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區(qū)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傳到了飽受經濟危機之苦的蘇格蘭。頓時,整個蘇格蘭沸騰起來了。人們趨之若鶩,紛紛舉家西遷,掀起一股空前的“移民潮”。僅在這一年,蘇格蘭就有近19萬人移居美國。他們分乘數(shù)十艘船只,遠涉重洋,直奔大西洋彼岸。
1848年5月27日,“維斯卡塞特”號輪船駛離英國格拉斯哥港,經過福斯灣,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上。船上有一個13歲的少年和他的雙親及5歲的弟弟。他們與其他來自蘇格蘭的窮苦移民一起,擠在陰暗、低矮的客艙里,食物粗劣,空氣污濁,備受旅途的煎熬。經過整整50天的顛簸,輪船終于抵達了目的地——美國東海岸的紐約港。這個13歲少年與新移民們一起擁上甲板,迎著朝陽,遠眺這片夢寐以求的希望之地,心中充滿著憧憬。在來到美國后的半個世紀里,他從一文不名的移民變成了美國的鋼鐵大王、世界首富,創(chuàng)造了被人們稱為“美國夢”的奇跡。他就是美國十大財閥之一的安德魯·卡內基。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魯·卡內基出生于蘇格蘭,從小就幫家里做事。1846年的歐洲大饑荒和1847年的英國經濟危機,卡內基一家實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寫信給早幾年移居美國匹茲堡的兩位姨媽,表示也要舉家前往美國。兩位姨媽回信說,眼下正是赴美的良機,就業(yè)機會很多,希望他們快去。
卡內基一家在紐約下船后輾轉來到匹茲堡,在親戚家安頓下來。初到美國,一家人日子過得相當清苦。為了給父母分憂,卡內基進了一家紡織廠當童工。后來,他又干起了掙錢稍多一點的工作:燒鍋爐和在油池里浸紗管。油池里的氣味令人作嘔,灼熱的鍋爐使他汗流使背,但卡內基還是咬著牙堅持干下去。當然,他并不甘心如此潦倒一生,而是奮發(fā)圖強,積極進取。
卡內基在白天勞累一天后,晚上還參加夜校學習,課程是復式記賬法會計,每周3次。這段時期他所學的復式會計知識,成了他后來建立巨大的鋼鐵王國并使之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1849年冬天,一天晚上,卡內基上完課回家,得知匹茲堡市的大衛(wèi)電報公司需要一個送電報的信差。他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一早,卡內基穿上嶄新的衣服和皮鞋,與父親一起來到電報公司門前。他突然停下腳步,對父親說:“我想一個人單獨進去面試,爸爸你就在外面等我吧?!痹瓉?,他擔心自己與父親并排面談時,會顯得個子矮小,同時,他也怕父親講話不得體,會沖撞了大衛(wèi)先生,從而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
于是,他單獨一人上到二樓面試。大衛(wèi)先生打量了一番這個矮個頭、高鼻梁的蘇格蘭少年,問道:“匹茲堡市區(qū)的街道,你熟悉嗎?”
卡內基語氣堅定地回答:“不熟,但我保證在一個星期內熟悉匹茲堡的全部街道。”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個子雖小,但比別人跑得快,這一點請您放心?!?/p>
大衛(wèi)先生滿意地笑了:“周薪2.5美元,從現(xiàn)在起就開始上班吧!”
就這樣,卡內基謀得這個差事,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這時,他年僅14歲。
在短短一星期內,身著綠色制服的卡內基實現(xiàn)了面試時許下的諾言,熟悉了匹茲堡的大街小巷。兩星期之后,他連郊區(qū)路徑也了如指掌。他個頭小,但腿很勤,很快在公司上下獲得一致好評。一年后,他已升為管理信差的負責人。
卡內基每天都提早一小時到達公司,打掃完房間后,他就悄悄跑到電報房學習打電報。他非常珍惜這個秘密學習機會,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收發(fā)電報的技術。后來他被提升,成了電報公司里首屈一指的優(yōu)秀電報員。
當年的匹茲堡不僅是美國的交通樞紐,而且是物資集散中心和工業(yè)中心。電報作為先進的通訊工具,在這座實業(yè)家云集的城市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電報、嘀嘀嗒嗒拍電報的生活,卡內基就像進了一所“商業(yè)學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稱和特點,了解各公司間的經濟關系及業(yè)務往來。日積月累之中,他熟讀了這無形的“商業(yè)百科全書”,這使他在日后的事業(yè)中獲益匪淺。因此,卡內基在回顧這段時期時,稱之為“爬上人生階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