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凰
張之洞曾經(jīng)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投入的精力大,花費的時間多。所以講清方法,示范精要,指導得法是課內(nèi)閱讀有效高效的關鍵。《大綱》指出朗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閱讀訓練”。它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的逐步提高,對課文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币虼耍行У睦首x訓練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
那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朗讀訓練,更好地為課內(nèi)閱讀增光添彩呢?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熱情
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的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wěn)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wěn)定,有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shù)亟o學生營造朗讀的氛圍,創(chuàng)設意境,可以激發(fā)他們朗讀的欲望,讓學生通過朗讀與文本進行心靈的交流、情感的碰撞,達到以讀悟情,以情悟文的效果。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如教學《陽光》一文,我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森林,草原,高山,河流,田野等等地方在陽光照耀下顯示出的勃勃生機。學生看完興趣盎然,想進一步了解陽光與我們的生活的關系,我趁熱打鐵:畫面上的景物在陽光照耀下很美,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陽光是何等的神奇?誰能把課文有感情地讀給老師聽一聽?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我經(jīng)常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表演中,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二、配樂范讀,聆聽曲之美
《月光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即興譜寫《月光曲》的經(jīng)過。文章短小精悍,無論是樂曲本身還是語言文字、人物情感都優(yōu)美生動、感人至深,是一篇對學生實施朗讀訓練的好教材。上課伊始,老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在月光曲的音樂聲中,聽老師把怎樣譜寫成《月光曲》的這一部分朗讀一遍。此時,讓學生配以時而徐緩抒情時而高昂激越的樂曲欣賞老師抑揚頓挫的誦讀,使學生如見其景、如臨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輪圓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了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繼而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波濤洶涌的大海格外壯觀,這樣,學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讀時也就真正達到了聲情并茂的效果。老師生動形象的示范朗讀是很有感染力的,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明顯的作用:第一,可以引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動機和興趣;第二,對學生的注意力產(chǎn)生凝聚作用。第三,有助于學生感知課文。而感知則是進入認識過程的必不可少的步驟。有效的感知能為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第四,為學生學習朗讀樹立了直接模仿的榜樣。通過模仿學習語言,是少年兒童學習語言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細細品味,感悟情之美
薄薄的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的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形象,討論、交流學習所得,創(chuàng)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空間,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先讓學生找出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來到茅屋前,聽到一位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抑宦牭絼e人談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該有多好?。 币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惫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p>
接著老師進行循序漸進的語感訓練——
盲姑娘在說這個話的時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前半部分盲姑娘是在埋怨自己總是記不住該怎么彈;后半部分是渴望自己能聽到貝多芬的的彈奏。這前后情緒的變化,該用什么樣的語調(diào)、語速表現(xiàn)出來呢?
皮鞋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作為一個堂堂的男子漢,妹妹這么微小的愿望都無能為力。再說這個“是??!”是顯得多么遺憾,于是可能長長地嘆了口氣。
哥哥感到對不起妹妹,可是妹妹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像這樣的妹妹,叫哥哥應是怎么叫?這里的“隨便”應該怎樣讀?
在朗讀訓練中,我們不難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多么善解人意的妹妹,多么體貼入微的哥哥,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充滿溫馨的手足情深。
這樣的朗讀,不僅是啟發(f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手段,還是檢驗學生對課文思想感情領會程度的手段。只有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的情感相一致,并融合適當?shù)募记?,才能奏出?yōu)美動聽的旋律。
四、揣摩詞句,領略文之美
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涌”等詞句,讓學生想象并練說:“通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到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此時,即使學生從沒親耳聆聽《月光曲》,但是通過這充溢著優(yōu)美意境的字里行間,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古人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闭_把握教材、關注課文情感、加強有效朗讀的訓練,我們的語文課亦可讓學生“嗟嘆”、“永歌”、“舞之”、“蹈之”,讓情感植根于學生的心田,把課上到學生的心里去。讓閱讀的星空繁星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