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鴨春季及初夏產蛋較多,到了夏至時開始換腹部羽毛,這時一邊換毛一邊產蛋,到立秋時身體極度疲勞;逐步換掉大毛,產蛋率也隨之下降,直到停產。如任其自然換羽,需4個月左右才能恢復開產,使鴨群的產蛋率大為下降,而且蛋的品質也比較差。如果人為地強迫鴨群在短期內停產換羽,然后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就可以縮短休產期,促使鴨群增加耐粗、耐寒能力,提早開產,而且所產的蛋大而整齊,同時便于管理。據(jù)實踐,采用人工的方法強制母鴨換羽,能使母鴨年產蛋量提高30%~40%。
人工強制換羽大多是針對1歲齡的母鴨,其他未成年的母鴨或2年以上的老鴨以及品種不好的母鴨,如產蛋率在30%以下或完全停止產蛋的,均不進行這項工作。人工強制換羽,一般都在產蛋后期,在產蛋率降到3 0%左右、母鴨羽毛零亂、個別已出現(xiàn)脫毛現(xiàn)象時進行;同時,還應兼顧到農田放牧覓食遺谷的時間和產蛋孵化育雛淡季平衡供應的需要,確定拔羽時機應根據(jù)產品全年均衡供應和市場需要。
1.換羽前觀察。一是觀察喙、蹼等處色素的褪變情況。通過改變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條件,鴨體由于營養(yǎng)缺乏而體質消瘦,導致喙、蹼等處色素褪變,這表示再過3~4天即可試行拔羽。二是觀察兩腿肌肉收縮情況。由于停止飼喂,只給飲水或放牧,鴨體內所貯積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被迫分解,以供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因此,在出現(xiàn)體重減輕、肌肉消瘦、兩腿肌肉收縮時可以試行拔羽。三是觀察毛根。在試行拔除大毛時,若毛管尖端不帶血絲痕跡,表明是拔大羽的最佳時機。
2.人工強制母鴨換羽具體做法。在強制母鴨換羽的前一天傍晚,緊逼母鴨往回走,當夜起停止照明,不放牧、不出圈。頭兩天喂料量減半,喂料次數(shù)也減半,第四天僅供給清水和青料,
再斷料2天,以后一周內只喂一些粗料。
由于母鴨生活條件突變,營養(yǎng)缺乏、體質變弱、羽肌收縮,主翼毛羽根干枯,羽軸與毛囊脫落,便可由內側向外側試拔翼毛。從第一根到第十根逐根試拔,先拔主翼羽毛,再拔副翼羽毛,后拔主尾羽毛。若毛根不帶嫩尖或血液,則可一次拔完;如有出血現(xiàn)象,應間隔3~5天分2~3次拔完。拔羽毛后的當天繼續(xù)關在舍內,給予飲水和少量谷飼料,不放牧,防止毛孔感染。拔羽后第二天可放水和放牧,放牧距離由近到遠,時間由短到長。拔羽后鴨群體重減輕,體質衰弱,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喂料量由少到多,質量由粗到精。飼養(yǎng)管理得當?shù)?,多在拔羽?0~35天便可恢復產蛋。
3.人工強制換羽注意事項。一要公母分開。強制換羽時,如果是蛋用種鴨,則應先將公母分開,公鴨及少數(shù)體質差的鴨剔除,不實行強制換羽,以減少死亡率。二要槽位充足。頭兩天減料時,要使每只鴨都能同時采食;若料槽不足,則分批飼喂,以防采食不均,達不到普遍控制采食量的目的而影響強制換羽。三要集中拔除。拔羽時,應選擇在晴天上午,集中對整個鴨群逐一拔掉所有未脫落的大毛,包括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一次拔除,以求整齊一致。四要加強管理。在強制換羽期間,鴨群體質弱,抵抗力差,容易發(fā)生疾病,應注意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