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飛
【摘 要】我國的初中英語教師所學的知識和能力由于我們學生和國情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在看到國外有些教師的做法之后,如何學習和借鑒,如何正確得取舍,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在英語教學上的優(yōu)勢,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難題。
【關鍵詞】外籍教師 教學優(yōu)勢 劣勢 吸收 放棄
2014年夏天我去南京安生外國語學院進修學習,時間雖已過去3年,但是在那里學習的情景到今天為止還歷歷在目。短短一個月,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也在突飛猛進。從一開始的羞于開口,到后來考試時候的侃侃而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的不足。我想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外籍教師上的英語課之所以這么有成效,顯然他有很多的優(yōu)點和長處值得我們中國的英語教師學習和借鑒。
一、外籍教師在教學上的優(yōu)勢和特長
中國的初中英語教師上一節(jié)英語課,有著很基本的模式:上課時,老師如果看見學生個個全神貫注得看著自己認真聽講,教室里異常安靜,那么老師肯定會欣喜異常。學生就開始了他們的一堂筆記課,教室里仍然是“keep quiet!”,老師在講臺上,揮汗如雨,認真板書,學生認真做他們的筆記,下節(jié)課就是對筆記的聽寫。這便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一言堂”:老師說一就是一,沒有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英語學科本身是讓學生學會說,而不是會做題目。但是不知怎么,現(xiàn)在已經演變成為誰能做出題目,誰的英語就學得好。所以每當上完一堂公開課,老師占用課余時間的現(xiàn)象就出現(xiàn)了。老師滿頭大汗,學生筋疲力盡的上課現(xiàn)象,使我們中國的學生養(yǎng)成了只知道被動地記,不愛提問的習慣;同時也造成學生閱讀面不廣,查找資料,做課題困難等問題。
其實外國中學教師的課也有這么一個“模式”:教師一進教室,即向全班學生開宗明義“ Today,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 Now you may ask each other…Answer my questions. 1.Who is he What did he do 2.What about the story 3…”自由成組,學生紛紛聚成小組,有上網查資料的,有七嘴八舌議論的,還有的小組干脆舉行辯論賽,老師也參與討論,課堂氣氛異常熱烈。英美教師,尤其是美國教師,上課的風格頗具戲劇性。課堂總體氣氛比較隨意。老師鼓勵學生提問,對于學生提問多多益善。提問內容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他們認為學生問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好的、有意義的。他們一貫倡導“沒有錯誤的問題,只有不完善的答案”。由此美國學生很好問。學生除了好問,他們還積極參與發(fā)言,陳述自己的觀點。當老師遇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時,總是誠摯地說:“Sorry,I dont know. Lets discuss it .”不施瞞天過海之計,必定使學生的思想穿越時空,聯(lián)想無限。
1.課堂活潑,形式豐富
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感到心情放松,課堂氣氛活躍。這樣的課堂利用初中學生追求新穎、奇特、愉悅的天性,調動一切外界因素,如天氣、實物、音樂及豐富的身體語言,盡量利用個中教學的趣境、諧境、美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利用一切他們可以學習知識的工具和手段,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獲取英語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
2.注重雙邊、多元活動
這樣的課堂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并且有自主意識。因為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使他們愿意學習,樂于學習,主動參與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從而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雙元、多元互動的教學局面。
3.氛圍輕松,平等和諧
這樣的課堂民主、尊重學生并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語言代表文化,學生感覺不到老師的權威與尊嚴、感覺不到師生間的界限、倒像是與朋友聊天,老師把活脫脫的語言與文化一并帶來,用他們得心應手的母語,駕輕就熟地給中國學生講授英語,這種得天獨厚的語言優(yōu)勢,是中國教師無法比擬的。
二、外籍教師教學方法的缺點和不足
縱然外籍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好的地方,有些也是不符合我們國情的。在南京一個月進修期間,外籍教師對于我們中國老師的提問感到很難理解。比如我們經常會問道:怎么解決學習知識點和學習實際交際的問題?外籍教師就無法理解,什么叫學習知識點和交際,我在上課的時候就是在讓你們學習英語各種能力呀?為什么還要學習知識點?什么叫知識點?你們中國學生是怎么學習的?顯然他們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情況不是很了解。他們的教,是完全基于本國學生的情況或者說是假想的學生之上的。假如將他們所教的方法毫無刪減地用在我們中國學生的身上,那么可想而知,結局會怎么樣。外籍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不太了解學生的層次感,即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對于一門外國語,中國的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要么對學生的估計過高,認為學生都是相當不錯,能很快接受老師所教的知識;要么就是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認為學生難以理解他們所教授的知識。這種認識誤區(qū)往往是很難改變的。
還有,許多的外籍教師的方法過于簡單、單一。他們往往將課堂當作游戲的場所,讓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有些隨意,沒有統(tǒng)一和系統(tǒng)性。缺少基本的邏輯關系和由簡單到復雜的層次性。學生可能開始的時候對他們的課感興趣,但是如果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必然對英語學科缺失最基本的嚴肅性,看來也就學不好這門課。這些都是外籍教師無法改變的教學習慣,也是無法被中國學生接受的習慣。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精華“據(jù)為己有”,將無用的甚至是低俗的丟棄。在英語學習上,我們是在學習別國的一種文化,雖然他國經濟可能比我國發(fā)達,但對于文化來說,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假如我們中國英語教師能充分地學習到純正的口音、原汁原味的異國風情和文化,對我們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現(xiàn)在,在中學吸收外教是一個不太可行的辦法。對于我們中國的初中英語教師來說,只有吸收他們好的經驗,改進外籍教師在教學中有些忽略而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才能優(yōu)化和提高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繼存,趙昌木,主編.現(xiàn)代教學論基礎[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森,主編.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