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林
摘 要: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被廣泛應用到生活中。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正確認識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教師可以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實例,聯(lián)系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讓學生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小規(guī)律,并從生活化教學手段等方面來探討生活化教學模式,從而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9-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21
小學數學課標明確指出:“數學的教學活動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些比較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毙W生非常喜歡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非常喜歡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所記載的知識都能生活化運用,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采用生活化的模式,數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尋找和搜集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接觸到的數學實例來探索數學問題
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只有讓教師在生活中探索、研究數學才能讓數學教學得到更好的運用。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來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實例無處不在。學生要想學好數學這門功課,首先是要對數學感興趣,而興趣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新穎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講“長方體表面積”這一課之前,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給他們一些舊報紙,讓每個小組分別制作一個長方體盒子。在課堂開始后,我先給學生講解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理解計算面積之后,讓各個小組的學生親自動手來測量長方體盒子的長、寬、高,然后記錄下來,運用剛剛學到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S=2(ab+bc+ac),(其中a表示長度、b表示寬度、c表示高度)來算出結果。教師要檢閱每個小組的測量數據和計算結果,計算正確的小組要進行表揚,計算錯誤的小組,教師要指出哪里出現的錯誤,并耐心指導他們完成正確的答案。在此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各個小組分別調換他們制作的長方體模型,再計算出結果,觀察他們各組的計算結果有沒有差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和相互學習的好習慣。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實物可以拿來進行教學研究,學生的課本、書桌、教室的房間、黑板等,只要能充分利用,這些都可以成為數學教學的常見實物素材,學生對此也非常熟悉。通過這些親自操作,讓他們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對數學的認可程度。
二、教師要讓學生利用數學和生活中的密切聯(lián)系來探索數學規(guī)律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在數學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系,學生要運用教師所講的學習方式來充分掌握并熟練使用數學規(guī)律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奧秘的探索和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例如,在教學生學習圓周率這一課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周率的常用數值為3.14,而是在課前準備了一些圓紙片和皮尺,讓學生自己測量出圓紙片的直徑和周長,然后用周長除以直徑,他們計算的結果基本都是3.14左右的數值。等學生都計算完成以后,我在講《祖沖之和圓周率》的概念,學生看到以后感到很驚訝,原來圓周率是這樣被祖沖之計算發(fā)明的,用這樣的方式教學,讓學生了解了圓周率的起源,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他們對古代先賢努力鉆研科學的崇敬之情,提升他們想要進一步探究數學的興趣。
三、聯(lián)系生活中的細節(jié),創(chuàng)建研究學習數學的模式
數學的教學只有在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中多加練習,使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日常實例和實物著手,才能讓學生把“不想學、不會學”的心理變成“想學、學的會、喜歡學”。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根據課本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學習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適當改變教學策略。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用更直觀的語言講述、實物演示、情景模擬、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有效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課當中創(chuàng)設適當的生活情境,設置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懸念,能夠激發(fā)學生想要解開懸念的積極主動性,使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變的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讓數學更貼近于實際生活。例如,在教學生學習怎么計算環(huán)形面積時,讓學生把紙片剪成一個圓形,然后再把圓形紙片從中間再剪出一個小圓形,讓學生去觀察小圓形紙片和大圓環(huán)紙片的關系,學生發(fā)現了小圓形紙片的直徑就等于是大圓環(huán)的內徑,然后計算出圓環(huán)的面積=大圓的面積-小圓的面積。這個情境在設計上很好地利用了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添加了一些實物操作,增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非常好的效果,加強了他們對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豐富了課堂教學文化,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教師的教學手段生活化
一般說起教師的教學手段,現在最受追捧的就是多媒體信息化教學。多媒體的應用把數學課本內容具象化,有聲音、有色彩,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理想的教學空間。在日常的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多引導學生去發(fā)掘和思考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加強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講課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親自動手的機會,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由于課堂教育時間的短暫,家庭作業(yè)就成了課堂的延伸性教學。學生在生活中會體驗到數學知識是看得見,用得上的,這是對書本知識的一種補充,使他們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會豐富了自己的情感,心理開始變得更加陽光,這也是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
總之,數學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的存在,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親密無間。數學的價值在于學生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并能在生活中進行熟練運用。只有讓學生深入生活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存在的原型,才能使學生對真正地了解數學,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 韓淑麗.淺議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
[2] 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2).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