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濤
摘要:長久以來,生物作為“副科”,不受大家重視。在此景況下,教師要轉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觀念,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愿意學生物,想學好生物。為此,教師除了要時刻關注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更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將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關心的話題帶入生物課堂,讓生物課堂更加實用且有趣,幫助學生達成更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活課堂 多媒體教學 生活知識 動手 探究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識到,要讓學生真正喜歡生物這一學科,就要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知識的應用性,將課堂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感受學習的收獲與樂趣。在教學實踐多應用、多創(chuàng)新、多反思,努力讓生物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一、借助多媒體,讓課堂更豐富寬廣
生物學知識涉及面非常廣泛,而大自然才是生物學科真正的知識寶庫。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能夠讓學生身在課堂,卻猶如走進大自然一般,感受不受地域限制的各種生物學知識。
走進大自然,并不需要讓學生的人真的離開教室,很多時候,他們雖然人在教室,但是思維并沒有受到環(huán)境的限制,依然能夠在想象中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也是他們走進了自然知識。如在學習《激素調節(jié)》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教師就不要盲目讓學生走出教室尋找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了。我們只需要坐在教室中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現(xiàn)象與激素的調節(jié)是有關系的,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就可以了。比如班里的同學都是同齡人,為什么有的人的身高能達到一米八,而有的同學的身高才剛剛一米六呢?這是同學們身邊的實際案例,又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所以,他們會主動思考,并積極聯(lián)系大家平時的生活狀態(tài),找尋其中的關聯(lián)。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更多的學習資料資源帶入課堂,如介紹王應睞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故事:1965年,我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在所長王應睞的帶領下,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王應睞對生物科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人們稱他為“中國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之一”。再多的資源教師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帶到學生的眼前,讓課堂資源更加豐富多彩。
二、走進大自然,感受生物學科的寬廣與趣味
當然,有些課程非常適合教師帶領大家一起走出校園,走入大自然,讓同學們在真正親近大自然的同時,開放自己的眼界,拓寬他們的思維。如在學習“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節(jié)課時,我就提前讓大家利用周末的時間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更多的生物種群,并對它們進行觀察,從而獲得真實詳盡的一手資料。在調查過程中,學生還會有很多有趣的發(fā)現(xiàn),他們將這些發(fā)現(xiàn)與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也讓學生們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師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給大家加以點撥、引導,使學生們既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還把它同生活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學到了“活”的知識,享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除了教學內容的要求,我還時常讓大家在周末出去玩的時候多觀察,多采集,養(yǎng)成觀察各種生物,主要是植物的生長習性的習慣,學會分辨它們是處于怎樣的生長階段,什么發(fā)育狀態(tài),自己嘗試對各種植物進行分類,并說明原因。同時,我還積極引導他們養(yǎng)成采集和制作植物標本的習慣,讓他們從中不斷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許多同學自制了很多的生物標本,大多是不同植物、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葉子、花瓣,也有的同學自己制作了蝴蝶標本。同學們在日常游玩中不僅獲得了更多的樂趣,也學到了更多生物知識。隨著類似的各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動在增多,學生們對生物課的興趣也日益濃厚。大自然這位無私的教師給同學們帶來了無窮且多彩有趣的知識。
三、將生活知識帶入課堂,使課堂更貼近生活
進入中學階段,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他們會不自覺的留意生活中瑣事,并學會了觀察分析周圍人群的語言、行為特點。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多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生活體驗,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如我在講授“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也為了避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脫離,我讓大家從他們自己的飲食習慣出發(fā),自己主動分析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討論分析為主,讓他們自己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營養(yǎng),怎樣搭配營養(yǎng)才全面,并讓他們用自己來證實。還讓他們列舉了曾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同學們積極發(fā)言,氣氛熱烈。經(jīng)過大家相互討論交流,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生活中經(jīng)歷的內容,從自己生活經(jīng)歷中提煉出了生物學知識,就使這些知識得到升華,真正成為在他們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寶貴財富了。
生活資源在課堂的利用,既讓學生感到熟悉和親切,從而更加樂于學習,也使課堂教學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枯燥和乏味,更加實用。在將生活資源搬入課堂時,教師要做到盡量自然,避免課程內容的生硬和勉強,需要的是自然的融入,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感覺,才會讓學生感覺到親切和自然,又能夠隨心所欲,信手拈來。
總之,教師要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把生物課堂與學生們的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既然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實用性,又培養(yǎng)了他們在生活中觀察學習的習慣,實現(xiàn)他們從生物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使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迎接生活與學習。
參考文獻:
[1]權毅燕.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入生物課堂教學[J].生物學通報,2001,(02).
[2]王明明.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物學融入課堂教學之中[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1).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