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江卉
【摘 要】目的:探討模擬教學帶教在急診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診科實習的40名見習醫(yī)生作為觀察組,實施模擬教學帶教模式;另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急診科38名實習醫(yī)生作為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教學帶教模式,對比兩組實習生理論考核與操作技能水平。結果: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操作成績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學生的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模擬教學帶教在急診實習帶教中應用價值較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模擬;教學;帶教;急診;實習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急診科通常來說集聚的都是病情危重或發(fā)病緊急的患者,不僅需要臨床醫(yī)生具備高強的專業(yè)能力,對其心理素質也有這較高的要求[1]。然而目前各大高校的實習醫(yī)生普遍存在理論知識缺乏、技能操作能力低下等問題,真正進入臨床后往往難以處理各類突發(fā)事件,研究表明,造成這一現象不僅在于實習生本身,與以往傳統(tǒng)臨床帶教質量也有一定關聯(lián)[2]。對此,本研究在以往急診實習帶教模式中加以改進,對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診科實習的40名見習醫(yī)生實施臨床模擬教學帶教模式,觀察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診科實習的40名見習醫(yī)生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25名,女性15名,年齡:20-23歲,平均為(21.0±0.5)歲;另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急診科38名實習醫(yī)生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7名,女性11名,年齡:19-23歲,平均為(21.3±0.4)歲。兩組均為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5年制本科學生,將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錄入統(tǒng)計學中處理分析,所得數據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帶教方法,老師按照實習大綱為主要內容進行教學,為學生示范各種基礎操作要點,定期考核,注意保證帶教老師與學生保持在同一班次。
觀察組學生采用臨床模擬帶教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帶教老師指導學生進入急診室進行觀察,熟悉環(huán)境及工作流程,同時使其能夠對相關理論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②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設置逼真的急診搶救情景,圍繞實習生必需掌握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復蘇、創(chuàng)傷的現場急救技能、氣管插管術以及休克等急診處理進行設定,并模擬現場,準備好擔架、夾板、三角巾、敷料、除顫儀等真實急救用品,不同學生分別擔任情景中的患者、護士、醫(yī)生、病人等角色,在帶教老師進行急救示范后,擔任主醫(yī)的學生應負責完成疾病診斷、緊急搶救、電除顫、心肺復蘇等模擬工作,擔任輔醫(yī)的學生需要完成轉運患者、包扎固定及家屬溝通等急救工作,在帶教老師指導下讓學生一次次完成應急醫(yī)療救援演習,完成后進行總結點評。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實習生帶教結束后的考核成績,其中包括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實踐操作技能以及病例分析能力,理論滿分為80分,操作滿分為70分,病例分析滿分為50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在該方面掌握水平越高[3];設計調查表調查兩組學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情況,帶教滿意度主要由教學方式、帶教老師態(tài)度、專業(yè)水準等多方面分級判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標準[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綜合成績
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操作成績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
2.2 滿意度
觀察組學生的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診是臨床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急診科是急診醫(yī)學教學的重要實習基地,是臨床醫(yī)學生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學習更多急救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雖然1個月的實習期對實習醫(yī)生來說十分珍貴,但急診科日常工作量大,病人流動性大,在這樣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下,過多讓實習醫(yī)生參與急危重病人的搶救,容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事件,并不現實[5]。以往傳統(tǒng)帶教模式過于重視理論培訓,已不能滿足急診醫(yī)學實習帶教工作的需要,探尋最佳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從2016年6月在急診科實習生帶教中引入模擬教學帶教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操作成績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學生的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究其原因:在模擬教學帶教中,建立逼真的急救情景,化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讓實習醫(yī)生自主完成包扎固定、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等搶救工作,不同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其參與感,從而在短時間內學習更多理論知識,同時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對過程中錯誤的緩解形成深刻印象,幫助其培養(yǎng)嚴謹的工作習慣以及規(guī)避風險的能力,并提高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臨床救治的綜合能力,達到實習的目的[6]。此外,在模擬教學中通過典型的急危重病例,生動地再現了實際搶救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帶教老師一對一引導,增進交流,有助于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和諧,提高學生滿意度。
綜上所述,通過模擬帶教的實施,有助于激發(fā)急診科實習醫(yī)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其臨床適應能力、觀察應變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有助于學生完成對臨床護理知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靈先.情景模擬教學在護生安全帶教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4,16(10):1675-1675,1676.
趙美琴.情景模擬在靜脈輸液操作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2):62-64.
葛承輝,潘淑慧,章力等.參與式情景模擬教學在社區(qū)全科醫(yī)學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6,23(10):58-59.
黃劼,許俊,郁慧杰等.參與式情景模擬教學在全科醫(yī)學門診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7,55(1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