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健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煤礦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在煤礦實際生產過程中,機電運輸作為重要的生產工藝流程,其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中,在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此對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解決策略,具體內容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問題;策略
前言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煤礦作業(yè)的井下采掘機械化得以大幅度提升,其中機電運輸在整個礦井的安全生產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煤礦機電運輸對于技術的整體要求較高,并且同整個煤礦的安全生產息息相關,因此,加強對其安全管理,對于促進煤礦生產整體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機電運輸安全事故分析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皖北煤電集團劉橋第一煤礦副井提升作業(yè)期間,發(fā)生一起較大運輸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82萬余元。根據調查報告,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口把鉤工違章提前發(fā)出副機信號,井口信號工未對該錯誤信號進行辨識,在副井東側罐籠下層罐內裝有乳化液泵的平板車被解除阻車裝置(未推出罐籠的情況下),井口信號工未按操作規(guī)程監(jiān)視確認,違章向絞車司機發(fā)送開車信號,東側罐籠向下運行過程中失穩(wěn)的裝有乳化液泵的平板車從罐籠南側竄出罐籠,撞到井壁后砸到上行的西側罐籠南端,導致事故發(fā)生。
2煤礦機電或運輸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安全投入不足
依據《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相關要求,并結合煤礦安全程度評估,對機電或運輸中提升機的后備保護、高壓開關選擇性漏電保護,以及“三專二閉鎖”系統(tǒng)的建立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現在的許多煤礦企業(yè)的設備狀況和裝備水平根本無法滿足煤礦開采的基本要求。而且,許多煤礦企業(yè)中仍然在使用大量的沒有安全標志的產品,這使得礦井在安全生產中的投入變大,需要更多的資金。目前,大部分的煤礦企業(yè)忽視了對機電運輸設備的檢驗和檢修,使得許多擁有煤礦安全使用標志的設備和裝備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2.2缺乏較高的安全生產意識
現階段,我國很多的煤礦企業(yè)在運行與發(fā)展過程中,領導層仍然存在著重視效益而忽視安全的工作思想意識,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安全的重要性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沒有在生產過程中樹立起“安全第一”的生產意識,對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盲目追求,通過各種手段擴展自身的生產能力,對安全生產的意識以及事故的防范意識沒有關注。在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過程中,因為安全規(guī)章制度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代發(fā)展特征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在煤礦的生產各環(huán)節(jié)中沒有起到自身的真正作用,導致整個規(guī)章制度只是一紙空文,流于形式。除此之外,煤礦企業(yè)沒有及時對內部工作人員展開專業(yè)性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很多施工技術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合理性,達不到安全生產的實際標準。
3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加大安全投入 加強對機電礦井運輸設備的檢驗、檢修工作
礦井機電或運輸設備是保證整個機電或運輸過程安全進行的重要內容,因為設備的性能將直接影響到機電或運輸工作的質量,因此,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對機電礦井運輸設備的檢驗、檢修,將能夠在本質上保證機電或運輸工作的安全進行。煤礦企業(yè)、單位等要委派專業(yè)的檢驗、檢修機電設備的工作人員,并成立相關工作小組,使得機電礦井運輸設備的檢驗、檢修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化、專業(yè)化。而且,對設備的檢修工作應該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并且要對專門的升降設備進行定期的性能測定,對于主要的通風機、主排水設備要進行每月至少一次的定期檢查。
3.2全面提升煤礦企業(yè)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煤礦企業(yè)想要實現安全性生產就必須及時轉變企業(yè)高層領導的生產意識,很多企業(yè)的管理者對煤礦的安全生產并沒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沒有給予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對于安全生產的管理工作更是沒有及時落實。因此企業(yè)需要及時提升管理層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讓管理者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給予全面的認識,在煤礦生產的安全層面上必須及時投入足夠的資金,對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制度進行合理完善,在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安全生產,從而提高煤礦機電運輸的安全性。
3.3“盡心”提升技能水平
企業(yè)需要結合實際制定職工學習內容,選取貼近崗位、職工的“班前會一題、每周一案例”等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加強職工對崗位職責、危險源、工作流程及安全生產“紅線”的學習,讓職工反復牢記安全基礎常識,增強職工安全防范意識,著力消除在安全行為上的惰性及僥幸心理,進一步熟練掌握本崗位工種作業(yè)標準及危險源辨識相關知識,實現崗位達標和工序達標,使職工真正從思想上把安全理念、安全思想、安全意識擺在首要位置,形成安全自主管理“新常態(tài)”。
3.4“細心”杜絕安全漏洞
機電運輸安全管理人員要始終堅持超前防范的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強對薄弱人員排查工作力度,細心嚴查班前飲酒、情緒精神不振、“病態(tài)人員”等薄弱因素上崗行為,堅決做到不安全不上崗,不安排工作任務。同時,開展“零點”行動、群監(jiān)員身邊無事故等活動,不定期、不定時地進行井上下安全突擊性檢查,消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行為和安全隱患。并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嚴格落實整改,督促職工遵章守紀,按規(guī)程作業(y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煤礦機電運輸過程中,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直接關系著整個煤礦企業(yè)的順利進行。因此,加強對煤礦機電運輸過程中安全管理問題研究,并積極采取有效改進策略,建立健全機電運輸安全管理機制,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和專業(yè)技術水平,對于全面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建江.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機電工程技術,2017,46(10):162-164.
[2]王剛,趙帥.談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及解決措施[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7(12):69.
[3]呂巍.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及隱患預防研究[J].決策探索(中),2017(08):22-23.
[4]劉廣俠.提升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工作實效的思考[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7(3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