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芳
摘 要:3~6歲是幼兒發(fā)展動作技能的敏感期,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干預,可以促進幼兒動作技能更好更快地發(fā)展。幼兒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僅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還能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娛樂的同時,更好地發(fā)展動作技能,提高對幼兒的體質健康水平。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個案分析法等,以動作發(fā)展為視角,以操作性技能為例,對幼兒體育游戲的創(chuàng)編進行探究。
關鍵詞:動作發(fā)展 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 操作性技能 幼兒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246-02
幼兒園開展的一切體育活動都是建立在基本動作發(fā)展的基礎上,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投、爬、攀等基本動作。體育游戲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體育活動,是發(fā)展兒童各項基本動作,提高兒童基本活動能力,鍛煉兒童身體的主要手段。
1 動作發(fā)展的基本理論
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展的方向為從上至下、由近而遠、由粗到細、由頭至尾、由整體到局部。在游戲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要遵循這些發(fā)展規(guī)律。
“從上至下”是指兒童最早發(fā)展的動作是頭部動作,其次是軀干動作,最后是腳的動作?!坝山h”是指發(fā)展從身體的中部開始,越接近軀干的部位,動作發(fā)展越早,而遠離身體軀干的肢端動作發(fā)展越遲?!坝纱值郊殹敝复蠹∪?、大幅度的粗動作先發(fā)展,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隨后發(fā)展。“由頭至尾”指對頭部的控制早于手臂和軀干,對手臂和軀干的控制早于大腿?!坝烧w到局部”是指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tǒng)的,以后兒童的動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
2 動作發(fā)展視角下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的特征
2.1 以促進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fā)展為前提
幼兒時期是基本動作技能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體育游戲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要以促進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fā)展為前提。幼兒時期的動作以大肌肉動作為主、小肌肉動作為輔,包括走、站立、跑步、爬行、踢、躲閃、拍球、滾動等,每個基本的動作包括方向、路線、方位等的變化等。在設計游戲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基本動作技能,在具體的游戲過程中,第一是要讓幼兒做出正確的動作,避免出現聳肩、膝內扣、駝背等錯誤的身體姿勢,在幼兒出現基本工作錯誤時,用兒化的語言或設計游戲進行糾正。第二是在幼兒基本動作技能逐漸成熟的過程中,設計游戲讓他們把基本動作技能進行鞏固和強化。
2.2 以游戲化教學法為基本教學形式
幼兒時期的基本活動是“玩中學、學中玩”,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進入到基本動作技能學習中,“快樂的開始”和“愉快的結束”是幼兒活動必備的。游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運動游戲體驗能夠很好地釋放幼兒的天性,游戲的情境、合作、互動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社會認知、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等。
3 動作發(fā)展視角下的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探究——以操作性技能為例
操作性技能主要涉及到幼兒對器材的操作能力,眼手協(xié)調的能力等。
3.1 “原地拍球”動作的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
依據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測試的要求,“原地拍球”動作包含四項要求:第一項是“慣用手位于腰間拍球”;第二項是“用指尖運球(非手掌)”;第三項是“球在慣用側的腳前或外側”;第四項是“保持四次連續(xù)拍球,不移動腳”。在測試中,第二項和第四項完成不理想。需解決拍球時不移動腳的動作要領時,可采用“超級機器人”的游戲,劃定一定的區(qū)域,讓幼兒在圓圈內移動拍球,慢慢把范圍縮小,使幼兒在只動手不動腳的基礎上完成拍球動作。
3.2 “接球”動作的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
“接球”動作主要包含四個要求:第一項是“肘部彎曲手放身體前側做準備”;第二項是“球來時手臂伸出”;第三項是“只用手接球”。在幼兒園活動中,前兩項任務幼兒能夠完成,但幼兒無法根據球的飛行軌跡來調整自身姿勢接球。
在幼兒活動中,趣味性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兒的接球來豐富其動作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從競賽性游戲開始。在游戲設計中,中小班結合走跑完成地滾球、地滾球接球的游戲,大班可用打雪仗游戲躲閃及接球游戲。球的大小從尺寸較大的軟式球大小開始,幼兒接球時采用“胸抱”時,球的尺寸應減少,以便于手抱動作的形成,但也要避免球太小幼兒接不到,球的軟度也是從軟到硬,以適應幼兒接球時的速度等。
接球動作的路線:用適應幼兒大小、顏色鮮艷的海洋球若干?!俺缘舨屎缜颉保合茸話佔越?,讓幼兒在自己拋接的過程中體會球在垂直拋接時的方向變化、高度變化時的技巧。然后教師拋出垂直方向的球,讓幼兒在向前跑動時接球,讓幼兒體驗移動時迎面接球的時機。最后,分組,兩名幼兒迎面站立,幼兒一人拋、一人接,體驗不同方向來球的接球時機。整個過程中強調,用手去快速和準備“吃掉”彩虹球的本領。
3.3 “投擲”動作的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
“投擲”動作主要包括三個要求:第一項是“雙腳向對側跨步及軀干分層次的扭轉”;第二項是“手臂上揮”;第三項是“上肢和下肢的后續(xù)動作”。在幼兒園游戲設計中,中小班強調手臂的上揮角度,大中班重點強調全身的協(xié)調發(fā)力。在解決揮臂角度的過程中,采用讓幼兒瞄準一定高度的物體,如在丟沙包的游戲中,中間拉起與幼兒身高差不過高度的繩網,讓幼兒的沙包從上面丟過去,再把繩網高度和遠度進行調整,讓幼兒的上手投擲達到一定的高度和遠度。在不斷的重復中,讓幼兒把動作內化。非移動投擲的過程中,大班強調雙腳站立為對側站立,強調手臂從后往前的擰轉過程。大班的器材可以改變?yōu)槔C球,繡球帶著長長的尾巴,教師可以用繡球演示甩尾巴的路線把球給拋出去,強調拋球的后續(xù)“送”動作。
3.4 “踢球”動作的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
“踢球”動作主要考查的是幼兒在自身運動的情況下對靜態(tài)物體的控制能力。包含四個要求:第一項是“用快速連續(xù)的方法到達球”;第二項是“一大步或跳躍去觸球”;第三項是“不踢的腳放在球的后面”;第四項是“用慣用腳腳背或腳趾踢球”。設置游戲時,第一任務是避免幼兒在移動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的恐懼感,在此基礎上設置動作發(fā)展的游戲。選取器材時,最初可以采用稍大的海綿球等,在地上畫上大腳印,讓幼兒用踩點的方式體會“一大步或者跳躍去觸球”的動作要領。
4 結語
本文以動作發(fā)展為視角,以操作性技能為例,對幼兒體育游戲的創(chuàng)編進行探究。研究表明動作發(fā)展視角下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以促進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fā)展為前提,以游戲化教學法為基本教學形式,并對原地拍球、接球、投擲、踢球四個動作進行體育游戲的創(chuàng)編,以此對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科學規(guī)范化發(fā)展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許慧敏. 動作技能發(fā)展視角下幼兒體育游戲實施效果的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 張瑩.動作發(fā)展視角下的幼兒體育活動內容實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133-140.
[3] 陳曉俐.球類身體活動促進幼兒操作性動作發(fā)展的實驗研究[J].運動,2017(10):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