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羚
(福建省福州神經(jīng)精神病防治院神經(jīng)科 福建 福州 350008)
疼痛是中風后自發(fā)性疼痛,屬神經(jīng)病理疼痛,目前藥物治療是首選,其中抗驚厥藥和抗抑郁藥是一線治療方案[1]。本文應用奧卡西平聯(lián)合加巴噴丁治療腦卒中后中樞性疼痛,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院治療的腦卒中后中樞性疼痛患者90例。觀察組男45例,女45例;年齡51歲~77歲,平均60.71±2.51歲。合并糖尿病有11例,合并高血壓32例,合并冠心病14例,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加巴噴丁治療,首日晚0.3g口服,次日中、晚各0.3g口服,以后每日早、中、晚各0.3g口服。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奧卡西平治療。首劑量600mg/d,每周增加600mg,維持劑量為600~2400mg/d。兩組療程8周。
比較兩組腦卒中后中樞性疼痛治療效果有效率;疼痛平均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治療前后中樞性疼痛評分、卡氏健康評分;治療前后生存質(zhì)量評分;藥物不良反應率。
SPSS20.0統(tǒng)計,計量資料作t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進行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8%,高于對照組68.89%,P<0.05。
治療后觀察組中樞性疼痛評分、卡氏健康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中樞性疼痛評分、卡氏健康評分相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中樞性疼痛評分、卡氏健康評分相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期 中樞性疼痛評分 卡氏健康評分觀察組 45 治療前 7.13±1.96 41.25±1.28治療后 3.56±0.21 58.19±2.35對照組 45 治療前 7.14±1.88 41.22±1.18治療后 4.72±2.51 52.14±2.12
觀察組疼痛平均緩解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平均緩解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相比較(±s)
表2 兩組疼痛平均緩解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相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疼痛緩解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5 8.42±2.25 12.23±1.51觀察組 45 3.11±1.42 7.13±0.24 t 8.224 9.256 P 0.000 0.000
治療后觀察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領域四方面的生存質(zhì)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67%和4.44%,無明顯差異,P>0.05。
表3 治療前后生存質(zhì)量的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生存質(zhì)量的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期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文化領域觀察組 45 治療前 54.13±1.23 45.13±5.21 56.02±4.55 52.51±2.65治療后 83.56±0.24 84.11±13.11 86.15±14.12 95.21±3.61對照組 45 治療前 54.14±1.81 45.17±5.02 56.04±4.74 52.52±2.64治療后 64.72±2.51 63.24±9.25 72.55±10.28 80.65±2.62
中風后的中樞性疼痛為中風后發(fā)生的常見疼痛癥狀,中風后1個月內(nèi)發(fā)生率為60%以上,且有半數(shù)左右的中樞性疼痛患者表現(xiàn)出劇烈疼痛[2],屬臨床典型的神經(jīng)性疼痛,可以持續(xù)或間歇性發(fā)作,且心理變化、外界環(huán)境變化、運動等均可影響中樞性疼痛的程度。大多數(shù)患者不能準確定位疼痛,疼痛可在全身各個部位出現(xiàn)。研究表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導通路的任何部分的病理損傷都有可能產(chǎn)生中樞性疼痛,而中風后中樞性疼痛的發(fā)生率尤其較高,其機制復雜,無法單一通過傳入沖動模式和疼痛的通暢機制來解釋[3]。目前以抗驚厥藥和抗抑郁藥是治療神經(jīng)性疼痛的一線藥物[4]。其中,加巴噴丁是一種有效的減輕疼痛的藥物,其作用可能在于拮抗NMDA受體和鈣通道兩種途徑,且可明顯抑制異常放電和末梢神經(jīng)的抗痛覺過敏作用從而減痛。而奧卡西平是一種抗驚厥活性高的新型抗癲癇藥。起效快,及時阻斷異常神經(jīng)放電,具有穩(wěn)定的鎮(zhèn)靜作用。此外,并可通過細胞質(zhì)酶還原轉(zhuǎn)化為活性單羥基衍生物[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疼痛平均緩解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中樞性疼痛評分、卡氏健康評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領域四方面的生存質(zhì)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中樞性疼痛評分、卡氏健康評分相近,藥物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加巴噴丁聯(lián)合奧卡西平治療腦卒中后中樞性疼痛的應用效果確切,可加速疼痛緩解,促進患者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存質(zhì)量的提高,縮短住院時間,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1]李玉林.加巴噴丁與奧卡西平治療老年癲癇效果比較[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6,23(15):24-25.
[2]林旭,盧秀英,伍雪英,何進宇,周東.新型抗癲癇藥物治療保留率及長期耐受性的研究[J].華西醫(yī)學,2016,31(02):225-229.
[3]黃鎮(zhèn),趙建中,程蕾.加巴噴丁拉莫三嗪奧卡西平聯(lián)合治療癲癇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16):106-107.
[4]劉愛穎,肖興軍.周圍神經(jīng)痛的藥物治療[J].臨床薈萃 ,2015,30(04):456-459.
[5]溫迪,閆宇邱.抗驚厥藥物在慢性疼痛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 ,2012,47(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