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杰 王藝 鄧萬里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全域旅游視角下旅游產業(yè)轉型升級途徑和模式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旅游、體育旅游、體驗式旅游和戶外運動的相互關系和共同特點,提出一種新的旅游模式,即“戶外體驗式旅游”,并對其概念和特點做了闡述,以期為加快旅游產業(yè)的轉型升級,旅游產品創(chuàng)新化設計和盈利發(fā)展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全域旅游 體育旅游 體驗式旅游 戶外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158-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我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tǒng)的觀光旅游已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旅游產業(yè)、產品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因此全國旅游行業(yè)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叫做全域旅游,從過去的景區(qū)、景點的旅游,變成更廣闊空間的旅游,從過去門票為主導方式的旅游,變成有更多贏利模式的旅游,拋棄門票發(fā)展的模式,找到新的模式。而發(fā)展這種全域旅游,產品的開發(fā)就離不開服務思維創(chuàng)新、市場導向及游客的需求,將旅游產品的研發(fā)集中在服務和體驗上,集觀光、體驗和享受為一體,發(fā)展體驗式旅游。戶外運動具備體驗式旅游所具備的特性外,還具備重復開展、參與和健身等特性,有廣闊產業(yè)的發(fā)展和經濟提升空間,產業(yè)的布局和培育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筆者通過對旅游、體育旅游、體驗是旅游和戶外運動進行深入研究,根據他們的融合點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提出戶外體驗式旅游的概念及其特點。研究全域旅游視角下的戶外體驗式旅游對豐富旅游產品,增加就業(yè),刺激消費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加快戶外運動產業(yè)化的形成,其產業(yè)的形成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環(huán)境發(fā)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
1 旅游、體育旅游、體驗式旅游與戶外運動概念及特征剖析
1.1 旅游概念及特征剖析
旅游是旅游學科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架構旅游學科的基本點和出發(fā)點。張凌云和王玉海認為:旅游是一種短暫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tài)。而后,曹詩圖、謝彥君和徐菊鳳從體驗的角度對旅游進行了闡述和研究。從旅游概念界定出發(fā)不同的研究學者雖然給出了不同的概念,但通過分析從中也能找到諸多相似的觀點,如閑暇(余暇)、異地(非慣常環(huán)境)以及體驗等。筆者認為:旅游是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活動,是一個具有休閑意味過程,過程即體驗,通過體驗達到一定目的。體驗的獨特性既是自身的固有屬性和要求,也是當今市場主體致力的目標。
1.2 體育旅游概念及特征剖析
體育旅游是旅游內容的一個分支,由“體育”和“旅游”組成,但是“體育旅游”并非“體育”和“旅游”的簡單疊加。就像文化旅游、鄉(xiāng)村旅游、低碳旅游、紅色旅游、生態(tài)旅游等等,都是兩個及兩個以上學科融合的結果,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最關鍵的是找到共同的融合點。
國內外學者也從不同角度提出體育旅游的概念和其具有的屬性與特征,國外學者的研究,如Michael Hall、Mike Weed, Chris Bull、Heather Gibson 日本學者長積等認為,體育旅游是以離開居住地參加體育活動為目的的一種旅行形式。
國內學者對體育旅游的研究起步較晚,在2000年左右才逐步開展起來,如柳伯力、陶宇平提出“體育旅游是人們以參與和觀看體育運動為目的,或以體育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閡健、宋杰和于素梅等也有同樣的觀點,但對此做了補充,這種旅游形式依賴于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從國內外學者、專家對體育旅游概念的認識上不難看出,大多數人認為體育旅游的本質是旅游的一種,體育旅游除具有體育的本質特征外,還具有參觀、參與的特征,少數人認為它具備體驗的特征,隨著認識和研究的不斷深入必然會加快“體育”和“旅游”的融合程度,使之真正達到體旅結合,形成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于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繼而形成逐漸成熟的體育旅游產業(yè)鏈。
1.3 體驗式旅游的概念及特征剖析
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西方學術界中,Mac Cannel認為,體驗式旅游是對現代生活之中出現的煩惱的一種積極回應,是現代人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追求的一種“真實性”經歷。1970年托夫勒發(fā)表《未來的沖擊》一書,也預側到了體驗經濟的到來。1989年,RIChadrC.Pr即tiee和AlisonJ.Beeho在《以游客體驗為基礎的產品出發(fā)》一文中提出了一種基于游客的體驗式旅游產品開發(fā)方法,認為景點的體驗核心,應以游客為導向,更加注重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收獲”。我國學者熊芳認為“體驗式旅游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上、體力上、智力上直至精神上的體驗”。
可見,體驗式旅游作為一種新型旅游模式具有深度開發(fā),突出優(yōu)勢、增加特色,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高旅游回游率的重要作用,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十分巨大。這種旅游模式以旅游者的個性為核心,強調對旅游活動的主動性參與,體驗活動的過程,又能滿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從而達到享受整個活動的目的。其特征也突出了參與、體驗和享受。
1.4 戶外運動的概念及特征剖析
“山地戶外運動”被國家體育總局于2005年5月設立為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把山地戶外運動分類在登山項目之下,山地戶外運動的管理和發(fā)展主要由國家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負責。
此后國內專家、學者圍繞戶外運動、山地戶外體育旅游進行了大量研究,尤以張志堅博士研究最多,此后,王莉柳伯力和馬洪在張志堅提出的基礎上做了補充,突出其自然性、參與性探險性和功能性。無論是哪種描述,表達的意思基本相近,都是具有參與和體驗功能的體育健身活動,一種促進身心健康的方式。
2 體驗式體育旅游研究
從知網搜索以體驗式體育旅游為主題的文獻發(fā)現,國內對體驗式體育旅游的文獻較少,主要分為3個方面。
第一方面體驗式體育旅游營銷,以徐潔、閏呈靜為代表;第二方面體驗式體育旅游產品的設計及路線設計;第三方面體驗式旅游開發(fā)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國內只有很少的學者已經認識到體驗式體育旅游的發(fā)展前景,但對體驗式體育旅游研究尚屬探索階段,知識點并不全面,但對戶外運動和體驗式旅游模式的提出找到了融合點。
3 旅游、體育旅游、體驗式旅游與戶外運動的相互關系
從他們相互聯(lián)系來分析(如圖1),戶外體驗式旅游是體育和旅游結合的產物,體驗式旅游和體育旅游又是旅游的分支,體育旅游具備體育和旅游的特性,體驗式旅游和體育旅游的融合以戶外運動項目為依托,戶外體驗式旅游是建立在對體育、旅游、體驗式旅游、體育旅游和戶外運動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創(chuàng)新性旅游模式,是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和旅游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需要。
旅游活動本身雖具有參與體驗的功能,但各種旅游模式的參與和體驗功能的體現程度各不相同,達到的效果也不同。從項目歸屬角度分析,山地戶外運動屬于體育旅游的一個分支,專業(yè)性的活動參與人數較少,是普通人身心條件不具備外,參與戶外運動的大眾人群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有關研究顯示我國目前大約有2億的戶外人口,市場潛力很大。從體驗功能和達到目的要求的角度分析,山地戶外運動與體驗式旅游的關系又十分密切,結合程度又更為可行。因此,在體驗經濟時代,發(fā)展以戶外運動項目為基礎的體驗式旅游模式對提升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加快旅游產業(yè)的升級轉型有很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4 戶外體驗式旅游概念及其特征
從旅游、體育旅游、體驗式旅游和山地戶外運動、山地體育旅游與山地運動旅游的相互關系和特征分析將戶外體驗式旅游定義為:旅游者余暇時間,在野外或不同的地點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建筑環(huán)境下參與以戶外運動項目為基礎的個人或集體運動項目群,并享有一定的服務,達到參與、體驗和享受為一體的具有一定風險的旅行活動方式。具有大眾性、健身性、參與性、體驗性、享受性、專業(yè)性和層次性的特性。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旅游、體育旅游、體驗式旅游和戶外運動的概念及特點分析,將體驗式體育旅游作為切入點,研究它們之間的共同特點和相互關系,找出戶外運動與體驗式旅游的融合點,提出戶外體驗式旅游概念及具備的特征。為推進體育和旅游的結合、加快旅游產業(yè)的轉型與升級和提高體驗經濟時代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凌云.國際上流行的旅游定義和概念綜述——兼對旅游本質的再認識[J].旅游學刊,2008,23(1):86-91.
[2] 王玉海.“旅游”概念新探——兼與謝彥君、張凌云兩位教授商榷[J].旅游學刊,2010,25(12):12-17.
[3] 曹詩圖.對“旅游”概念的進一步探討——兼與王玉海教授等商榷[J].人文地理,2013(1):116-120.
[4] 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3版.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5] 徐菊鳳.關于旅游學科基本概念的共識性問題[J].旅游學刊,2011,26(10):21-30.
[6] Simon Hudson. Sport and Adventure Tourism[M].New York: 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2003:3.
[7] 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8] Mike Weed,Chris Bull.體育旅游[M].戴光全,等譯.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