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煜陽
(本文作者系朱樂平名師工作站“一課研究”組成員)
在數(shù)學史上,“角”是一個具有多重屬性的幾何概念。小學教材中,涉及到角的屬性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質”“量”和“關系”?!百|”指的是形狀和特征;“量”指的是大??;“關系”指的是兩線之間的關系。對直角來說,“質”的屬性表現(xiàn)為直角的表象,“量”的屬性是指“90 度”,“關系”的屬性反映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二年級的《認識直角》一課不涉及“量”的屬性,主要落實“質”的屬性,也涉及到“關系”屬性,如找生活中的直角、平面圖形中的直角,在本質上都是反映兩條線之間的垂直關系。
通過前測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盡管多數(shù)學生聽說過直角,但對直角的認知基本停留在“直直方方”“一橫一豎”的表象上,對三角尺中的直角、非水平方位的直角、直角的大小都不清晰。為此,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是形成直角表象,感知直角“質”的屬性并初步感知“關系”的屬性,集中反映為建立標準角和運用標準角描述。依據(jù)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就要通過比一比、轉一轉、折一折、拼一拼、畫一畫、找一找等大量操作活動,加強概念的變式與運用,力求掌握直角“質”和“關系”的屬性,形成正確的直角表象,建立標準參照意識。
【教學片斷與解讀】
1.出示鐘面、剪刀、國旗三幅圖,組織學生找角,抽象出相應的角(如下圖所示)。
回憶: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每個角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將后面四個角圈在一起(如上圖),觀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特點?
生:直直的、方方的。
師:這就是今天要認識的一類特殊的角——直角。
【解讀:鐘面、剪刀、國旗三幅實物圖,相應抽象出鈍角、銳角、直角三類角,回憶復習了角的一般特點,緊接著將國旗中不同方位引出的四個直角進行歸類,組織學生觀察直角的特點,通過“直直的”“方方的”等直觀描述,初步感知了角、直角之間的一般與特殊的關系?!?/p>
1.出示教師教學用的一副大三角尺,觀察討論:這兩把三角尺上有直角嗎?你能指一指直角嗎?(學生指認)
2.教師不斷轉動三角尺,觀察討論:你還能找到這把三角尺上的直角嗎?(學生指認)
3.觀察討論:這兩把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多數(shù)學生認為不一樣大,部分學生認為一樣大)
(組織學生將兩把三角尺的直角重疊比較,進行點撥,發(fā)現(xiàn)兩把大三角尺雖然形狀不同,但尺上的直角一樣大)
4.觀察討論:找一找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指給同桌看,并和同桌比一比,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小三角尺上的直角是一樣大的)
5.觀察討論:老師這把大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們小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老師的大,我們的小。
(組織學生將大小三角尺用重疊法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大、小三角尺上的直角還是一樣大)
6.觀察討論:猜一猜,北京小朋友三角尺上的直角和我們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
生:一樣大。
總結:不管是大的三角尺還是小的三角尺,不管是國內的三角尺還是國外的三角尺,所有三角尺上的直角都一樣大。
【解讀: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不斷旋轉三角尺,組織學生指認同一個直角,感知到不同方位直角的形狀,從而不斷豐富直角三角形的表象。在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一直是難點,對于直角來說也是如此。學生習慣于用形的大小決定角的開口大小。針對這一難點,本環(huán)節(jié)分別安排了兩個大三角尺上直角的比對、學生之間小三角尺上直角的比對、大小三角尺上直角的比對等多次實證活動,逐步幫助學生接受“雖然三角尺有大小,但所有的直角開口是一樣大的”這個數(shù)學事實,體會標準角的統(tǒng)一性,同時多次感知了直角這個標準開口,有利于形成正確表象?!?/p>
1.提供《學習單》,判斷下面哪些是直角?這些直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 1:1、3、5 不是直角,2 和 4是直角。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1號角太小了,3號角太大了,5號是斜的,不是直的。
生2:我認為5號也是直角,把練習紙轉一下,它就變直了。
師:前四個角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但遇到像5號這樣用肉眼很難判斷的時候怎么辦?
生:用三角尺量。(學生示范,教師指導:頂點對頂點,一條邊對一條邊,完全重合就是直角)
師:這幾個直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都與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
2.2.3 選擇其他護理專業(yè)相關職業(yè) 有受訪者表示不會局限于選擇高?;蚺R床工作,會考慮與專業(yè)相關、能力能得到體現(xiàn)和提升的工作或創(chuàng)業(yè)。B:“我可能會開一家健康管理中心這種類似的機構?!盙:“我可能不想局限在學校或醫(yī)院,想去比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跟艾滋病相關的那些機構工作,可能不完全屬于護理,希望自己得到提升或者發(fā)展空間比較大的那種環(huán)境,能力得到體現(xiàn)和不斷提高?!?/p>
生:邊的長短不一樣,開口方向也不一樣。
小結:這些直角雖然邊的長短不同,開口方向也不同,但是它們的大小相同。
2.學具操作變式,感悟直角的變與不變。
●操作一:利用疊合的直角學具進行旋轉,黑板上板貼不同方位的直角學具。
觀察討論:調皮的直角動了起來,旋轉后這三個角還是直角嗎?
組織學生用三角尺對方位變化后的直角進行驗證,發(fā)現(xiàn)這些角的確是直角。
操作一 操作二
●操作二:將直角的一條邊拉動,黑板上板貼。
觀察討論:現(xiàn)在這兩個還是直角嗎?
生:不是直角。
質疑:為什么剛才變出來的都是直角,現(xiàn)在卻不是了呢?
生:剛才只是開口方向變了,開口大小沒有變?,F(xiàn)在開口變了。
小結:不管怎么轉,只要直角的開口大小不變,轉動后它依然是直角;如果直角的開口變大或變小,它就不再是直角了。
【解讀:《學習單》中提供了不在水平方位的直角,引起肉眼無法判斷的沖突,產(chǎn)生用三角尺比對的需求,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尺上的直角不只是一個直角,而且是衡量其他角是否為直角的參照標準。在直角變化的兩次操作對比活動中,學生將直角的大小聚焦到開口大小這一本質上來,有效呈現(xiàn)了直角“質”的屬性。】
(1)觀察討論:在我們的身邊你能找到直角嗎?
(2)觀察討論:你能用手勢比劃一個直角嗎?
同桌間互相用三角尺驗證。
出示圖1,觀察討論:老師畫了一個角,可是被云朵擋住了,你認為它是直角嗎?
電腦驗證后延長直角的兩條邊(圖2),觀察討論:現(xiàn)在你能找到幾個直角?
生:4個。(組織學生指認)
出示圖3,觀察討論:現(xiàn)在有幾個直角了呢?
生:8個。(組織學生指認)
出示下圖,思考討論:小紅從家里出發(fā),怎么走經(jīng)過的路線可以成一個直角?
【解讀:檢驗學生是否正確建立了直角的表象,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調用直角表象進行描述,為此本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多維活動進行體驗?!罢疑磉叺闹苯恰被顒蛹扔徐o態(tài)的物體表面直角材料,又有動態(tài)的手勢直角比劃?!安轮苯牵瑪?shù)直角”活動首先進行觀察估計、工具驗證,接著將直角邊延長形成四個直角,讓學生感知到兩條線相交會形成直角,最后在正方形內數(shù)直角,都圍繞兩條線段之間的位置進行直角判斷思考。尋找直角路線活動,既有標準的直角路線,又有變式的直角路線。一系列尋找直角的活動,既是對直角表象的鞏固,又是對直角“關系”屬性的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