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素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音素是音樂的要素包括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調式、曲式、織體等。這些抽象的教學內容怎樣讓一、二年級的學生明白?本文將通過對小學低年級教材中圖譜的具體運用過程,展示小學低年段學生音素的學習及實效。
關鍵詞:課本圖譜;小學低年級;音素教學
圖譜是一種視覺符號,它能直觀地反映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曲式結構等特點,幫助學生感知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強化音樂的審美感受。圖譜的運用與設計需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直覺行動的思維特點,合理利用課本圖譜可以使學生對抽象音樂元素的理解由表象思維自然過渡到運算思維階段。其具體實施過程即利用通感理論中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的心理過程,使音樂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積極參與、有效同化,從而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效果。
音樂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等,本文根據(jù)低年段學生特點和圖譜在教學中的實踐,梳理圖譜在音樂學習感知、理解、運用各層次運用的特點,分析在音樂學習各環(huán)節(jié)圖譜對音素學習的適用性,闡述課本圖譜在低年段音樂教學中具體實效。
一、 運用符號圖譜學習音高與節(jié)奏
在樂曲初學時進行抽象音樂要素的學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符號圖譜的運用不僅能讓音樂要素學習變得簡單,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樂曲的理解與掌握。如:蘇教版一年級歌曲《再見吧,冬天》,課本圖譜運用高低不同的雪花片來表示音高,讓相同歌詞內容的音高在視覺上有一個鮮明的展示。學生在這圖譜的輔助下,能夠很好地掌握樂曲的音高。這雪花片圖譜,對學生掌握拍子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歌詞“再”字有三拍,圖譜用三個形象的雪花片來展示歌詞節(jié)奏的長短。“天”有五拍,圖譜用五個雪花片來展示“天”的歌唱長度,這圖譜的展示不僅讓學生對節(jié)拍的理解更加明確,而且也非常形象,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
又如一年級的欣賞曲《放學歌》,樂譜下的拍手與拍腿圖譜設置,就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節(jié)拍提示。學生在視覺上能夠明確的知曉三拍子的拍奏要求。圖譜還明確的提示三拍子的強弱的關系,第一拍強拍拍手,第二、三拍弱拍拍腿。
在如此明確的圖譜指示下,學生當然能夠準確地掌握樂曲的強弱節(jié)拍。
二、 運用顏色圖譜體驗音樂風格
音樂與色彩在心理上的內在聯(lián)系屬于視覺藝術的范疇,兩者的有效聯(lián)系對人們認知外部世界有著重要作用。
課本圖譜中的“音色”聯(lián)系主要通過色塊圖譜來展示,其利用顏色的冷暖色系或濃淡對比來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不同風格。如二年級樂曲《火車開啦》就運用兩種不同的色塊,分別表示樂曲的不同節(jié)奏與音樂特點。其使用紅色色塊表示緊湊的節(jié)奏,運用藍色色塊表示舒展節(jié)奏。這樣的顏色對比對學生理解樂曲、歌唱樂曲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只需提醒學生紅色部分要歌唱得緊湊,藍色部分歌唱舒展。學生在教師的提示與色塊圖譜的提醒下,歌唱學習中就能夠把握住歌唱的基本要求。在歌曲《火車開啦》的展演部分圖譜也做了很好的提示。對于紅色部分其采用集體模仿車輪進行活動展示,藍色部分主要采用循環(huán)手搭肩進行活動展示。這樣形象的圖譜,不僅減輕了教師教學中語言表達的不足,而且還為學生給出很好的示范。
三、 運用不同圖譜分析曲式結構
圖譜是利用實物圖形將音樂按照不同內容進行多樣化標記的,根據(jù)這一特點開展音樂要素欣賞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把復雜、抽象的曲式結構變得更加形象化、直觀化,使低年段學生喜愛這復雜的欣賞分析。
欣賞曲《口哨與小狗》,樂曲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課本圖譜主要通過展示了兩張不同內容的圖譜,使學生明確兩個不同的音樂段落。對于第三部分,課本采用選擇的形式,讓學生在欣賞不同段落的同時,能夠在聽辨中思考樂曲段落的相似度,從而實現(xiàn)對樂曲的深刻理解。教學中有了圖譜的幫助,學生對每個樂段的認知都非常形象和清晰。對于A-B-A的結構曲式,也了解得相當透徹,對于《口哨與小狗》音樂特點自然而然地就輕松掌握了。
四、 運用綜合圖譜指導樂曲展示
展現(xiàn)學生音樂學習實效最直接的手段是學生對音樂內容的展示。這展示活動可以是歌唱,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故事展演。
在《大鹿》這一課中,讓學生在歌唱后展演歌曲內容,展示一個具有一定內容的情景劇,這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歌唱中會明白故事的內容,但對于展示和如何展示會感到束手無策,而展示又是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讓一年級學生跨越這一阻隔,實現(xiàn)較好的展示自我。課本圖譜的展示具有重要的示范與指導作用。在歌曲《大鹿》中,課本圖譜就展示了一個明確的表演過程,圖譜中展示了幾個音樂故事片段,有一定節(jié)奏型的朗讀內容,有部分故事的歌曲演唱與表演,有模仿奔跑的節(jié)奏演奏,有展示故事情節(jié)的歌曲演唱,還有代表故事精華的器樂演奏與節(jié)奏朗讀。這些圖譜的有效結合與展示,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參照。學生一看就明白怎么去展演音樂故事。對于其中的節(jié)奏,小學一年級學生是能夠明白如何拍奏的。所以這一圖譜內容不僅讓音樂故事具有了情節(jié),也使學生表演的情景劇更加精彩、更具可觀性。
學生看了圖譜自然能夠明白怎樣展示音樂故事,當然讓學生分小組展示音樂內容也就是水到渠成,勇敢的大鹿和小兔面對老狼的音樂故事在圖譜的幫助下,學生輕松的實現(xiàn)了情景劇的展演,當然這學習的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圖譜的開發(fā)與應用可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音樂的要素和所塑造的形象,并且能夠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較為個性化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提高其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從知識與技能的圈子里解脫出來,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愉悅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心驅使下主動地體驗音樂,真正感受和理解音樂的美。因此,作為音樂教育者需要合理、恰當?shù)剡\用圖譜,發(fā)揮課本圖譜在音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徐玲,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qū)戴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