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祥
(河北省隆化縣醫(yī)院中醫(yī)科,隆化,068150)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隆化縣醫(yī)院收治的痰熱內擾型失眠患者60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5±2.12)歲;觀察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2±3.35)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診斷均符合2006年陳彥方著《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關于失眠的診斷[3],及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痰熱內擾型失眠的診斷[4]。
1.2 治療方法 治療期間2組患者禁飲濃茶、咖啡等興奮類食物。對照組患者睡前30 min口服艾司唑侖(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3047)1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黃連溫膽湯,詳方如下:黃連6 g、竹茹9 g、法半夏12 g、枳實9 g、陳皮9 g、茯苓12 g、白術12 g、橘紅9 g、生姜6 g、知母9 g、白芍12 g、柴胡12 g、炒酸棗仁9 g、甘草6 g。隨癥加減:大便干結者加大黃3 g、火麻仁6 g、柏子仁9 g。盜汗者加煅牡蠣15 g、煅龍骨12 g??诳嗾呒訔d子9 g、生地黃9 g、麥冬9 g。1劑/d,200 mL煎服,早晚分服溫服。2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1.3.1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 該量表由19條自評條目及5條他評條目組成,測評患者近1個月內的睡眠質量,每個條目分為0~3/4個等級,總分0~21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受試者要求5~10 min內完成測評條目。
1.3.2 睡眠自評量表(SRSS)評分 該量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1~5分5個等級,總評分最高50分,評分越高提示睡眠障礙越嚴重。
1.3.3 外周血5-羥色胺(5-HT)、β-內啡肽(β-EP)濃度變化 囑患者前晚22:00禁食,次日清晨抽外周肘靜脈血10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ELISA)進行檢測,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以OD值表示各組5-HT、β-EP的濃度。
2.1 2組PSQI、SRSS分的比較 治療后2組PSQI、SRS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P<0.05),觀察組下降得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睡眠量表評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5-HT、β-EP濃度變化 治療后2組5-HT及β-EP濃度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其中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5-HT及β-EP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在失眠諸多中醫(yī)證型中,痰熱內擾是臨床最常見的證型,正如明代醫(yī)學家徐春甫所著《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中描述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認為飲食不節(jié),濕食多生痰,郁久化熱,痰熱擾亂心神,導致睡眠障礙。故治療多以清熱化痰,清心安神為主[5]。黃連溫膽湯首載于《六因條辨》,方中黃連、竹茹清心降火化痰,枳實、半夏、橘紅行氣化痰,茯苓健脾化濕,生姜、甘草溫中健脾,避免諸藥過涼過燥傷中。本研究在黃連溫膽湯基礎上加用知母、柴胡、白芍,可加強疏肝解郁,滋陰清熱之功,加酸棗仁可鎮(zhèn)靜安神,加白術可助茯苓健脾之功。本方在清熱化痰,清心安神基礎上佐以疏肝解郁,調肝行血,使肝疏則助神魂自安[6,7]。本研究結果顯示加用黃連溫膽湯的患者其睡眠質量明顯好轉,PSQI、SRSS評分的改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在進一步研究中我們對2組患者外周血5-HT及β-EP濃度進行檢測。5-HT及β-EP均屬于單胺類神經遞質,調節(jié)機體的行為和情緒變化,同時參與睡眠-覺醒周期的調節(jié),其濃度高低是判斷人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關鍵。有研究顯示[8]:中縫核頭部的5-HT能神經元與非快速動眼期睡眠的產生和維持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尾部的5-HT能神經元是參與快速動眼期的關鍵因子。β-EP則主要集中于腦垂體,通過與阿片受體結合誘發(fā)神經元細胞的激活,發(fā)揮興奮效應,從而介導機體睡眠的調節(jié)。研究中我們發(fā)現2組患者治療后5-HT及β-EP均有所提高,而觀察組提高的趨勢更為明顯,這提示黃連溫膽湯可進一步調節(jié)5-HT及β-EP的分泌而實現改善睡眠的目的。
綜上所述,黃連溫膽湯對痰熱內擾型失眠有理想療效,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下調患者5-HT、β-EP有關。
[1]王雙雙,張樹泉.黃連溫膽湯治療頑固性失眠臨床體會[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15):88-89.
[2]孫躍春,張憲龍,董曉玲,等.溫膽湯用于治療失眠的機制研究進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7(31):90-91,66.
[3]陳彥方.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S].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68.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20.
[5]高攀,楊志宏,張啟明.楊志宏教授運用黃連溫膽湯臨床體會[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16):85-86.
[6]羅丕舵,羊田,李鵬輝,等.溫膽湯治療失眠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9):124-126.
[7]時智.溫膽湯加減治療失眠癥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3):132-134.
[8]張壓西,向婷婷,王奕.加味酸棗仁湯治療肝血虧虛證失眠患者6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3,54(9):75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