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吉香
摘 要: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氛圍并帶領一個班級逐漸進步是班主任這個身份的職責所在,而相比于大多數(shù)普通的學生,特殊教育的班級則對班主任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細致的要求,身為特殊教育聾教班的班主任,我們的態(tài)度會直接對處于青春發(fā)育階段的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身為班主任,需要有愛心、耐心以及細心,為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天地。
關鍵詞:聾教 初中 班主任 管理
筆者就是一名聾教班的班主任,在這個崗位工作的時間不算長也不是太短,不敢說做得多優(yōu)秀,但與這些特殊學生的接觸也讓筆者對他們有一些了解,對于普通的學生來說初中正是青春叛逆期,聾生一樣處于這個時期,但因為身體的特殊原因他們的思想會更加復雜,也需要教師的慎重對待。
一、要使善良得以傳遞
首先,不管這個班級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也不管班主任的管理具體要采取怎樣的措施,態(tài)度都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學生確實不同于正常人,但不代表他們就有多么另類,所以不管是同情還是看不起的態(tài)度都屬于“有色眼鏡”,會使學生受到傷害。
比如筆者就曾經帶過一個學生,是一名小女生,即使在這樣特殊的班級她也一樣有些特殊,因為她本身年齡比其他的學生稍大兩歲但卻顯得瘦瘦小小,平日穿的不是校服不是洗的發(fā)白的衣服,相比于其他學生,她也更加沉默,曾經聽說她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但現(xiàn)在卻并不理想,甚至她也越來越不合群,總是一個人單獨“行動”。對于這位學生的狀況筆者經過多方打聽是有一定了解的,她的聽力殘疾是家庭遺傳,甚至父親的下肢健康狀況一樣不太好,家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所以家庭條件并不好,初中之后因為營養(yǎng)跟不上導致成長發(fā)育比不上其他學生,有時候其他學生一次下意識的詢問就使得她更加敏感而自卑,最終成績也越來越差。筆者甚至面對這樣的情況她需要的其實并不是同情,因為敏感的心可能會認為是“施舍”,所以筆者所采取的是盡量和她溝通發(fā)現(xiàn)她的特長,將她所寫的一些文字進行發(fā)表等等在一點一滴中溫暖她,如果這屬于一種善良,那筆者相信這個善良在她身上應該得到傳遞。
二、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
其次,觀察自始至終都是班主任老師應該必備的一項“技能”,相比于其他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聾生可能更不愿意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者展現(xiàn)自己,這就要求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多和學生交流,并留心觀察學生,給予學生更恰當?shù)闹笇Ш蛶椭?/p>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個學生一樣,其實身體有殘疾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敏感和自卑,甚至還可能會有些偏激,更何況他們又處于身體與思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階段,所以面對班級中有些個性顯現(xiàn)出偏激、不合群或者是過于自卑而自我厭棄的學生,筆者常常采用的方式就是不為批評而糾結也不吝嗇于表揚。比如有的學生會因為一些心理而覺得自己就應該得到無條件的關照和幫助反而不思進取,而有的學生又會因為自我厭棄覺得這個社會并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對于前者,如果因為害怕傷害到他們不及時止損反而會毀了一個學生的未來,對于后者如果不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那他們的閃光點也終究會被磨滅,因此,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采取措施,化整為零的應對方式更有助于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班級管理需要耐心
最后,就像是家長對待自己孩子的教導一樣,班級管理一樣需要耐心,因為聾生的客觀身體條件,他們聽力的殘疾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信息的接收速度,同時也會影響思維的反應速度,因此可能我們的一個想法與學生徹底明白之間有不小的時間差,沒有耐心,也就永遠無法真正走進學生的心。
說起來思維的反應程度也不是具體某一位學生的特點了,對于有聽力殘疾的學生而言,教師正常的表達語速與方式其實是不利于他們理解的,畢竟他們想要接受到信息更多的是憑借眼睛,比如唇語、手語等等,而這些方式又必然會需要更多的思考與分析的時間才能在學生的思維中成型,甚至還會因為一些信息的錯位而導致理解的偏差,在這個過程中身為溝通的一方的班主任或者教師是一定要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不能著急,畢竟我們的急躁只會引起學生更多的緊張情緒,就如同班會的召開,召開班會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了解讓學生對班集體的發(fā)展有更清晰的認知,如果這個過程缺乏耐心,那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有不利于班級發(fā)展的影響,我們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將自己的耐心留給學生,相互的了解才會更加深入。
總而言之,班主任所具有的是班級這個家庭“大家長”的身份,而作為聾教班的班主任,就是一名特殊的“大家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屬于普通管理的共性,同樣更針對這些學生有其個性,而這個過程中自身態(tài)度與手段的把握則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淑婷. 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價值觀、專業(yè)情感和工作責任心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7.
[2]韓媛. 淺談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286.
[3]陶新華,朱艷,張卜林. 聾生心理健康與成就動機、行為方式的相互影響[J].心理學報,2007(06):1074-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