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豐
摘要:當前,我國新課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此時代背景下,人文教育也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重視,此項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顯。人文教育是有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其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有效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是深化我國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就要實現(xiàn)對人文教育的合理滲透。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現(xiàn)狀,然后提出新課改背景下實施初中語文人文教育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點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人文教育 道德情操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對人類文化的有效傳承,其在文化傳播與語言交際等諸多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而且其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具有極大的促進價值,另外,其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師也要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的重要價值,要在為學生傳播基礎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充分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也要在實際教學中合理滲透人文教育,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當前,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著人文教育較為缺失的現(xiàn)象,很多語文教師尚未充分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沒有對人文教育給予全面的貫徹與落實。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更多的是為學生講解課文內(nèi)容,但是卻尚未為學生深入挖掘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厚思想情感與人文精神。除此以外,在教育教學中也尚未對學生明確提出人文教育的教學目的,這就會導致教師對人文教育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導致人文教育無法高效、順利地得以開展,從而會嚴重影響到人文精神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合理滲透。實際上,人文教育是有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其對教育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價值,并且積極做好人文教育工作。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人文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nèi)容,實施人文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會涉及到許多內(nèi)容,其中包括詩詞、散文、小說與文言文等,其中集中了中外古今許多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就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教育素材,更好地為學生滲透人文教育,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沁園春·雪》這篇文章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說文章的內(nèi)容,另外還要對此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細致的介紹,要對作者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分析。這篇文章是毛主席在全面抗日的時代背景下撰寫而成的,其中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了描寫,另外也對當時的革命英雄進行了大力的贊揚,充分表達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熱愛之情,表達出毛主席對抗日的堅定決心。通過對其中人文教育素材的深入挖掘,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文章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進而幫助學生充分領略到祖國山河的秀麗之美,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熱愛祖國人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
(二)加強交流溝通,實施人文教育
針對人文教育而言,其是具有多面性的特點。不僅是對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從廣義上而言,其主要包含道德、審美、交際等諸多方面。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人文教育的合理滲透。首先,教師要從學習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由于語文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解記憶性,因此,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了解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重難點,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第二,教師要在生活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要更多地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幫助,為學生解決各種生活問題,幫助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與道德品質(zhì);第三,教師要與學生做朋友。教師要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要平等地對待學生,要能夠真心地愛護學生,要與學生做朋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更加認可教師、喜愛教師,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從而在潛移默化下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三)優(yōu)化教學評價模式,實施人文教育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導致當前的語文評價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語文教師往往都會將全班同學以數(shù)字的方式劃分成不同等級,這也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影響到人文教育的全面貫徹與實施。在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合理地滲透人文教育理念,要科學、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首先,教師要實現(xiàn)對語文評價模式的優(yōu)化,要改變以往根據(jù)考試的分數(shù)對學生的優(yōu)良進行評定的模式,而是采用科學、有效的人文精神模式,進而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整體素養(yǎng)。另外,要實現(xiàn)對教學評價范圍的進一步擴大。要在教學評價中加入到學生道德素質(zhì)、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溝通情況等內(nèi)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具有綜合性、全面性、科學性,充分實現(xiàn)人文教育的滲透。除此以外,要合理地采用互評機制[3]。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是密切的,因此學生彼此間是比較了解的。通過學生彼此間的相互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個人存在的不足之處,了解他人存在的優(yōu)點,進而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彼此學習,共同進步。
總之,人文教育水平不但會關系到教學水平的高低,另外也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當前我國在人文教育方面還存在著缺失現(xiàn)象,采用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手段也較為落后,這就會影響到人文教育的整體水平。對此,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全面地提升人文教育水平,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最終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立新.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人文教育研究[J].語文天地,2015,(11).
[2]孟利,趙宏祥.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滲透探討[J].課外語文,2016,(08).
[3]韓繼紅.略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小作家選刊,2016,(17).
[4]鄧文德.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學苑教育,2017,(08).
(作者單位:長春汽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