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指導小學學生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要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要在平時多積累素材,還要具備豐富的思想內涵,開闊的思維空間,別具一格的個性特點,更重要的少不了教師行之有效的指導。文章重點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寫作指導這個論題,從四個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現狀 個性化指導 指導策略
小學作文寫作是體現學生整體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充分發(fā)揮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是突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寫作相結合的整合體,通過學生的自我習作,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特性,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開闊視野,使學生的語言表現力和學習興趣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問病因——寫作教學現狀分析
“治病救人”是醫(yī)德,而“救人”的前提是問“病因”,才能找準“病根”“對癥下藥”。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個性化進行指導,同樣也需要把脈學生作文,了解低效作文教學的原因,否則,個性化教學指導,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指導學生寫出佳作,也是理論上的空談。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不夠重視,學生對作文課也“心不在焉”,大部分學生的習作都“假”、“大”、“空”,沒有真正的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品味,也沒有通過習作來體現學生的自我特性。如讓學生寫寫自己身邊的一些景物和人物,他們只是從表象上草草的描繪幾句,干巴巴的一點表現力都沒有,寫出的文字枯燥無味,更體現不出整體語文知識的學習水平。
綜其原因,沒有抓住習作主體的主要特征,語言表達缺乏貼切性,形象性。即使有部分學生能看到事物多讀特點及內在征象,卻不能準確形象的用語言表達出來,缺乏靈活的表現力,課文課程中對寫作作了具體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從具體的習作要求不難看出,無論是寫人,寫物,敘事都要抓住其特點,突出重點,把要表現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要把刻劃的事與物栩栩如生的展現在人們面前,而當前的學生缺乏的就是這種寫作能力。
準確“把脈”學生寫作的狀況、教師指導的弊端,才能在教學中針對性指導、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無米可炊”、也解決謀篇布局、寫出“真”作文的大問題,促使作文教學走向有效。
二、對癥“用藥”——注重寫作指導策略
開好藥方,關鍵一環(huán)還要讓病人知道如何用藥,把準病因、開好藥方、指導用藥,再及時用藥,便“藥到病除”。
小學寫作教學個性化指導,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通病”。
1.設置情景,再現生活
要讓學生寫出好的文章來,教師首先要從現實生活出發(fā),選取對學生最有感觸的情境,從具體的場合,景象,人物語言引導再現現實生活,讓學生再次置身現實生活中,引導學生深入思維,感受,繼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合理的推理,用淳樸真摯的語言傾訴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在寫“媽媽心細”這一情節(jié),我們都心有感觸,但怎么才能把“媽媽心細”表達出來,寫在紙上,并且真切感人呢!教師可以通過投影,講述等手段,為學生設置一些在普通家庭中能體現出“媽媽心細”真實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通過看到,聽到現實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互相交流感受,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傾吐欲求和寫作興趣,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用文字表現出來,這樣的習作既真實又感人,并能使學生真正體味到習作的韻味,增強寫作意識。
2.放手創(chuàng)作,擇優(yōu)而議
小學學生作文訓練已經達到了主體意識階段,教師可以適時放手讓學生作為主體創(chuàng)作者,自由創(chuàng)作。
新課標要求學生不拘形式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教師可以根據寫作要求為學生提供具體的事物,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寫出比較個性的習作,因為每個學生對事物的見解,感受都各不相同,語言表達,寫作手法也別具一格;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學生筆下肯定會表現出不相雷同的方面,每個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體驗,結合讓自己的個性感悟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一定會碰撞出驚人的火花,然后教師可以選出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范文和同學們共同評議,引導學生取精求益,也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寫作興趣。
3.創(chuàng)作交流,推陳出新
學生們在一起習作,難免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按照一些陳舊的寫作方法去創(chuàng)作,表現手法和語言表達方式都是循規(guī)蹈矩,沒有新意,同時也有一些學生主觀能動性比較強,靈感比較活躍,創(chuàng)作是表現手法別出心裁,語言表現力靈活新穎,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教師就可以讓這樣的同學作為領頭雁,帶領比較落后的同學在一起交流,探討,使每位學生都能受到啟發(fā),開拓思路,豐富想象,逐漸領略寫作要領,使習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4.綜合展示,寫法靈活
當前教師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習慣用最常見是教學方法就是例文引導,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還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在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在泛泛文海中選擇一些接近文題要求的佳作,也可以在學生中選取一些的優(yōu)秀范文在在教學中展示,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fā),開拓思路,引起共鳴,教師適時指導,學習不同的寫作方法用到自己創(chuàng)作當中去,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素材,也為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更寬闊的思路。
總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根據課改要求,從多方面給學生設置合理的習作情境,經常習作練習,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作習慣,始終保持積極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和興趣,才能使小學學生們的習作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玉芹.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指導與教學探析[J]. 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11).
[2]歐陽黔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指導[J]. 學周刊B版,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