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京斌
(靖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145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癥狀群組成的臨床綜合癥,也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其發(fā)病原因至今未得到明確[1]。精神分裂癥病程具有遷延性,患者如長時間的住院治療,會使其社會功能衰退,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2]。為使患者能在住院期間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生活能力,可以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本文主要探討常規(guī)護理與舒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研究組48例。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51.14±5.63)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3.6±7.32)年。研究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54.68±6.72)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4.8±6.25)年。本次研究均征得患者家屬同意,采取自愿原則。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辦法;研究組采取舒適護理辦法,護理內(nèi)容包括:①在多數(shù)醫(yī)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房管理中,患者是不能擁有過多的私人物品。過多的私人物品會對醫(yī)院的安全管理存在潛在威脅,因此,護理人員可與患者進行溝通,患者帶來的私人物品暫時由護理人員代為保管,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使用,并在使用完后再由護理人員回收保管[3]。②對患者的會客時間進行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在不違反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定的前提下,對患者的會客時間進行延長,增加患者家屬的探望次數(shù)以及時間,并經(jīng)主治醫(yī)生允許,家屬辦理有關手續(xù)后,可帶領患者外出散心。③為放松患者身心,可增加多樣化的休閑娛樂活動,如歌唱競賽、春游、太極等活動[4]。④為提高患者的入院治療效果,可對患者的發(fā)藥時間進行機動式管理,護理人員也可根據(jù)患者的要求,在不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的前提下,晚點用藥或提早用藥[5]。⑤護理人員可與患者增進交流,在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資料的基礎上,要對患者的各方面狀況進行深入了解,例如,在每天早晨交接班時,護理人員都要進行患者一般資料背誦。
①利用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分,評價結(jié)果可分為滿意、非常滿意、不滿意。②利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1個月、3個月、半年后的精神病癥狀表現(xiàn)進行評分[6]。③利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U-74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分[7]。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87.50%)高于對照組(56.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n,%)
護理前,對照組BRPS評分為(42.37±13.24)分,研究組BRPS評分為(43.34±12.87)分;護理1個月后,對照組BRPS評分為(38.33±8.32)分,研究組BRPS評分為(35.28±9.63)分;護理3個月后,對照組BRPS評分為(32.22±11.34)分,研究組BRPS評分為(26.33±9.26)分;護理半年后,對照組BRPS評分為(28.26±9.33)分,研究組BRPS評分為(18.48±9.15)分。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1個月、3個月、半年后的BRPS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對照組GQOU-74評分為(169.7±17.24)分,研究組GQOU-74評分為(168.4±16.87)分;護理后,對照組GQOU-74評分為(173.3±6.26)分,研究組GQOU-74評分為(182.5±18.32)分。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的GQOU-74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治療后,在病房管理上,為提高安全性,對患者多采取封閉式管理方式。這樣的病房管理方式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尊重患者需求以及感受的一種管理行為,并且在護理上,護理人員也缺少對患者的人文關懷[8]。這種傳統(tǒng)的精神科病房管理方式,從醫(yī)護人員的角度出發(fā),忽視了患者的個體需求。為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療效,院方需要轉(zhuǎn)變原有的病房管理方式,為患者營造更加舒適護理環(huán)境,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身心放松,提高治療依從性。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就是從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適當放寬對患者的要求,拉進與患者的關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本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護理滿意度(87.50%)高于對照組(56.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1個月、3個月、半年后的BRPS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的GQOU-74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jié)果表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 石 銘.優(yōu)質(zhì)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2):162-163.
[2] 梁麗芬,何彩霞,陳少芬.整體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9):108-110.
[3] 黎 秀,梁麗芬,曹 治.綜合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技能及QOL-100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01):110-112.
[4] 姜建茂,陳澤群,陳澤英.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對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38(06):736-738.
[5] 陳澤群,姜建茂.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06):96-98.
[6] 夏玉蓮.整體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12):68-69+73.
[7] 童麗君.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06):224+227.
[8] 楊洪娟,邵海燕.綜合長期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8):94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