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丁魁
摘 要:當下,我們面臨的現(xiàn)狀是農(nóng)村小學學生急速銳減,農(nóng)村小學絕大部分呈現(xiàn)小班化的趨勢,90%以上的班額不超過10人。如何在如此小的班額中推進高效課堂教學呢?對于此問題,經(jīng)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我們提出了小班化“板塊三串式”教學設計理念。
關鍵詞:小班化;板塊三串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9-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27
一、方法與理論支持
這種教學模式從教師層面來講,主要解決了“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從學生角度來說解決了“學什么”“怎么學”和“學到什么程度”。這種教學模式是在以板塊式教學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再應用“三串式”設計方式進行高效課堂教學設計改革,不斷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驗證。
二、內(nèi)容與模式應用
通過實踐驗證,我們精心設計導學案,將課堂上的所有知識點,從“板塊”和“三串”兩個層面推進小班額課堂教學。下面就以北師大版四年級數(shù)學《摸球游戲》這一課進行說明。
1.在板塊設計上,總結提煉出各類課型的板塊劃分模式。《摸球游戲》是一節(jié)有關可能性大小的游戲課,所以把本課設計為游戲?qū)?、教師演示游戲、學生自主游戲、學生探究游戲四個游戲板塊,它們不是獨立的而是由可能性的大小與數(shù)量的多少有關這條主線貫穿的。
2.在問題設計上,按照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問題設計?!睹蛴螒颉窂牟煌陌鍓K入手設計相關的問題串,游戲?qū)氚鍓K設計的問題串有:學生相信教師真的有魔力嗎?通過驗證后問學生你們有什么想法和想說的?為什么每次都能猜中?大家都同意某一位學生的回答嗎?教師演示游戲板塊的問題串有:你們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設計一個盒子?你設計的盒子能夠每次都猜中的依據(jù)是什么?學生自主游戲板塊的問題串有:你們都能按照要求進行游戲嗎?你對你們小組的摸球結果有什么想法?由于班額小,教師能很好地了解每一位學生,問題也就能夠很有效地給學生明確,從而讓學生在教師把問題發(fā)出之后很快地作出相應反應。提高教師反思問題設計技巧的能力,從而探索出問題設計的方法、技巧,這是“板塊三串式”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做到的。
3.學生的活動設計,即學習方式的設計。學生學習方式的設計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一是對于教師設計的每個問題,學生選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教師從中能給予怎樣的支持;二是活動后,師生如何進行互動反饋活動?!睹蛴螒颉吩O計的學生活動是與板塊相結合的,有導入活動(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魔盒)、學生自主游戲活動(小組內(nèi)摸球游戲)、學生探究活動(根據(jù)任務條探索設計符合條件的盒子,每一小組將任務完成后再進行互換任務,這一活動又體現(xiàn)出了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可以很好地讓全部學生都能從不同的層面獲得數(shù)學知識,得到提高)、課堂總結活動(通過轉盤游戲和設計轉盤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這也體現(xiàn)出板塊并不是獨立的,提高了教師對于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靈活處理應變的能力。
4.使學生在“板塊三串式”課堂教學模式下,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合作學習、表達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這就是“三串式”教學法的最后一個串,目標達成串的設計。這一板塊其實就是在問題串活動串的過程中逐步體現(xiàn)出來的,“游戲?qū)搿卑鍓K經(jīng)過一系列的問題活動串之后學生能夠知道如果全部是同一顏色球,就一定能摸出改顏色的球這一知識目標?!皩W生自主游戲”板塊是在學生提出了可能性的大小與數(shù)量的多與少有關之后進行的,學生經(jīng)過活動可以很明確的得出這一結論。“學生探究游戲”板塊是給定學生一定的條件進行自主設計游戲盒,再經(jīng)過任務互換和設計轉盤后教師可以很好地把握學生是否全部真正掌握了知識重點。整節(jié)課下來,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很好地達到相應的知識、過程方法、情感目標。
三、效果與教學評價
1.體現(xiàn)了教學設計的高效性。“板塊三串式”課堂教學設計,采用問題串的形式,針對每個問題設計多樣化學習活動,通過合適的反饋方式來確保學生成功率,突出了該設計結構的高效性。
2.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初期對教材進行板塊式劃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主導這一節(jié)課的結構了,再通過對每一板塊的問題串設計導向課堂教學,再加上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對活動的指導作用及活動后對教學目標達成反饋,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3.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問題串來引導同學們積極開展數(shù)學思維活動,強調(diào)針對不同問題需采用不同的數(shù)學活動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中“以教為主”,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
四、應用推廣與反思
根據(jù)實際情況,從所轄14所農(nóng)村小學中確定了順化寄宿制小學、順化中心小學、宗家寨小學、張宋小學作為本次模式應用的試點。在推廣之初,于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一日和二日邀請了張掖市教科所的專家,通過聽課前匯報、現(xiàn)場聽課、課后評析等方式進行了實踐指導。近兩年來,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有邀請了張掖市教科所教研小分隊,張掖市金鑰匙導師團對我們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現(xiàn)場觀摩和指導。在全面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又與教育信息化相結合、與微課微視頻相結合、與民樂縣教體局提出的“SW”+課堂(音美課程雙師微課,一個是示范老師,另一個是指導老師)相結合,不斷完善和改進。如今已在我學區(qū)各小學全面推廣,應用效果及反饋情況良好。
模式僅僅是一種模式,任何程式化的東西總有它的局限性。小班額“板塊三串式”教學模式過分的強調(diào)了問題和活動的設計以及目標的達成,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提出問題以及活動過程的評價和反饋。
小班額課堂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始終基于設計,實踐于課堂,總結于課后,我們正在前行。
參考文獻:
[1] 楊中樞. 我國小班化教學研究綜述[J]. 教育研究,2012(4).
[2] 戎晨霞. 論“板塊三串設計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 才智, 2014(15).
[責任編輯 萬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