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張曉伏 徐清斌
【摘要】 目的:探討寧夏回族高血壓PPARγ2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的關系。方法:收集寧夏回族146例EH患者、回族112例NT者,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PCRRFLP)多態(tài)性技術檢測PPARγ2 Pro12Ala基因多態(tài)性,進一步分析寧夏回族高血壓各基因型與血脂的關系。結果:寧夏回族人群Ala12攜帶者(PA/AA)的基因型分布及A等位基因頻率在EH組和NT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寧夏回族高血壓PA/AA基因型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PP基因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TC、HDLC、LDLC、BMI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PARγ2 Pro12Ala基因變異與寧夏回族高血壓病無顯著關聯;PA/AA型高血壓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顯著低于PP型者。
【關鍵詞】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多態(tài)性;寧夏回族;血脂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是人類重要的核轉錄因子之一,其亞型PPARγ是參與調節(jié)糖、脂質代謝重要因子,PPARγ基因是一種遺傳易感基因,Pro12Ala為PPARγ基因最常見的多態(tài)位點[1],此變異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是當今研究的熱點之一,不同的種群研究結果不一,在此筆者關注的是PPARγ2基因Pro12Ala突變與寧夏回族高血壓人群血脂的關系。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門診體檢及住院且長期居住于寧夏的回族個體。高血壓組(EH組)146例,男74例、女72例,平均年齡(48.28±16.03)歲。正常對照組(NT組)112例,男63例、女49例,平均年齡(45.1±16.16)歲。
1.2方法
1.2.1收集一般臨床資料,如姓名、年齡、性別、民族、家族史等。測量身高、體質量,計算體質量指數BMI。
1.2.2生化指標清晨空腹12h抽取外周的靜脈血,行生化檢查檢測血尿酸(UA)、空腹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
1.2.3外周血抽提DNA靜脈血EDTA-Na抗凝使用DNA小量抽提試劑盒提取血液基因組DNA。
1.2.4PCR擴增引物利用Premier5.0軟件設計,上游引物為5CAAGCCCAGTCCTTTCTGTG3,下游引物為5AG TGAAGGAATCGCTTTCCG3。PCI反應體系20μL,反應條件:94℃預變性3min,94℃變性30s,50℃退火30s,
基金項目:寧夏醫(yī)科大學青年基金項目(XQ2012010)
72℃延伸30s,循環(huán)35次,72℃延伸10min。對PCR擴增產物進行酶切,酶切產物經電泳系統電泳并軟件分析電泳結果。
1.2.5PCRRFLP分析結果受檢者DNA經PCR擴增后,可產生267bp特異擴增產物。擴增產物HpaII酶切后,Pro12野生純合子(PP)呈二個電泳帶型224bp,43bp,A la12突變純合子(AA)呈一個電泳帶267bp,Pro12A la突變雜合子(PA)電泳帶呈三個電泳帶267bp、224bp和43bp。見圖1。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方差不齊采用近似t檢驗。計數資料頻數比較用χ2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2.1EH組和NT組一般臨床資料
EH組和NT組在年齡、性別、TC、HDLC、LDLC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收縮壓、舒張壓、BMI、TG上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EH組和NT組PPARγ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比較
兩組PP、PA和AA三種基因型總體分布頻率無統計學差異(χ2=2.118,P=0.282),P、A等位基因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54,P=0.152)。見表2。
2.3寧夏回族高血壓PPARγ2不同基因型間血脂水平的比較
PA/AA基因型組和PP基因型組的TG水平有顯著差異(P<0.05),在TC、HDLC、LDLC、BMI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3討論
Pro12Ala基因多態(tài)性位于PPARγ2外顯子B上,由于第34位核苷酸C→G的替換,而造成PPARγ2特有氨基酸序列發(fā)生改變,從而引起其功能的變化。Ala等位基因頻率在不同種族中有差異,日本人為4%、薩摩亞人為8%、美國人為10%[2]。本研究發(fā)現寧夏回族高血壓人群與正常人群A等位基因分別為7.5%和4.5%,與上述報道亦有所差異。
回族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之一,寧夏是我國回族聚居的主要地區(qū)之一,由于回族禁止與非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間通婚,因此形成了遺傳上相對隔離的“隔離群體”。通過比較發(fā)現,本研究與既往多個研究結果存在差異,可能是樣本量大小、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的作用強度不同、不同種群的遺傳背景差異以及疾病、飲食習慣等不同導致的上述差異??傊?,全面認識PPARγ2 Pro12Ala基因變異與寧夏回族高血壓、血脂紊亂的相關性對研究我國不同人群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早期預防及臨床治療起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玉領,陳培,劉家秀.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的Meta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05):412415.
[2] 鄭萍,秦勤.PPARγ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相關性研究概況[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12,12(02):121124.
[3] 張曉伏,李新茹,薛新宏,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與寧夏漢族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關系[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30(08):885889.
[4] 張曉伏,李新茹,薛新宏,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與寧夏回、漢族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關系[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8,34(01):4751.
[5] 李秀麗,章琳,李影娜,等.PPARγ_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及其一級親屬血脂的相關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4(05):6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