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煥榮 西安航天動力實驗技術研究所
2018年,企業(yè)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換版,GJB9001C-2017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代替GJB9001B-2009版,新體系標準一個大的變化就是:在過程方法中明確提出了“基于風險的思維是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基礎”觀點。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附錄A4中,又進一步作了相應的說明:本標準要求組織理解其組織環(huán)境,并以確定風險作為策劃的基礎。這意味著新體系標準要求,需將基于風險的思維應用于策劃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過程。
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維護和持續(xù)改進之中,基于風險的思維,可以采取樹立風險思維理念、重視理解組織環(huán)境風險、掌握風險管理方法、主動識別應對風險、持續(xù)開展風險評估工作等方法進行。
風險是指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本單位實現經營目標的影響[1]。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人們無法回避,不隨人的意愿而改變,必須正視、了解、管理、規(guī)避風險,使風險降低到企業(yè)可以接受的程度,使未來的事件出現有利結局。
基于風險的思維是為滿足新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組織需策劃和實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附錄A的A4章節(jié)內容闡述了基于風險的思維,包括要求組織充分了解自身所處環(huán)境,包括內部和外部的問題;質量管理體系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為預防工具;確定風險和機遇;采取應對風險的措施。
組織環(huán)境是指對組織的建立和實現目標的方法有影響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組合。組織環(huán)境對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地作用,是組織管理活動的內在與外在的客觀條件[2]。
組織在確定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時,應考慮各種內外部因素、相關方要求及組織的產品及服務。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首先要分析、評價組織環(huán)境(包括內外部環(huán)境),以達到理解組織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分析所面臨的風險,以滿足顧客需求和增強顧客滿意為目的,對確定的各個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及各層次進行風險評價,進而策劃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與本組織的符合性。
風險管理是對單位運營中可能遇到的不確定性,采用各種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并執(zhí)行相應的控制措施,以獲得組織利潤最大化的過程[3]。風險評估一般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適合于組織目標及所處環(huán)境的風險識別方法有內部訪談、問卷調查、頭腦風暴法、對照檢查表、流程圖法、SWOT分析方法、故障樹分析等,了解、掌握并熟練運用,可以有效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中風險評估工作,有效防范風險,避免風險事件發(fā)生。
按照需求,企業(yè)質量管理體系二層次文件制定修改共計30項,其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程序文件,在其他29項程序文件中,均有專門的章節(jié)風險識別及控制,選用適合自身業(yè)務范圍的風險識別方法及風險應對措施等,才能加強質量管理,強化型號產品全過程質量控制。
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體系,是組織內部建立的、為實現質量目標所必需的、系統(tǒng)的質量管理模式,是組織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4]。體系就是若干有關事物(過程)互相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陲L險的思維就是一個自覺地行為,它是一個理解組織環(huán)境―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應對的有主管意識的一組過程。只有這樣才是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在質量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組織策劃風險識別和應對措施可以按部就班的周期性的實施,也就是按照管理體系策劃的時間進行;但也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將風險管理工作貫穿在各業(yè)務活動中,主動識別應對風險。
企業(yè)如何策劃風險識別和應對措施,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只是提出了要求,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在附錄A4中描述了標準并未要求運用正式的風險管理辦法或將風險管理過程形成文件,組織可以決定是否采用超出標準要求的更多風險管理方法,如:通過應用其他指南或標準。這體現了新的管理體系標準的靈活性,可以理解為尊重各類組織的多樣性、特殊性和適用性。
理論上講,風險識別應該能夠識別全部風險,但是事物本身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是有限的,所以風險識別是無法窮盡的,人類只能從自身認知的范圍出發(fā)去發(fā)現未知。風險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不斷變化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需要重點管理的風險是不同的。
只要組織基于風險的思維策劃、運用確定的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各過程和層級實施了風險評估和應對措施,就可以確認組織各過程方法是符合滿足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是能夠提供滿足顧客需求合格的產品和服務,是有效促進了單位持續(xù)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