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17年7月14日沈陽地區(qū)大雨局部暴雨過程分析

    2018-06-21 09:16:48張帥崔景林徐爽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比濕大雨

    張帥 崔景林 徐爽

    摘 要:該文利用實況觀測資料,針對2017年7月14日沈陽地區(qū)一次大雨過程進行了分析。利用高空探測、地面等常規(guī)資料,歐洲細網(wǎng)格等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對此次過程的成因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環(huán)流背景場、探空資料場、散度場、假相當位溫場、比濕場等方面,得出此次大雨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今后的大雨預報提供很好的借鑒。

    關(guān)鍵詞:大雨;假相當位溫;比濕;沈陽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P458.1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02-0110-03

    大雨通常產(chǎn)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環(huán)流背景下,由中小尺度天氣系統(tǒng)發(fā)展形成,它常常引起洪澇災害,對基礎(chǔ)設(shè)施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損失。近年來,國內(nèi)許多專家學者利用各類物理量對中小尺度暴雨進行了診斷分析, 以揭示暴雨過程中各類物理量場的演變特征。謝夢莉[1]用假相當位溫(θse)對江西一次持續(xù)性暴雨分析,指出暴雨落區(qū)位于高θse區(qū)。李云等[2]分析了暴雨云團與強烈的水汽輻合有關(guān),同時白肇燁等[3-9]對暴雨成因機理在物理量場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文從天氣學條件、物理量場診斷等方面分析這次大雨的活動規(guī)律和物理成因,以期加強對該類天氣過程的認識,提高其預報準確率。

    1 天氣概況

    受冷渦影響,7月14日14—19時,沈陽市市區(qū)出現(xiàn)了強對流天氣,以短時強降水為主,降水量分布不均,全市7個國家氣象觀測站平均降水量為32.0mm;最大降水量73.3mm,出現(xiàn)在蘇家屯;沈北降水量最小,僅為0.6mm;康平、法庫、新民、遼中無降水。

    全市237個區(qū)域自動站中,降水量超過25mm的有45個,超過50mm的有12個,超過100的有1個,有35個站出現(xiàn)小時降水量超過20mm的短時強降水,降水量最大的地區(qū)集中在城區(qū)、渾南和蘇家屯,最大降水量和最大小時降水量均出現(xiàn)在市區(qū)北陵公園泵站,分別為102.5mm和82.2mm(見圖1、圖2)。

    2 成因分析

    2.1 資料與方法 利用高空探測、地面等常規(guī)資料;歐洲細網(wǎng)格等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對此次過程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得出此次大雨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今后的大雨預報提供很好的借鑒。

    2.2 天氣尺度系統(tǒng)分析

    2.2.1 環(huán)流背景分析

    2.2.1.1 500hPa 2017年7月14日08時(圖3)500hPa歐亞中高緯度環(huán)流形勢為兩槽兩脊型,歐洲東部有一強高壓脊、貝加爾湖西南部有一弱高壓脊, 在俄羅斯西部80°E,60°N和東北地區(qū)北部分別存在冷渦中心,東北冷渦底部為深厚的槽區(qū),槽線由黑龍江北部一直延伸至遼寧西部,槽后的冷空氣隨西北氣流源源不斷的向下堆積。7月14日20時東北冷渦向東北方向移動,槽線也隨之上擺至黑龍江東部一帶,且由東北—西南向轉(zhuǎn)為西北—東南向,沈陽地區(qū)轉(zhuǎn)而受到高壓脊的控制。

    2.2.1.2 850hPa 2017年7月14日08時(圖4)850hPa形勢場與500hPa配合較好,低壓中心同樣位于東北地區(qū)北部,黑龍江南部到遼寧西部有一條東北—西南向狹長的切變線,切變線以東吉林東部有一條明顯西南急流帶。7月14日20時切變線顯著增強且東移下擺,由黑龍江東部一直延伸到渤海,沈陽城區(qū)正好壓在切變線上,降水過程即將結(jié)束。

    2.2.1.3 地面 2017年7月14日08時(圖5)黑龍江北部有一個東北氣旋,氣旋中心氣壓為995.0hPa,沈陽地區(qū)位于氣旋南部,上游有冷式切變線。14日11時,東北氣旋位置穩(wěn)定少動,其底部分裂出一個低壓槽壓在沈陽地區(qū)北部,14日14時,低壓槽進一步南壓,14日17時,東北氣旋減弱北退,中心氣壓減弱到997.5hPa,沈陽地區(qū)降水減弱并趨于結(jié)束。

    綜上分析,東北氣旋底部的西南風大風速帶為沈陽帶來充足水汽,高空槽和地面系統(tǒng)的配合為沈陽地區(qū)的大雨天氣提供了很好的動力抬升條件。

    2.2.2 探空資料分析 圖6為14日08時沈陽單站探空圖,850hPa以下有喇叭口形結(jié)構(gòu),且0~1km具有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利于下沉氣流蒸發(fā)冷卻,有利于雷暴大風的產(chǎn)生;中層600~700hPa有強干冷空氣侵入,0~-20℃層具有明顯的Cape值,有利過冷水滴之間的相互碰撞,雖然0℃高度為4798m,但仍有冰雹發(fā)生的可能。低層700~850hPa為濕層,700hPa以上為干區(qū),有利于短時強降水的產(chǎn)出。

    2.2.3 物理量診斷分析

    2.2.3.1 動力條件 通過500hPa和925hPa散度場分析可知(圖7),14日08時沈陽位于500hPa正散度中心前部,散度中心強度為38.1×10-6s-1,沈陽地區(qū)散度值為10×10-6s-1,925hPa上沈陽西部地區(qū)(康平、法庫、新民、遼中)散度值為正,東部地區(qū)(渾南、沈北、蘇家屯)散度值為負,這也與降水落區(qū)相對應(yīng)。沈陽東部這種低層輻合、高空輻散的配置,促進了中低層空氣垂直上升運動,有利于降水產(chǎn)生。

    2.2.3.2 熱力條件 假相當位溫是表征大氣溫度、壓力、濕度的綜合特征量,表示了大氣的溫濕特征和垂直運動,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與對流天氣的發(fā)生發(fā)展有極大關(guān)系,也反映了大氣中能量的分布。分析14日850hPa假相當位溫場可以看出(圖8),此次過程中的強降雨帶與假相當位溫線密集帶對應(yīng),低層高濕的不穩(wěn)定能量與中層向下滲透的冷空氣導致中低層位勢不穩(wěn)定的建立,從而為此次強降雨過程提供了熱力條件。

    2.2.3.3 水汽條件 比濕是指單位質(zhì)量濕空氣實際含有的水汽質(zhì)量。充沛的水汽來源及輸送是形成較大降水的必要條件。由14日08時850hPa比濕圖(圖9)可以看出,比濕大值區(qū)位于山東半島附近,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遞減,沈陽東南部地區(qū)比濕達到12g·cm-1·hPa·s-1,西部則只有10g·cm-1·hPa·s-1,這與降水落區(qū)對應(yīng)較好,充足的水汽條件時此次大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3 結(jié)論

    (1)東北氣旋底部的西南風大風速帶為沈陽帶來充足水汽,高空槽和地面系統(tǒng)的配合為沈陽地區(qū)的大雨天氣提供了很好的動力抬升條件。

    (2)探空圖上850hPa以下有喇叭口形結(jié)構(gòu),且0~1km具有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利于下沉氣流蒸發(fā)冷卻,有利于雷暴大風的產(chǎn)生。低層700~850hPa為濕層,700以上為干區(qū),有利于短時強降水的產(chǎn)出。

    (3)沈陽東部低層輻合、高空輻散的配置,促進了中低層空氣垂直上升運動,有利于降水產(chǎn)生。

    (4)此次過程中的強降雨帶與假相當位溫線密集帶對應(yīng),低層高濕的不穩(wěn)定能量與中層向下滲透的冷空氣導致中低層位勢不穩(wěn)定的建立,從而為此次強降雨過程提供了熱力條件。

    (5)此次過程沈陽東南部地區(qū)濕度條件較好,西部地區(qū)濕度條件較差。這與降水落區(qū)對應(yīng)較好,充足的水汽條件時此次大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謝夢莉.江西“98·6”連續(xù)大暴雨過程的θse場特征[J].氣象,1999(9):49-51.

    [2]李云,繆啟龍,江吉喜.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成因分析[J].氣象,2007,33(5):84-88.

    [3]白肇燁,徐國昌,孫學筠,等.中國西北天氣[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8:299-300.

    [4]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462-634.

    [5]吉惠敏,冀蘭芝,王錫穩(wěn),等.一次強對流天氣綜合分析[J].干旱氣象,2006,24(2):12-14.

    [6]賈宏元,穆建華,孔維娜.寧夏一次區(qū)域性大到暴雨的診斷分析[J].干旱氣象,2005,23(2):25-28.

    [7]道然·加帕依,車罡,李如琦.新疆東部地區(qū)大雨的分析[J].氣象,2007,33(2):65-69.

    [8]蘭曉波,楊曉玲,李巖瑛.民勤一次大到暴雨天氣診斷分析[J].干旱氣象,2007,25(增刊):43-45.

    [9]樊曉春,董彥雄,王若安.一次強對流性天氣的發(fā)生條件及云圖演變特征[J].干旱氣象,2004,22(增刊):26-28。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比濕大雨
    雅安地區(qū)近50 年濕度變化特征分析
    基于探空資料的1961—2018年新疆高空大氣比濕氣候特征分析
    南方比濕特征及其與暴雨的關(guān)系
    大雨
    衛(wèi)星掩星資料研究對流層/下平流層ENSO響應(yīng)
    測繪學報(2019年9期)2019-03-18 07:42:56
    大雨
    大雨
    2017年朝陽市地面比濕特征分析
    赤峰市一次大暴雨過程分析
    一場大雨
    青冈县| 安乡县| 乌拉特前旗| 丽水市| 石家庄市| 淮阳县| 天峻县| 鄢陵县| 宿迁市| 莲花县| 宾川县| 独山县| 无极县| 井研县| 昌邑市| 榆社县| 元阳县| 周口市| 白朗县| 乐安县| 广平县| 日照市| 昭平县| 西宁市| 克山县| 北票市| 即墨市| 精河县| 绥宁县| 琼结县| 灵石县| 砀山县| 五莲县| 环江| 元氏县| 丹江口市| 常宁市| 德清县| 仁布县| 和田县| 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