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秋琴
早在2000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這個主張應用到今天,就是強調教學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分層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效率,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因此,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研究主陣地,從2015年起,帶領全體數(shù)學教師走上了“先學后教,分層訓練”的數(shù)學特色課堂的探尋之路。
一、改革備課模式,開發(fā)學習新資源
我們積極改進備課模式,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每一個教學內容開發(fā)出便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需要的多元化選擇性學習資源。
(一)教學前測的分層設計
教學前測的目的是通過前測了解學情,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從而設計、實施有效的教學過程?!稑藴省芬矎娬{“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因此,關注教學前測,找準學習起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教學五年級《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進行了如下設計:
1.寫出每組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5和94和8 12和18
2.計算[59]+[29]=()算理:( )個[19]加上( )個[19],得( )個[19],也就是( )。
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
3.通分:[12]和[14]
4.把下面兩個數(shù)分別化成分數(shù)、小數(shù) 0.4=[14]=
7.試一試(選做)
[14]+[18]=?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想辦法求出它的和嗎?
(二)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
備課時教師要準確把握知識的層次。仔細研讀教材,開發(fā)出適合本班學生的分層學習資源。
備課時要關注“三化”。對學困生要轉化;對中等生要優(yōu)化;對學優(yōu)生要強化。
備課時要分為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必學內容體現(xiàn)了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選學內容則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學。
教學內容的伸縮、增減,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讓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共同的提高。
一年級考慮到學生小,容易進行分層內容的教學,就開發(fā)了《拓展練習》。
二至六年級都開發(fā)了每個單元的校本教材。
3.學生作業(yè)的分層設計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頂”與“?;A,求發(fā)展”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搞“一刀切”。
第一,作業(yè)要有彈性。分為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學生根據(jù)自己實際的情況進行選擇性作業(yè)。
第二,作業(yè)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拾級而上。
第三,在同一題目上“設臺階”,讓優(yōu)生“吃得飽”,差生“受得了”。
作業(yè)要求也分層次,對學困生只要求一題一解;對優(yōu)等生則要求盡量能一題多解,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改變教學方式,開啟課堂新模式
活動一:導入環(huán)節(jié)(2分鐘)
教師先用一兩句話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或由回顧舊知導入,或由啟發(fā)思考導入,或用鼓勵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二:自主探究(18分鐘)
1.出示情境圖: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1分鐘)
2.自主探究:形式可以多樣,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探究形式。(1分鐘)
3.小組交流:主要以四人小組交流為主。
(1)學生分層: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基礎、學習態(tài)度、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結合學生自愿報名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即A、B、C層。在編排座位時,四個人(1個A層、2個B層、1個C層)為一個最佳學習小組,便于輔導、交流、提高。這種分法中途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進行調整。分層推進縮小A、B、C層間的差距,最終實現(xiàn)C層逐步解體,A層、B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2)組長負責,交流順序為:C層學生先說,B層補充、質疑、解錯,A層學生總結。如果有錯,要發(fā)揮小組集體智慧,努力達成共識。
4.全班交流反饋:
反饋順序:鼓勵C層學生先講,如果講不清楚組內B層學生補充,最后由A層學生總結。在小組反饋時,要進行互動,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質疑、補充或是反駁等。
5.分層評價:
小組反饋結束,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對C層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對B層的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對A層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6.回顧反思: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上面的交流活動,梳理重難點。
活動三:分層訓練(18分鐘)
1.規(guī)定完成時間:8分鐘,學生分層選擇自己所需的作業(yè),獨立完成。
2.小組校對:4分鐘
(1)組長組織學生校對,順序為:★題由C層學生講;★★題鼓勵C層講,
B層學生補充;A層學生可以進行質疑補充或總結方法。
(2)對于有錯的題,小組內重點講評解決,解決不了的題再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講評:6分鐘
★題、★★題不要逐題交流,只交流有錯的、有爭議的題。盡量讓出錯的學生講,其余學生補充,最后教師提升總結。
★★★題直接進行全班交流,由A層學生主講,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也積極參與。如果課上時間來不及,A層學生之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交流,探討。
活動四:全課總結(2分鐘)
教師布置每日一練?!懊咳找痪殹笨梢允?道題,一題中等難度,鼓勵C層學生嘗試,一題偏高難度,適合A、B層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提升;也可以在同一題目上“設臺階”,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以上四大環(huán)節(jié)是“先學后教,分層訓練”教學模式新授課的基本教學程序。所謂“基本”,就不是唯一的,課型不同,學段不同,班級不同,教學流程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應用時不要生搬硬套,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運用。
記得有位教育專家曾經(jīng)說過:當教育適合兒童時,兒童就忘記了自己,忘我地學習。我們會努力給兒童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教育,可能探索的過程比較辛苦,但終究是快樂、有意義的。
【作者單位:太倉市新區(qū)第三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