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 310012)
1919年魏瑪國立包豪斯的成立,標志著現(xiàn)代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教育體系的真正建立。包豪斯摒棄了中世紀的浪漫主義工藝化情結,以更加理性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面對設計,在新理念,新材料,新生產(chǎn)要求等條件的催生下,所誕生的大批具有現(xiàn)代主義氣息的新設計,我們稱之為包豪斯設計。這些新設計在結構方面標新立異,成為了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新骨架。
“構成”是現(xiàn)代造型設計用語,其來源與包豪斯同時期的構成主義藝術有關?!皹嫵伞痹O計的理念是造成包豪斯設計的產(chǎn)品結構與之前產(chǎn)品大相徑庭的重要原因。
“構成”引入設計教育的實質,是受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幾種藝術思潮深入影響:立體主義、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等等。立體派繪畫中引入了連續(xù)視覺和同時并置的概念,利用不同實物拼貼去組合構建一個母體,而非單純剖析單一個體。強調幾何化與模塊拼貼組合,特別是這種思潮與機器美學相遇之后,在包豪斯師生間成為一種廣泛認可的對設計的思維方式。荷蘭風格派從成立伊始就形成了反對個性和“純粹抽象”的核心理念。風格派的設計追求的是一種個性的自由表達和一種絕對幾何抽象化的手法,比如里特維爾德的紅藍椅與烏德勒支住宅設計,像極了風格派的繪畫,而并非出自實際功能和使用體驗的考量。然而風格派的設計方法為包豪斯的理性主義設計提供了可借鑒的物化的設計語言。
構成主義對包豪斯基礎教育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許多構成主義的人物,投身于包豪斯,或成為專職教師或進行交流、展覽、講座。如著名構成主義大師Wassily Kandinsky(瓦西里?康定斯基)就是包豪斯基礎教育的主要教師。當這些元素與色彩、材料和藝術體驗相結合時,就可以促生根本產(chǎn)物:有機能的設計物。
當這些理念,被包豪斯吸收并應用與產(chǎn)品設計之后,成為產(chǎn)生包豪斯結構設計的思想來源?;厮莅浪沟幕A課程,具有時代共時性,始終與當代藝術緊密聯(lián)系。“構成”作為一種直觀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化的視覺研究內容廣泛分布于約翰內斯?伊頓、拉茲洛?莫霍利-納吉等人開設的包豪斯基礎課程之中。“構成”的教學與研究,對于包豪斯師生來講,是關于認識事物、設計事物方法與手段。構成背后蘊含的科學理性,幾何化簡單造型,點線面組合方式等設計手段,幾乎出現(xiàn)在所有的包豪斯設計產(chǎn)物之中。對于包豪斯師生而言,構成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這些理念,使得包豪斯設計中結構脫離了材料、功能和生產(chǎn)的限制,而是受到一種形而上的形式理念的支配。因此,在包豪斯設計中,“構成”理念與功能、生產(chǎn)等方面的設計理念有時會形成沖突與碰撞。使得包豪斯遺留的某些經(jīng)典都在構成或解構方面具有跨越時間與地域的特質,如瑪麗安?布蘭特的經(jīng)典臺燈,如特奧多?勃格勒的摩卡機器咖啡壺等等。
在20世紀初期,傳統(tǒng)的裝飾性藝術運動方興未艾,關于功能的現(xiàn)代主義思潮也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包豪斯的師生敏銳洞察了時代所賦予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計新的重要組成:材料、顏色、加工方式。Josef Albers(約瑟夫?阿爾伯斯)癡迷于各種材料的特性與造型研究,對紙板、金屬板、金屬絲的造型與實驗對“構成”的理論教學進行了相當重要的補充。康定斯基以嚴格的準科學手法分析圖像、線條與色彩的關系,即在強調感情抒發(fā)的同時又不失于理性控制。伊頓的基礎課程教學中,對不同材質、不同色彩的幾何化抽象元素進行解構和重構。莫霍利-納吉對于材質抽象幾何造型的平衡,對稱都進行了深入研究與討論。事實上,在他們的基礎課程之中,就誕生了大量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結構設計。
如果包豪斯的結構設計僅僅停留在基礎課堂上,那么它的也就無法像今天這樣,如此讓人注目。在“基礎課程+工作坊”的培養(yǎng)體系中,包豪斯師生將他們在課堂上研究學習的成果,運用于工作坊設計實踐之中,家具作坊的家具,金工作坊的燈具、餐具,木工作坊的玩具,陶瓷作坊的瓷器等等。包豪斯產(chǎn)品的新結構設計發(fā)源于基礎課教學,進而在工作坊中提煉升華,直至成為經(jīng)典。
全盤考慮設計產(chǎn)物的各項組成元素,材料運用、色彩搭配、使用功能和生產(chǎn)加工方式并合理運用;使用現(xiàn)代的造型方式,創(chuàng)造新的產(chǎn)品結構、造型樣式;設計產(chǎn)物與使用場所相融合,并具備鮮明典型的時代特征。這是包豪斯奉獻給這個時代的設計語言。包豪斯所產(chǎn)生的結構設計,是這種設計語言應用的直接產(chǎn)物,也是這種設計語言的典型代表。
產(chǎn)品結構是由新材料,新造型觀念,新機械化生產(chǎn)方式以及當時新生活方式共同決定的。包豪斯產(chǎn)品的結構設計對后世設計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在于:
1.包豪斯結構設計本身的巨大價值。包豪斯創(chuàng)造了一批經(jīng)典的產(chǎn)品結構,設計出許多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產(chǎn)品設計。如馬塞爾?布勞埃開啟了鋼管家具先河,將鋼管進行熱處理,然后彎曲成想要的結構,呈現(xiàn)出一種樸素的機械美,表面鍍鉻,頗具現(xiàn)代感。布勞埃后續(xù)和許多包豪斯師生一起,設計出了數(shù)款經(jīng)典的鋼管彎曲結構家具。又如包豪斯燈具設計中,球頭結構設計——大量的包豪斯燈具造型都采用球頭結構作為燈罩上鏈接部(或燈罩本身就是球型),如Wilhelm Wagenfeld(威廉?瓦根費爾德)和瑪麗安?布蘭特所設計的一系列燈具(特別是臺燈)時至今日仍被奉為經(jīng)典。
包豪斯經(jīng)典的產(chǎn)品結構設計,本身就是包豪斯對世界設計的巨大遺存。對于設計師而言,這些經(jīng)典造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學習和借鑒價值。同時,在造型之上,對于新材料、新加工方式以及對時代語言、社會環(huán)境的設計把控,都是值得研究學習的。
2.包豪斯結構設計背后的“構成”研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皹嫵伞钡膶嵸|是對于設計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如何分析看待設計和如何進行設計的本質研究。包豪斯設計在世界范圍引起重大影響后,不免引起爭相效仿,其基礎課程在世界設計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在亞洲地區(qū),受包豪斯基礎課程影響最大的國家是日本和中國。上世紀30年代,日本開始引入包豪斯基礎課程,并逐漸發(fā)展形成自己的“構成學”,1990年,日本基礎造型學會成立標志著包豪斯基礎課程在日本全面系統(tǒng)化。中國對包豪斯基礎課程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本的影響。其中水谷武彥和朝倉直巳是倆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水谷武彥留學于德紹包豪斯,“構成”一詞是由他首度提出。朝倉直巳是亞洲基礎造型學會第一任會長,在中國大陸、臺灣、韓國等東亞地區(qū)推廣基礎構成課程,其著作有關構成的部分全部翻譯成中文如《藝術?設計平面構成》,《藝術?設計的立體構成》,《藝術?設計的光的構成》。這些研究,都是關于產(chǎn)品設計中基礎造型與基礎結構的研究剖析。
不僅在亞洲,包豪斯基礎課程在美國和二戰(zhàn)后的歐洲,也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究其原因,就是人們對于包豪斯設計理念和產(chǎn)物的認可,對于包豪斯現(xiàn)代主義設計語言的認可?!跋癜浪挂粯釉O計”一時成為許多國家藝術設計師生的奮斗目標。
[1]陳巖.從包豪斯基礎課程看當代三大構成.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第9期.
[2]王受之.包豪斯在日本,王受之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abb490102fsb4.html.
[3]李播陽,左駿瑋.神話的隕滅:“三大構成”,藝術教育;安徽:安徽文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4]王勇.包豪斯工業(yè)設計思想研究.山東大學研究生論文;中國知網(wǎng),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