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嬌
摘 要:在小學的教育中,語文教育是整個小學教育的基礎。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效的應用激勵教育模式,并發(fā)揮出其做大作用和價值是每個教師迫切追求的目標這一話題展開了簡要的探析,以供各位教師參考。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育;應用方法策略。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但他們貪玩,心智等各方面還不成熟,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去引導他們,從而挖掘他們無限的潛能[1]。
一、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1.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小學生心智等各方面還不成熟,剛踏入小學時,他們可能還不太適應規(guī)律的學習和生活,需要教師的引導,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表揚。倘若教師對學生只是一味的指責和訓斥,甚至歧視,那么不僅會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甚至會給他們留下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并從此失去學習興趣,對老師產生排斥及懼怕心理,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若多給學生鼓勵和表揚,則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并堅定學習的信心,增加學習動力,使自卑者勇敢,使落后者進步,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有利的幫助。
2.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
人的一切行動都是由某種動機引起的,動機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它對人的行動起激發(fā)、推動、加強的作用,而激勵就是很好的動機[2]。通過激勵教育,學生不僅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也能有意識的養(yǎng)成自我約束、自我鼓勵的習慣,從而不斷完善、超越自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且,激勵就像是一種興奮劑,它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動能,增強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促使他們在未知的領域里勇于開拓進取。
3.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育的黃金階段。在此階段對學生采取激勵教育模式,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和堅定的信念,使學生更容易收獲成功,而且有助于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保持愉快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并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1.擅用激勵性的語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激勵教育模式成了目前小學教學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擅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不錯”等[3]。當學生回答問題回答錯誤時,不要急于批評學生的錯誤,先對其發(fā)言的積極性和踴躍性給予贊揚,然后再用溫和的語氣糾正其錯誤,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從而增加對語文學習及語文老師的好感,并樹立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多用“真厲害”、“真棒”等表揚性的語言,讓他們獲得內心和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堅定他們學習的信念,使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2.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面貌不同、特長不同、愛好不同、性格也不同。在教學中,每個學生也各有各的特點和性格,家庭背景、認知、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從而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出激勵的作用。例如,對待生性活潑、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教師可以面對面的對學生提出自己的期望,并堅定的告訴他們相信他們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從而讓他們找到努力的方向,不斷前進;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因為他們不愛跟別人交流,且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師除了熱情的對待他們外,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并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讓他們慢慢敞開心扉,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慢慢找到自信;對待學習能力差及自覺性差的學生,教師要細心并耐心的引導他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并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樹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習意識。
3.激勵教育模式要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則和心態(tài)由。
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均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個差異有的是與生俱來的,有的是后天養(yǎng)成的。毋庸置疑,每個教師,乃至每個人都喜歡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卻應該保持公正、公平的心態(tài),否則不僅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而且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影響。在教學中,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使他們更上一層樓,但要把握好度,否則會使學生產生驕傲和自滿的心理;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不斷鼓勵他們每一小步的進步,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前進的腳步和學習的興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并指導他們探索進步的方法,從而促進他們的快速發(fā)展。
4.充分發(fā)揮榜樣力量對學生進行激勵。
榜樣是激勵學生積極前進、勇往直前最直接的力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會深深的感染并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增加師生間友好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尖子生的作用,讓這些優(yōu)秀、典型的尖子生成為學生的榜樣。小學生好勝心強,有著強烈的斗志心,通過樹立榜樣,可以讓他們看到優(yōu)秀學生的努力和長處,從而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學習中的問題,激勵他們更努力、更積極的學習,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提升自身的成績。
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不僅符合、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提高了他們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擅用激勵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激勵教育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桂娟.試析激勵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42-43.
[2]郭珍琴.略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激勵教學模式[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3):77.
[3]義陳英.淺談激勵教育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J].考試周刊,2017,(2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