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牡丹江康安醫(yī)院物理診斷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下肢缺血性疾病種類繁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就是最為常見的,主要癥狀為血管腔閉塞或狹窄。其臨床表現(xiàn)呈肢體疼痛、麻木、發(fā)冷,部分患者有間斷性跛行或患肢潰瘍、壞死等狀況,最常發(fā)生于下肢的動脈血管中[1]。盡管兩種疾病的癥狀表現(xiàn)基本相同,但是臨床治療卻有著不同的方式,因此兩種疾病的鑒別與準確診斷對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意義。臨床常見的診斷方法有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多層螺旋 CT等影像學檢查,這些檢查均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無法動態(tài)觀察血流情況、有著較高的檢查費用、具有一定輻射等,讓它們的應用價值存在爭議[2]。有研究組織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夠有效彌補CTA、MRA、多層螺旋CT的不足,該院為了探究彩超診斷、鑒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效果,進行了該次研究,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該院收治的82例下肢動脈化閉塞癥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篩選該院收治的41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觀察組)、41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女性21例,男性20例,最小年齡44歲,最大年齡 75歲,平均年齡(56.3±2.8)歲,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高血壓患者19例;對照組女性22例,男性19例,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54.5±2.5)歲,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壓患者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通過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臨床手術等方式最終確診?;颊呒凹覍賹υ摯窝芯恐?,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肝、腎、肺等嚴重功能障礙者,無法正常溝通患者。
1.2.1 設備儀器 該次研究使用設備為AcuSoNX3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為5~13 MHz,壁濾波為50~100 Hz,掃描深度為 6~12 cm,取樣容積為 1~3 mm。1.2.2 檢查操作 患者呈平躺姿勢,放松肢體,下肢自然外展,從上至下依次檢查淺動脈、股深動脈、股總動脈;之后患者呈坐姿,從上至下依次檢查脛后動脈、脛前動脈;患者再呈俯臥位,觀察股淺動脈、腘動脈下段,脛后動脈和脛前動脈上段[3]。
對比兩組患者腘動脈、脛前動脈遠端、脛后動脈遠端、股總動脈、股淺動脈最大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數(shù)(舒張期血流速度/收縮期血流速度);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xiàn)及準斷結(jié)果準確率。
該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處理是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對比[(±s),cm/s]
表1 兩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對比[(±s),cm/s]
指標 觀察組(n=41) 對照組(n=41)t值 P值腘動脈脛前動脈遠端脛后動脈遠端股淺動脈股總動脈45.0±18.0 21.0±13.0 21.0±16.0 67.0±19.0 80.5±19.5 58.0±19.0 43.0±18.0 45.0±16.0 97.0±16.0 117.5±27.0 3.180 6.344 6.792 7.733 7.113 0.002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患者阻力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阻力指數(shù)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阻力指數(shù)對比(±s)
指標 觀察組(n=41)腘動脈脛前動脈遠端脛后動脈遠端股總動脈股淺動脈0.66±0.12 0.56±0.16 0.54±0.16 0.63±0.19 0.67±0.14對照組(n=41)0.62±0.11 0.61±0.12 0.58±0.17 0.61±0.15 0.68±0.16 t值 P值1.573 1.601 1.097 0.529 0.301 0.119 0.113 0.276 0.583 0.764
觀察組:患者動脈內(nèi)膜存在局部增厚現(xiàn)象,而且管腔內(nèi)壁粗糙、不規(guī)則(圖1A),并在動脈閉塞的管腔內(nèi)存在較強回聲的斑點,形態(tài)、面積均呈多樣性,血管內(nèi)壁局部斑點伴隨后方聲影或附壁血栓低回聲。收縮期閉塞處血流速度變快,舒張期血流速度降低或消失。CDEI顯示,不存在閉塞的管腔內(nèi)血流信號 (圖1C),PW顯示,在閉塞部位的管腔內(nèi)不會構(gòu)成多普勒頻譜(圖 1F)。
對照組:動脈閉塞管腔有較高回聲,但不存在較強硬斑回聲,閉塞段血管內(nèi)血流束變細、充盈缺損(圖1B),狹窄處血流信號呈雜色,血栓造成血管腔完全阻塞則無血流信號。病變部位與正常結(jié)構(gòu)界限較為明顯,閉塞呈多段性,管腔內(nèi)壁毛糙不平。膝關節(jié)以下血管為多發(fā)部位,通常會有一側(cè)或兩側(cè)肢體動脈 (圖1D),與閉塞動脈血管伴行的靜脈同樣可見管壁強回聲,血流粗糙不光整,血流速度不均勻(圖1G)。CDEI、PW顯示與觀察組相同。
圖1 兩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圖
經(jīng)過其他影像學檢查、臨床手術,觀察組最終確診病變血管數(shù)為80條,對照組病變血管數(shù)為42條。彩超檢查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準確率為97.50%,對照組準確率為95.24%,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3。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屬于退行性全身病癥,病發(fā)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后,造成血管壁增厚進而管腔狹窄或阻塞,下肢供血不足,長期缺血會發(fā)生組織壞死,輕則致殘重則致死[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則與全身免疫功能障礙、感染、血管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失常等有關,青壯年是主要發(fā)病人群,血管纖維化或血栓機化,會導致血管受損[4]。兩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和表現(xiàn)基本一致,給臨床準斷帶來了難度,因此有著較高的誤診率,很多患者治療不及時或治療無效,提高危險因素的發(fā)生。
表3 兩組患者彩超診斷準確率[n(%)]
彩色多普勒超聲屬于非創(chuàng)傷性血管影像檢查,能夠動態(tài)顯示血流動力學相關信息,還能清晰顯示血管壁與周圍組織結(jié)構(gòu),適用于血管閉塞和狹窄的檢查,對疾病診斷、病情發(fā)展跟蹤有著重要意義。彩超檢查的優(yōu)勢有:無創(chuàng)傷、無放射,操作便捷,可重復檢查;通過直觀顯示血流方向及血流狀態(tài),能夠快速辨別動脈和靜脈;通過血流性質(zhì)、血管壁情況,分析斑塊位置、大小、形狀、是否脫落等,準確區(qū)分血管是否發(fā)生病變;動態(tài)顯示近端、遠端血流速度和識相,辨別分流和反流;對血流束面積、寬度、長度等進行準確的測量和分析。隨著彩色多普勒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診斷方面,通過血管造影準確診斷出相關疾病。
該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使用彩超檢查能夠準確鑒別、確診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觀察組診斷準確率為97.50%,對照組為95.24%,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較,腘動脈、脛前動脈遠端、脛后動脈遠端、股總動脈、股淺動脈最大峰值流速較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阻力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該次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具有較高的雙下肢、多分支血管病變幾率,這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著較大的區(qū)別[7]。
綜上所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通過彩超檢查能夠診斷辨別,無創(chuàng)傷、安全性高,同時有著較高準確率,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1] 高松梅,任忠.彩超用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診斷中的臨床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7,26(3):40-41.
[2] 魯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鑒別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7,24(3):270-271.
[3] 石君紅.彩超用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診斷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5):82-83.
[4] 吳祥.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診斷價值[J].臨床研究,2016,24(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