枝5 g、甘草3 g、生姜3片。水煎服,1劑/d,2次/d。所有患者均治療14 d后觀察療效。
1.4觀察指標
1.4.1腹水情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有關標準制定[7]。完全緩解:腹水完全消失;顯效:B超顯示最大液性暗區(qū)深度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有效:B超顯示最大液性暗區(qū)深度減少不足50%;無效:腹水量不變或增加。
1.4.2生活質量采用KPS評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KPS評分上升≥10 分;穩(wěn)定:KPS評分上升或下降< 10分;下降:KPS評分下降≥10 分。
1.4.3免疫功能治療前后分別取外周靜脈血5 mL,使用流式細胞術進行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包括CD4+、CD8+,計算CD4+/CD8+比值。
2.1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78.43%)高于對照組(58.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54,P=0.033)。治療后,觀察組KPS評分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KPS評分改善情況[n(%)]
2.2治療前后兩組免疫功能變化情況治療前,兩組CD4+、CD8+及CD4+/CD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4+及CD4+/CD8+提高,而CD8+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CD4+、CD8+及CD4+/CD8+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情況±s)
注:與觀察組同期比較,bP<0.05。
肝癌患者晚期常并發(fā)惡性腹水,提示病情兇險,預后不良。西醫(yī)主要采用利尿、腹腔穿刺引流腹水、腹腔靜脈分流術、免疫治療、腹腔內化療或聯合熱療、放射免疫治療以及靶向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存質量,但存在安全性較差、局部高水平藥物濃度維持時間短及耐藥性等問題[8]。
中醫(yī)認為,腹水應屬鼓脹、水臌范疇,是“風、癆、臌、膈”四大難癥之一[9]。病因主要是酒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勞倦內傷、蟲毒感染、他病遷延,本虛標實,虛實夾雜,邪盛正衰,預后較差。諸多研究認為[10-11],腹水的主要病機為脾腎虧虛,應首先辨別虛實,明確病位,然后選擇補虛、理氣、利水之法治療。金琦等[12]采用健脾活血利水內服方及逐水藥外敷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腹水的結果顯示,患者腹水程度、生活質量及中醫(yī)癥狀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
加味柴苓湯是小柴胡湯與五苓散的合方,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加味柴苓湯中柴胡為君藥,起到疏肝理氣的功效;茯苓、豬苓、澤瀉共為臣藥,具有健脾化濕,利水滲濕的作用;黨參、白術能夠益氣健脾;黃芩可以善清濁火;姜半夏和胃降逆;桂枝起到溫陽化氣利水的作用;莪術行氣破瘀;甘草調和諸藥[13-14]。眾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益氣健脾、清火利水之功效。本研究觀察組采用加味柴苓湯輔助治療肝癌腹水患者,與單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KPS改善有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加味柴苓湯能夠有效的減輕腹水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中,T淋巴細胞起著主要的調控作用。CD4+和CD8+分別代表T淋巴細胞的2個亞群,CD4+T細胞在腫瘤免疫過程中起到抗腫瘤免疫作用,而CD8+T細胞分泌的抑制性細胞因子可以干預腫瘤免疫。正常情況下,CD4+和CD8+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肝癌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免疫功能發(fā)生紊亂,由早期的抗腫瘤免疫轉變?yōu)榭鼓[瘤免疫抑制,進而發(fā)揮負性作用[15]?,F代藥理學研究認為[16],加味柴苓湯可以改善機體自然殺傷細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活性,可以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觀察組CD4+及CD4+/CD8+均顯著升高,而CD8+T顯著減低,研究結果說明加味柴苓湯能明顯改善肝癌腹水患者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在西醫(yī)基礎治療同時應用加味柴苓湯治療肝癌腹水療效顯著,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腹水癥狀,調節(jié)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