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與一名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相撞,導致行人死亡。這是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車輛在公開路面撞人致死事故。關于自動駕駛行業(yè)發(fā)展是否操之過急、AI技術是否足夠安全、自動駕駛究竟是否可以信任的爭議再起。
可以預料,這起意外事故將不僅影響自動駕駛的計劃,也給了其他科技公司當頭一棒,盡管自動駕駛技術日臻成熟,但是在面對生命的時候,仍然需要相當謹慎。這起事故讓人們意識到,無人駕駛技術仍處于測試階段,政府在監(jiān)管問題上,依舊處于摸索階段,必須“嚴”字當頭。另一方面而言,此次事故,也有助于戳破自動駕駛產業(yè)估值過高的泡沫。自動駕駛在資本的鼓動下,估值日益升高,使得全球整個產業(yè)界都越發(fā)激進,而有效缺乏監(jiān)管、控制,或者對自動駕駛過度樂觀,或會是一場災難。
上述事故表明,新技術的進步不能以生命為代價,自動駕駛技術必須經過嚴苛的驗證才能上路測試。尤其對起步相對較晚的國內自動駕駛研發(fā),企業(yè)不能為了急于展示研發(fā)成果、占領市場,而輕易將尚不成熟的產品投入測試甚至推向市場。
不過,當前不少人也有可能陷入了“完美的陷阱”。我們知道,沒有技術是完美的,自動駕駛不可能不出事故,只要安全性比人類駕駛員更高即可。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發(fā)生這種意外事故只能說明在安全性的角度,人類和機器都不可能達到100%的安全,但自動駕駛無論是理論推算還是實際表現,都要超過一般的人類駕駛員。事實是一般條件下,人類在獲取信息后思考并采取反應的速度是0.1-0.5s,而機器所需的時間在毫秒級。這也正是自動駕駛在航空、高鐵、地鐵中大量應用的原因。從長遠角度來看,無人駕駛的安全度一定會比有人駕駛更高,因為它還能避免人為的情緒干擾或者判斷失誤。
自古科技的進步就一直伴隨反對的聲音,但是它們都不能阻礙時代前進的步伐?,F階段的自動駕駛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依然有不少的問題亟待解決,但技術將是日臻成熟,只希望利益相關者,不要急功近利,盡最大的努力避免悲劇再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