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忠
《松鷹圖》高冠華
我拜高冠華先生為師時,他已經(jīng)重歸中央美院執(zhí)教,并與張旭結婚。1994年春,我攜妻子登門拜訪,那時他的家在中央美院展覽館西側的帥府園三號宿舍樓。
我們進門時,師母正忙著準備給高先生吃的菜肴。師母是一位大夫,曾為中央首長當過保健醫(yī)生,因此精于養(yǎng)生之道。高先生原來身上有多種毛病,在她的精心治療護理之下逐漸痊愈。
高先生見了我這個家鄉(xiāng)的學生,總是非常高興。他和我談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談潘天壽先生,談筆墨色彩、置陳布勢等等。師母把火鍋端上桌來,他還談興甚濃,邊吃邊談。高先生有糖尿病,師母給他開了食譜,用海參、胡蘿卜、羊肉等低糖食物,放入火鍋邊燒邊吃。師母自己不吃,專心致志地守在火鍋邊添菜,先添什么、后添什么、多少時間,都有講究。我說師母您怎么不吃?她說每天都這樣,要等高先生吃完了自己才吃。有這樣一位貼心人在身邊,怪不得七十幾歲的高先生精力如此充沛。
高先生畫桌后面的墻壁上掛著一幅潘天壽先生的畫,我懷著敬畏之心,想上前細品一下大師筆墨。這時高先生說:“這幅畫不是潘先生的手跡,是木版水印的。我隨潘先生十幾年,從來不曾向他討要過作品。老師教導我已經(jīng)花費了許多精力,我怎能再向他要作品呢?”他告訴我:“我見潘先生第一天,潘先生對我講了三句話。第一句話,學畫要專心,心無旁騖,別的事情少管,這樣日后必有成功?!备呦壬拇_這樣做了,他不善交際,專心畫畫教學,所以能取得一番成就?!暗诙湓挘讼壬f畫畫要先學平和的風格,慢慢再脫出來。學一個人,不要走得太深,防止脫不出來。我的畫是‘野路子’,你只能去體味吸收有用的部分,多學會學壞的?!迸讼壬吘故墙逃?,與別的畫家不一樣,不希望學生像他的風格。所以,后來高先生的畫中雖有潘畫的影子,但主要是另辟蹊徑?!暗谌湓挘x書要讀到老,要不斷地讀,天天讀,直到讀不動為止,這樣學養(yǎng)才能深厚,品位自然就高了?!备呦壬沁@樣,他的詩寫得很好,也要求我這樣去做。
我在京時常去高先生家,除了談藝術還看他親自作畫。他畫畫時師母常侍奉在側,給他磨墨,畫好了給他蓋上印章。她雖是大夫,耳濡目染也懂得一些。有一次高先生寫字,筆尖稍稍加了一下,她就急起來:“不能改!”我想肯定高先生平時講過這樣的話,她聽了就來“監(jiān)督”高先生了。
高先生有時給我講詩詞,講平仄、修辭,一面講,一面用鋼筆在紙上寫。我說:“高老師,何不用毛筆寫呢?”“啊呀,這太累了?!钡d致高時會給我題字。我至今還保存著他的一張題詞:“畫須三要:始者高深之學養(yǎng);繼者精微觀察,體驗生活;末者高尚之品格,方可登峰造極,為后人所重焉!”
他80歲時執(zhí)意不辦展、不搞慶?;顒?,我們都勸他,您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辦展了,藝到八十也可說是成熟了。您不辦,學生們都不高興呀!好在師母是個能干的人,由不得他,八十壽辰時還是風風光光地辦了展。“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高先生已仙去多年,每每思及這些往事,我的眼前都會浮現(xiàn)出他諄諄教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