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學校的音樂教育中,如今的初中音樂欣賞課已經(jīng)成為中學音樂課程中的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音樂欣賞課能讓每一個初中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學會許多的音樂知識、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這其中包含了尤其豐富的音樂、歷史等學科知識,也間接地能夠幫助學生從學到的每一點知識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促進學生能夠各方面協(xié)調(diào)與發(fā)展。所以初中音樂欣賞課,是教育現(xiàn)在初中生一項有意義的活動,是對學生的情緒方面、培養(yǎng)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有效活動。
關(guān)鍵詞:音樂欣賞課;藝術(shù)審美;情緒體驗
一、 引言
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普遍地來說,是跟我們生活的經(jīng)驗、情感的體驗密切相關(guān)的,換句話說初中音樂欣賞課不僅僅只是具有藝術(shù)的感染力,它同時也有生活中一般的娛樂功能。所以說,初中音樂欣賞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它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可是,目前我們國家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育方式當中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在音樂教學內(nèi)容上,還是比較以重視音樂作品相關(guān)知識方面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有效學習與主觀感受,進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主要地位。
二、 “知、情、意、行”的含義
在音樂欣賞課中,“知、情、意、行”四個階段的深層含義:“知”是指了解,包含著對所欣賞音樂的了解、注意力的持續(xù)性,對基本的音樂常識的進一步學習;“情”是指情緒,就是能夠產(chǎn)生與作者相近的感情,通過欣賞音樂所感受到的音樂情緒,能夠獲得與自己本身學習水平平衡的情感體驗;“意”是指意識與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中,就是能夠在“知、情”兩個階段的源頭上面,欣賞到音樂家高超的藝術(shù)表達,幫助自身形成正確有效的價值觀念;“行”就是指人的行為,就是在音樂欣賞的這個過程中,運用自己所有的感官的共同參與,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中進行新的實踐,獲得音樂審美的能力增加。
三、 “知、情、意、行”在音樂欣賞課中結(jié)合應用
在學校進行調(diào)查研究、深入課堂學習、親身參與到教學內(nèi)容的每個階段上,然后提出了音樂欣賞課教學的“知、情、意、行”四個階段的教學的方法。
現(xiàn)在的初中音樂教材中,大部分的學生必須學會的唱歌的曲子,沒有能夠好好的考慮歌唱者的獨特條件,偏離了學生的實際。比如說,人教版的八年級教材上冊的第四單元,以神州大地(3)——錦繡山川為例,這首唱歌的所選歌曲是《青藏高原》,根據(jù)作曲家張千一所寫的一首充滿藏族的山歌風情的歌曲,選取的材料雖然比較符合單元的大的框架,但是因為其歌曲的本身需要聲音是非常的寬廣,所以也給現(xiàn)在初中生的演唱帶來了不小的困難,進而使這首歌的整節(jié)課的質(zhì)量大大的下降。初中的音樂欣賞課是主要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音樂欣賞美的能力、感受與體會能力和初中生對音樂的喜愛為首要任務的。而且在我們現(xiàn)有的初中教材中,我個人覺得欣賞課教學,必須首先得先向?qū)W生交代清楚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之后,才能開始欣賞音樂。然后老師再向?qū)W生介紹創(chuàng)作這首音樂的作者、其次介紹這首音樂的創(chuàng)作時代的背景,最基本的是讓學生理解這首音樂所要呈現(xiàn)的精彩內(nèi)容。最后的話,再讓初中生帶著學到的知識再次去仔細欣賞這首音樂,至少也得聽兩遍,這時,一節(jié)課的時間就快沒有了。所以可以知道,欣賞音樂課這么多的內(nèi)容,最后只能走馬觀花式的去結(jié)束,根本不能幫助熏陶初中生的效果。
四、 “行”在“知”“情”“意”階段后的獲得
“新課標強調(diào)的是,學生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庇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和幫助自己的學生創(chuàng)造新情境,督促他們獨立地去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們之間的合作與學習,促進他們思想方面的開放,共同享受到集體思維的效果。人教版音樂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欣賞課《森林之歌》作為一個例子。在學生對所要學習的音樂有了初步的整個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慢慢進入到音樂模仿活動中。活動開始之前,老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問題,比如在欣賞《綠色的祖國》中,可提問學生:“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多大嗎?根據(jù)剛剛所聽到的音樂旋律,你們可以好好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祖國,然后可以勾勒一個畫面?!痹谶@樣的引導性的時間過去以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組成小組,分組去討論自己為音樂想象的一個畫面。在課程的最后,讓教師隨機播放所學習的音樂,學生再可以通過聽辨音樂旋律的特色好好回想一下。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五、 結(jié)語
從“知、情、意、行”四個階段,可以看出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與“學”,在深刻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時候,同時深入課堂觀察學習、在進行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必須進行嘗試性的研究,是將學生認識、感受、學習事物的三個過程之中,可以分為“知、情、意、行”四個小階段,并將四個小階段分別運用合適的方法投入到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當中。對每個小階段的教學的任務、教學的原則與教學的方法深入進行仔細地分析與研究。教師必須認識到所有的教學方法的效率性,都是建立在教師了解自己的學生、熟知所教的課程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李葳,繆蕓.模擬上課設計——以初中音樂課堂為例[J].中國音樂教育,2016(09):34-39.
[2]謝夏.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3(21):97.
作者簡介:
陳小紅,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冠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