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數學解題中的錯誤常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概念性錯誤;(二)推理和論證性錯誤;(三)計算錯誤、看圖和作圖錯誤。其中概念性錯誤和推理性錯誤,可以歸屬于邏輯性錯誤,而邏輯性錯誤又可能導致計算錯誤和圖形錯誤,因此認識數學解題中某些常見的邏輯性錯誤,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對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是很重要的。本文僅就函數概念的有關問題通過一些常見的例子,以分析其概念性錯誤及原因,旨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數學概念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
函數的定義域是“x≠1的一切實數”,這種說法包含了邏輯上的矛盾,因為既然說“x≠1”,就不是“一切實數”,而若是“一切實數”,就應包括x=1。這樣說違反了矛盾律。正確的說法,可以表述為“上述函數定義域是滿足x≠1的實數全體”,或用區(qū)間表示為:“(-∞,1) ∪ (1, + ∞)”, 或 用 集 合 表 示 為: “
例如:列式表示以下各題中y與x的函數關系:
(1)某質點在坐標平面上總按“縱坐標y是橫坐標x的兩倍”的規(guī)律運動。
(2)某質點按速度為2(速度單位)作等速直線運動,走過的路程y是時間x函數。
(3)橡皮2角錢一塊,買x快,花了y角錢,y是x的函數。
一般地,學生容易將上述三個函數關系式都寫成y=2x,其實這三個函數是不同的:(1)y=2x,x∈ (-∞,+∞);(2)y=2x,x∈[0, +∞ );(3)y=2x,x∈N(包括0的擴大的自然數集),它們的圖像也各不相同,分別如圖1(a)、(b)、(c)。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錯誤呢?這是因為對函數概念理解片面。函數概念有三要素:定義域、值域、對應關系(解析式)。如果把函數僅理解成解析式,就要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再如圖2,某小隧道截面,矩形上接半圓形,已知截面周長為15m,試寫出截面面積S關于底寬x的函數式。
如果解題到此結束,所得結果是不完全的,因此依問題的實際意義,(*)式中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限定的;如果不指出這一點,就可能導致不合理的結果,例如,在(*)式中置x=10,則所求的S是負值,而面積是非負的,所以應該在寫出(*)式的同時,把限制條件(定義域和值域的限制)也寫出來:S>0,x>0。
故所求函數式應是
例 1.設 f(x)=ax7+bx3+cx-5,若已知 f(-7)=7,求f(7)的值。
誤解:因為f(x)是x的奇次冪之和,故為奇函數,從而f(7)=-f(-7)=-7
錯在哪里?錯在f(x)不完全是x的奇次冪之和,因為常數(-5)應視為x的零次冪,而0是偶數,因此f(x)并非奇函數。
正確的解法:令 g(x)=f(x)+5=ax7+bx3+cx,則 g(x)是 x的奇次冪之和,故是奇函數,因而有:g(-x)=-g(x)?f(-x)+5=-[f( x )+5)?f(-x)=-f(x)-10∴f(x)=-f(-x)-10,故 f(7)=-f(-7)-10=-7-10=-17
例2.在2的條件下,求 f(x)=(log2的最小值。
誤解:由條件式推得:,從而 -3≤
∵log2x是增函數,∴f(x)的最小值是:
這個結果是錯誤的,原因是并不能有對數函數的遞增性,推出兩個對數函數的乘積也是增函數,本題的函數就不是增函數。
事實上,
它是一個關于log2x的“二次函數”。因為a=1>0,所以f(x)關于log2x有最小值。
正確的解法:在限制條件下得:
當時,有最小值,
以上列舉了一些常見例子,分析了函數的概念性錯誤及產生原因。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諸如“算術根”、“絕對值”等看似簡單的概念),這里就不一一贅述??傊?,對于數學概念,不論是初學或用之解題,都必須從根本上理解其含義和實質,準確地掌握概念,應用概念,才不至于造成邏輯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