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萍
摘 要: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吨改稀氛Z言領域中也提到“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倍怯辛肆己玫恼Z言發(fā)展基礎,使幼兒能輕松,愉快地用語言進行交際,正確地表達一日活動中幼兒的思想感情,促進幼兒行為、品德和智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關鍵詞:語言;交往;能力;表達;發(fā)展
1 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語言溝通技巧將縮短個人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距離。當一個孩子經(jīng)過語言訓練能準確地使用語言與自己的同伴、父母、教師或其他人溝通時,他就會比較容易被比別人接納,促進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就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了。
幼兒早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其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習其它知識的基礎。語言教育能使幼兒的認知能力得到鍛煉,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當幼兒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時,就能比較順利地進入其它領域?qū)W習,并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語言教育有助于提高思維和想象能力,而思維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幼兒的思維活動向多向性、獨特性和變通性方面發(fā)展,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 幼兒語言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然而,當前幼兒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往往參差不齊。如說話意識不強,語言活動中有囁嚅等不良現(xiàn)象出現(xiàn),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和對幼兒智力的開發(fā)。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少家長以工作為借口將子女的教育留給上一輩,老年人特別是一些農(nóng)村的爺爺奶奶,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無法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做出良好的指導。有的家長則偏重智力教育,忽視了孩子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一味的強調(diào)讓孩子多寫字,多認字就是優(yōu)秀的表現(xiàn),不重視對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3 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能力的有效途徑
3.1 以學促思----學說普通話提高表達能力
1)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家庭語言環(huán)境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孩子與主要照看人的交流是影響他們語言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成員應克服各種障礙,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如家人應盡量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堅持使用普通話交流;注意提高自身語言表達的水平和素養(yǎng),保證發(fā)音規(guī)范、正確……只要堅持,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會講普通話。
2)調(diào)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應該注意孩子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結合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水平,在內(nèi)容、語調(diào)、速度等方面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以激發(fā)孩子說話的熱情。如結合孩子的生活和游戲聊聊天,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或聽到的趣事等,以調(diào)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3)鼓勵和表揚孩子講普通話的行為。不少孩子會模仿電視臺主持人說普通話,家長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是被接受和認可的,以激發(fā)孩子說普通話的信心和勇氣。當孩子出現(xiàn)語言錯誤時,父母可恰當?shù)亟o予糾正,但不能指責、抱怨、訓斥孩子,也不能拘泥于某一個發(fā)音,更不能運用外部壓力迫使孩子說普通話,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
4)家園合作。幼兒園是教育機構,也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基地。在幼兒園,絕大多數(shù)教師會使用普通話進行教育和教學,教師也會要求孩子說普通話。此外,幼兒園還有專門進行語言教育的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幼兒“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所以,待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您可按時送孩子到幼兒園,家園共同努力,指導孩子學說普通話。
3.2 以說促行----學會打交道促進人際交往
1)父母方面來講。引導幼兒轉(zhuǎn)變以“自我為中心”思想,不過分溺愛孩子,通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從學會分享食物開始,懂得為他們著想。給孩子分享的實踐機會,常提供孩子為家人服務的機會,如在家里買了水果、糕點時,讓孩子進行分配;有了新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玩兒。孩子在分享過程中自然有了交流的欲望,促進與同伴間的交往。創(chuàng)設親子閱讀時間,通過故事分享促進親子間的交流,一起分享喜悅、分享美好,并將這份美好帶給更多的人,讓孩子學會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
2)教師方面來講。通過教育活動,給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初步認識什么是分享,鼓勵幼兒學會與人分享,在吃吃、聊聊、玩玩過程中,讓幼兒充分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如向幼兒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等,使幼兒因得到老師的肯定而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滿足,進一步促進幼兒的交流、分享活動。
3.3 學思結合----禮貌用語多使用
1)父母以身作則。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他人的態(tài)度和所做所為,常常影響孩子以后對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舉止。讓孩子懂禮貌,從學會主動與人“打招呼”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長輩尤其是老年人,學會說“您好!”當獲得別人幫助時,多說一聲“謝謝!”
2)發(fā)揮榜樣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加強品德修養(yǎng)和心理修養(yǎng),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tài)度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我們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會蹲下去真誠的向孩子道聲“對不起”;我們在打擾孩子的時候,就會悄聲的說“對不起,打擾一下”;我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只要我們教師找準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真正走入孩子們的世界,溶入孩子們的心靈,使孩子們在這種彬彬有禮的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的習得了各種禮貌用語。
發(fā)揮幼兒之間的同伴作用,促進幼兒自我發(fā)展,多用禮貌用語爭做文明小星星。
3.4 說行一致----情景交流好處多
1)在傾聽中學習。聽力既是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又是語言教育進一步展開的基礎,在小班的語言教學中尤其要注意聽與說的關系,以及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聽字、聽詞、聽句、聽簡短的故事和對話之外,還要聽音、聽響、聽音樂等等。聽除直接影響說之外,強調(diào)聽還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素質(zhì)。因此,教師在語言課教學中,要關注幼兒是否認真聽,如何讓幼兒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從中吸取知識,讓幼兒在聽---想---說的思維鏈中學習語言。
2)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給幼兒交談時間,有意識地引導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思想愿望。相互交談、議論,使幼兒口語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讓孩子多觀察,給孩子提供相互交談、議論的機會。如:某一天,孩子離園時下起了大雪,教師可以布置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雪是什么樣?看見了什么等問題,第二天孩子們一定會爭先恐后地告訴老師........
3)在情景交流中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與區(qū)域游戲相結合,讓幼兒在游戲中,自己處理角色的分工,互相提議以及要求角色形象如何等等。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有了發(fā)揮才能的機會,即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信心,又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而作為教師,在游戲中積極鼓勵幼兒尊重幼兒和幼兒交朋友,熱情地與幼兒交談,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使幼兒有更多的機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參考文獻
[1] 【浙江幼兒教育研究文集】.浙江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分辨.北京:新時代出版社1999.10
[2] 【幼兒園教育指導鋼要】解讀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3] 【幼兒園環(huán)境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 潘浩.
[4] 【學前教育新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陳國眉 劉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