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清
四川省樂山市第二中醫(yī)院肛腸科,四川樂山 614000
我國人口老齡化規(guī)模在近年來仍日趨擴大,明顯增加了老年肛腸疾病發(fā)生幾率,因老年患者機體各項機能衰退,故肛腸術后極易出現(xiàn)創(chuàng)面水腫、疼痛等系列并發(fā)癥,對康復進程造成了不良影響,使患者身心均背負沉重負擔。中醫(yī)外治為重要對肛腸術后疼痛進行治療的手段,其中中藥熏洗與穴位針刺最為常用,在改善局部血運、緩解疼痛、加快創(chuàng)面恢復方面價值十分突出[1-2]。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中藥熏洗坐洗與針刺激痔瘡穴聯(lián)合方案治療,取得了理想鎮(zhèn)痛和促進康復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老年肛腸手術患者80例,年齡≥60歲,肛腸疾病均與《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相關內容符合。隨機分組,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0~84歲,平均(66.7±7.2)歲,病程平均(7.3±3.1)年。 其中直腸黏膜脫垂1例,痔瘡19例,肛周膿腫5例,肛裂10例,肛瘺5例。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5 歲,平均(66.4±7.1)歲,病程平均(7.2±3.0)年。其中直腸黏膜脫垂2例,痔瘡20例,肛周膿腫5例,肛裂11例,肛瘺2例。兩組均對該次實驗內容理解,并自愿對知情同意書簽署,排除肝腎、心腦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排除意識障礙者及因暈針無法行刺針治療者,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該組病例在術后應用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案。即于5%葡萄糖液100 mL中加入頭孢匹胺1.0 g充分混勻后靜滴,2次/d;同時取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滴,2次/d,常規(guī)應用碘伏為患者換藥。并取高錳酸鉀溶液1:5 000坐浴,每次坐浴時間為20 min,2次/d,1個療程為7 d,均行2個療程治療。
1.2.2觀察組該組病例術后應用針刺痔瘡穴與中藥熏洗聯(lián)合方案。①針刺痔瘡穴:協(xié)助病例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穴位處局部皮膚及刺針,后于痔瘡穴精準將2寸毫針刺入,應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操作,留針時間設置為30 min,每間隔5 min安排1次捻針操作,力度以患者自覺穴位處有酸麻脹感為宜,1次/d,1個療程為7 d,均行2個療程治療。②中藥熏洗坐浴:組方:白芷15 g,白蘚皮 30 g,五倍子 15 g,甲跖草 30 g,石榴皮 15 g,車前子 30 g,赤芍 15 g,馬齒莧 30 g,乳香 15 g,蒲公英 30 g,芒硝 15 g,大黃 30 g,當歸 15 g,黃柏20 g,苦參20 g,花椒20 g。 水煎30 min,取汁液2~4 L,靜置至 40~45°C 時,行坐浴熏洗操作,熏洗時間為20 min,2次/d,1個療程為7 d,均行2個療程治療。
①對比兩組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緩解疼痛效果;②對比術后1、14 d疼痛程度,即采用VAS量表評估,以0~10分為分值范圍,0分為無痛,10分為疼痛劇烈,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比。③對比疼痛、水腫等癥狀改善時間,對比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予以評定,具體為:顯效:疼痛反應顯著減輕,水腫呈消失顯示,創(chuàng)面無滲血及滲液,無感染事件;有效:疼痛、水腫明顯緩解,創(chuàng)面有少量滲血、滲血,無感染事件;無效:上述癥狀、體征變化均不明顯,甚至進行性加重。
涉及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老年肛腸手術患者術后治療總有效率經評定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0.0%。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n(%)]
觀察組手術后1、14 d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s),分]
表 2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s),分]
注:*P<0.05。
組別 術后1 d 術后14 d觀察組(n=40)對照組(n=40)(3.0±0.5)*4.6±1.1(1.7±0.5)*2.6±0.7
觀察組疼痛、水腫緩解及滲出物消失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癥狀緩解及創(chuàng)面愈合用時[(±s),d]
表3 兩組癥狀緩解及創(chuàng)面愈合用時[(±s),d]
注:*P<0.05。
組別 疼痛緩解 水腫緩解 滲出物消失 創(chuàng)面愈合觀察組(n=40)對照組(n=40)(5.6±2.2)*8.7±3.5(4.5±2.1)*7.2±2.6(5.1±2.2)*8.5±2.3(14.1±4.9)*20.6±5.4
肛腸組織在所處位置上極具特殊性,加之有十分豐富且繁雜的神經末梢分布,故術后愈合速度相對緩慢,且有較為嚴重的痛覺反應,促使水腫及創(chuàng)面滲血、滲血等并發(fā)癥幾率明顯上升,加重了患者身心痛苦。中醫(yī)學觀點示,肛腸術后出現(xiàn)水腫、疼痛的情況,與脈絡受阻、氣機運行不暢等機制相關,治宜活血化瘀、消腫清熱、行氣止痛。
針刺痔瘡穴為臨床常用且較為經典的對肛腸疾病治療的手段,多項研究均表明,此方案具起效迅速,安全,療程短等多項優(yōu)勢,應用范圍較為廣泛。采用針刺手段對肛腸疾病治療時,通常包括針刺穴位注射、火針、艾灸等手法。有研究針對所選的血栓性外痔病例,應用針刺手法治療,疼痛緩解迅速,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該次研究觀察組采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對痔瘡穴針刺,此穴具退熱通便、鎮(zhèn)痛消炎、瀉火解毒之效[3-4]。
中藥熏洗為常用外治法,是指通過對方劑藥物作煎煮處理,患部用藥液蒸汽進行熏蒸,并用藥汁對局部洗滌的一項手段。藥物與創(chuàng)面可直接接觸,藥效成分經皮膚或創(chuàng)面組織吸收,在患處直接作用[5-6]。坐浴過程中,熱力對創(chuàng)面局部作用,可促血氣運行,溫通氣血經絡,使創(chuàng)面的抗病能力顯著提升,創(chuàng)面愈合進程加快。另外,熏洗坐浴可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為創(chuàng)面修復提供理想條件[7-8]。同時,聯(lián)用中藥熏洗坐浴,以馬齒莧、當歸、車前子、花椒、蒲公英、花椒、白芷、乳香、苦滲、赤芍、大黃、黃柏等為主方,馬齒莧可殺菌消炎,當歸可止痛、活血化瘀,車前子可滲濕、清熱;花椒止痛、溫中行氣,白芷生肌止痛、活血排膿,乳香消腫生肌、止痛、消炎防腐,苦參祛濕清熱,赤芍涼血、止痛、行氣,大黃解毒消腫,黃柏排膿補氣,諸藥合用,可起除濕通竅、解毒清熱、消腫排膿、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活絡通經、收濕斂瘡、止痛消腫之效。肛腸術后應用上述組方熏洗,藥效可經皮膚迅速吸收,直達病所,使創(chuàng)面滲出最大程度減少,對水腫吸收有明顯的促進成效,并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最大程度改善,最終達到疼痛緩解、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的目的。將針刺痔瘡穴與中藥熏洗穴方案聯(lián)用,可進一步增強臨床效果。結合該次研究示,觀察組老年肛腸手術患者術后治療總有效率經評定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0.0%。觀察組手術后1、14 d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水腫緩解及滲出物消失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肛腸手術患者,在術后取針刺痔瘡穴與中藥熏洗坐浴聯(lián)合方案應用,可顯著緩解疼痛,加快康復進程,具非常重要應用價值。
[1] 譚輝,吳林鴻,伍敬柱,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對老年患者肛腸動力學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5(18):5235-5236.
[2] 楊文明,趙軍,張素文,等.手術聯(lián)合中藥熏洗治療III度肛裂療效及對肛腸動力學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34):3855-3856.
[3] 魏捷,蔣維蓉.使用針刺瘡穴聯(lián)合中醫(yī)熏洗坐浴治療老年肛腸病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論叢,2015,12(9):2-3.
[4] 張小元,田彩玲,趙高斯,等.中藥熏洗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的新進展[C]//2014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790-793.
[5] 王永,梁永峰.中藥熏洗坐浴聯(lián)合針刺改善老年肛腸術后疼痛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16):1778-1779,1817.
[6] 魯昌輝,胡桂榮,趙丹丹,等.針刺痔瘡穴聯(lián)合中醫(yī)熏洗坐浴緩解老年患者痔瘡術后疼痛分析[J].吉林中醫(yī)藥,2013,11(1):80-82.
[7] 劉德龍.中藥熏洗聯(lián)合針刺對于減輕肛門疾病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2):49-50.
[8] 孫亞玲,李曉梅.針刺聯(lián)合坐浴治療老年肛腸術后疼痛5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