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體育科研的不斷進步,教練員對提高運動成績的手段的關注越來越大。前置阻力訓練是在阻力訓練拖輪胎跑、阻力傘跑、水中跑、沙灘跑的啟發(fā)下發(fā)展而來,它是將阻力器械置于運動員前方并施加一種阻力的一種訓練方法。前置阻力訓練是阻力訓練的一個分支,阻力訓練被認為是100米訓練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訓練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前置阻力訓練在100米專項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推跑25KG阻力訓練100米對成績提高的幅度更大,效果更明顯。
關鍵詞:前置阻力;100米;阻力訓練
一、 研究目的
通過實驗加大運動員跑進過程中運動負荷來提高運動強度。從而提高運動能力和機能狀態(tài)。最終提高運動員的成績。
二、 研究方法
(一)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文獻檢索,并收集了國內(nèi)外有關阻力訓練的文獻資料,對目前100米阻力訓練的方法和現(xiàn)狀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和閱讀研究,了解本研究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二)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將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用Excel處理,制成圖表。并用SPSS1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用IndependentSamples Test檢驗,方差分析法檢驗組內(nèi)顯著性差異,采用協(xié)方差分析方法檢驗組間顯著性差異,P<0.05為有顯著差異,P<0.01為有非常顯著差異。
(三) 實驗法
本實驗訓練采用1個對照組和1個實驗組進行訓練,實驗訓練中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100米平跑訓練。實驗組:推跑放有25kg杠鈴片的阻力器械100米。整個實驗訓練為期8周,周六、日為調(diào)整恢復日。最后對訓練效果進行比較并得出結論。
三、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20世紀50年代中期,澳大利亞著名短跑教練兼運動生理學家Hensley為了提高速度訓練的效果和突破速度障礙,創(chuàng)造了“阻力跑和助力跑”的訓練方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阻力跑和助力跑訓練方法的實效性逐漸得到了國內(nèi)外短跑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廣泛認同,并將其視為短跑訓練實踐中提高速度表現(xiàn)和突破速度障礙最為常用和有效的練習手段。測得結果如下:
四、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差異性大,進步最明顯12.500±0.012s,p<0.01較對照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我們可以看出試驗后,實驗組平均成績相對對照組提高0.5秒,因此,從以上分析可得出推跑25kg阻力訓練100米與常規(guī)傳統(tǒng)訓練相比前者對成績提高的幅度更大,效果更明顯??梢栽谄渌椖恳膊捎们爸米枇τ柧毜姆椒ǎ热缯f室內(nèi)60米、200米、400米跑訓練等也許都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 建議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是有一定基礎的運動員,對于初學者要謹慎使用,畢竟在推跑前置阻力器械時。沒有擺臂這個動作了,技術動作有所變化。前置阻力訓練能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成績,提高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在訓練初期運動員對所采用的新的練習方法和手段很不習慣甚至不適應,尤其是實驗組推跑進100米訓練結束后臀大肌、股四頭肌比往常會感覺更加酸疼,因此教練員一定要耐心做好運動員的思想工作,逐步消除運動員的心理障礙。訓練的初期,由于運動員對新的訓練手段不適應,隊員的訓練成績不但沒有提升甚至比平常訓練成績還要差,因此教練員要及時開導隊員:突破這個平臺后成績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由于本人的能力,實驗條件及精力有限,一些理論只能做粗淺的分析和推測,不能準確量化,期望更多的專家學者給予指正,并進行更深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Schiffer J. Training to overcome the speed plateau[J]. Focus on the Sprints,2011,26(1):7-11.
作者簡介:
李羅君,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金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