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娥
從心理學上說,人際關(guān)系,就是每一個人的人際互動和人際溝通模式,自有其形成的原因和基礎,且大多是由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以及最初的人際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
異常行為
我是一名高三女學生,17歲。
小學三年級時,我開始有點叛逆,慢慢變壞,語文老師會不顧緣由就罵我。五六年級,我成為班里的“通報員”,總喜歡在老師跟前打小報告。初中,我改變了說臟話的習慣,但是卻很毒舌,有話就說,不顧及同學的心理感受,嫉妒心、好強心俱在,成績一蹶不振。上了高中,原以為能擺脫初中陰影,沒承想還是因為嘴直外加成績不好,人緣更差了(其中一個同桌說我是傻子說了很多遍,我忍不了就換了同桌)。高二時和同桌因為各種小事就鬧矛盾?,F(xiàn)在高三,想好好學習,同桌和我說話我不怎么搭理,第二個同桌喜歡上課和我講話,有時我叫她卻不答應,所以都鬧僵了。
總是覺得旁人瞧不起我,命令我做事,而且我總會因他人的眼神、表情而憋氣。這些心情都影響到了學習。爸爸總是在我面前說某某同學考得怎樣,叫我努力,我卻不喜歡聽他講這些,我希望他能平心靜氣地跟我說,安慰我一下。因為總是考不好,我內(nèi)心幾近崩潰。
小時候干過錯事(偷錢),沒有向大人坦白,現(xiàn)在總覺得自己有錯,無地自容。夜里總會自己默默流淚,在空曠的教室不敢大叫以泄心頭之氣,見到學霸,不敢抬頭挺胸,在家玩手機、吃零食也不敢正大光明,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總要躲躲藏藏,總怕同學拿成績壓自己。
我很累,總渴望有人關(guān)心自己,卻又總是身上帶刺。
心理專家的回復
這位同學,你好!從來信可以看出,你的困境主要來自于人際關(guān)系的問題。在此,我想著重向你介紹一個心理學上著名的人際溝通模式的理論,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先對照一下——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將人際溝通模式分為五種:
1.討好型(只關(guān)注到情境、他人):碰到壓力和沖突時,總是采用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重視別人,犧牲自己。代表語言:都是我的錯,我的想法不重要,我就是想讓你開心。
2.指責型(只關(guān)注到情境、自己):語言中充滿指責,表面看起來掌握了真理,實際內(nèi)心卻非常害怕、無助,用外表的強大掩飾內(nèi)心的脆弱。代表語言:都是你的錯!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3.超理智型(只關(guān)注到情境):事事講道理,不喜歡流露情感,高度隔離自己的情緒、情感。代表語言:咱就事論事,這個事情道理是什么?
4.打岔型(都沒關(guān)注到):總是避開話題,詞不達意,不能專注在一件事上。
5.一致型溝通(關(guān)注到自己、他人、情境):這種表里一致型溝通是薩提亞所倡導的目標,是和諧相處的溝通模式。這種模式建立在高自我價值的基礎之上,達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諧互動。這種模式的人言語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在的覺察,表情流露和言語一致,內(nèi)心和諧平衡,自我價值感比較高。
一致型溝通的運用
比如(在此純屬舉例):你的其中一個同桌說你很多遍傻子,想來你心里是非常生氣和難受的,你若回罵她,兩人關(guān)系勢必惡化,你若強忍下去,心里可能長時間不舒服、有陰影。這時你不妨對她說:“我聽到你一遍又一遍地說我傻子,我心里感到非常生氣和難過,我不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說,我們作為同桌,本應該好好相處,互相幫助,其同進步,如果我哪里做得不好,你可以告訴我,我改正,如果我并沒有哪里做錯或得罪你,我希望你向我道歉?!边@樣,在這種一致型溝通的狀態(tài)下,我們尊重自己的感受、他人與情境,真誠、如實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去指責、抨擊對方,如此下去,對方也可能會做出真誠的表達,兩個人的芥蒂由此化解。
當然,事實上對方可能并不會回報以“一致型溝通”,因為每個人的溝通模式都不盡相同,那么只要自己保持敏銳的覺察,表達自己,看見他人,關(guān)系總不至于會比其他應對方式更糟糕。
成長建議
有關(guān)這方面的知識,我推薦你看一本書叫《非暴力溝通》,這是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你會學習到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溝通技巧。除了學習溝通技巧之外,你也可以看一些心理成長方面的書籍,比如張德芬的成長三部曲。認清自己慣性的溝通模式,認知自己,然后相應地去調(diào)整自己,這樣你才會獲得人格上的成長,真正走出人際交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