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是為我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的畢業(yè)生以進入更高層次學歷教育的入學考試,對大部分考生而言,基礎差,參差不齊,學習時間緊,需要掌握的內容多,給復習迎考帶來很大的困難,本人結合多年的地理成考執(zhí)教經歷,對如何做好地理學科的復習應考,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關鍵詞】成人高考 備考策略 解題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81-02
成人考生學習時間緊,需要掌握的內容多,這就要求考生結合自身特點和長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掌握一些必要的審題解題技能,提高地理學習和復習應考效果。
一、地理學習備考策略
(一)熟悉地圖類型
一是區(qū)域地圖,注意掌握定位和輪廓,要善于抓住重要的經緯線,了解沿線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例如,中國地理部分選取6條經緯線(30°N、50°N、120°E、110°E、90°E),世界地理部分選取10條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對照地圖或在頭腦中形成經緯網,追索經緯線穿過的地形區(qū)、氣候區(qū)、工農業(yè)區(qū)、城市、港口、交通線、旅游景點等,明確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二是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震線等,要熟悉等值線的形狀、數(shù)據(jù)和代表的意義。三是統(tǒng)計圖表和剖面圖等,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流量過程線等,要注意縱橫坐標和時空上的變化特征等。
(二)充分運用地圖
學習中要經常翻閱地圖冊,特別是記憶地名,一定要聯(lián)系地圖,掌握它們在地圖上的位置。要善于利用地圖理解地理知識,如掌握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就需要對比河流分布圖、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溫度帶劃分圖、干濕地區(qū)分布圖,找出該線和我國1月0°C等溫線東半段、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段、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濕潤地區(qū)和半濕潤地區(qū)分界等的吻合特性,進一步歸納南北兩側氣候、河流水文、植被、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的差異。要學會在筆記本上畫簡要示意圖或區(qū)域略圖,標注主要地理名稱,能夠口頭描述自然過程或者區(qū)域特征。在學完區(qū)域地理后,要在頭腦中形成一些基本的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圖、資源分布圖、交通城市圖等的印象。
(三)編織知識網絡
一是要善于利用概念圖式,根據(jù)地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零散知識組織起來。例如,在學習大氣時,圍繞影響氣候的因素,可以將緯度、太陽高度角、海陸輪廓、大氣環(huán)流、寒流和暖流、地形等按照因果關系串聯(lián)在一起。二是要把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主要是邏輯關系和因果關系,以便提高解決問題時的知識遷移速度。例如,地球上四季的變化起因于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而兩者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公轉軌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可見四季變化這一自然現(xiàn)象其本質是地球的公轉。在認識某一氣候類型,可以按照其具體分布、類型判斷、影響因素、主要特點、對工農業(yè)的影響、氣候資源利用和評價等思路進行知識聯(lián)系,也可以對同一氣候類型在不同地區(qū)的分布針對影響因素進行逐一對比。三是要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類,例如,影響因素類——地震烈度大小的影響因素、形成氣候的因素、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影響因素等,區(qū)位因素類——工農業(yè)區(qū)位、人口分布區(qū)位、城市區(qū)位等。
(四)掌握區(qū)域特征
一是要善于歸納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特征,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在什么地方?首先要明確這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類型等;(2)有哪些重要地理事象?如氣溫、降水、山脈、河湖、資源、災害、產業(yè)、城市等;(3)各個事象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彼此有什么聯(lián)系?例如,緯度位置可以影響一個地區(qū)的光熱條件,光熱條件又是形成該地區(qū)氣候的重要因素,而氣候又制約著當?shù)氐乃?、植被類型和農業(yè)生產等自然和經濟特征;(4)有哪些變化?包括時代和季節(jié)等因素以及發(fā)展前景,即如何評價本地區(qū)的資源和區(qū)位價值、有哪些發(fā)展的選擇?二是要多采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跨區(qū)域的專題比較。例如,中亞的干旱與西亞、北非、大洋洲南美安第斯山南段東側等地的干旱特征的差異,同是南北緯40°~60°,為什么大陸東岸和西岸氣候不同?長江和黃河的中游河做段各有什么特點?三是要善于進行多因素的綜合考慮。例如,城市發(fā)展的條件,既有自然(如氣候、水源等)因素的影響,也有社會經濟因素(如交通、政策等)的影響。解釋上海之所以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yè)中心,首先要考慮交通便利、科技發(fā)達、工農業(yè)基礎好等一般性因素,也不能遺漏地理位置(長江入??诤臀覈媳焙0毒€的中點)的優(yōu)勢,其次要具體化,如交通方面的特點應當包括京滬線、滬杭線和海港等細節(jié)。四是要關注熱點問題,例如,德國魯爾區(qū)的更新改造對遼中南工業(yè)基地的建設有什么啟發(fā)?我國提倡以鄰為伴、和平外交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和國際政治經濟意義是什么?
二、訓練審題解題技能
考試大綱規(guī)定,試題難易比例是:容易題占30%,中等難度題占50%,難題占20%。因此,應該圍繞和按照考試大綱對記憶、理解和運用三個層次能力的考查要求,將復習應考的重心放在中低檔題上,以此檢驗自己對主干知識的熟練程度、對基本技能的整體把握和調動知識網絡綜合分析問題的遷移速度。要學會從宏觀上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巴特雷曲線表明,用20%的時間能夠取得80%的分數(shù),要考90%的分數(shù),要用35%的時間,而要考100%的分數(shù)則要用100%的時間,因此要學會放棄,瞄準自己的長處和能夠盡快取得成效的知識點和題型,不要過于追求難、怪、偏。特別是在臨場做題時,遇到難題可先放一放,千萬不要鉆牛角尖。
審題是答題的關鍵,據(jù)此了解考查意圖、答題要求并獲取地理信息。試題中信息主要指文字材料、地理圖表、地理數(shù)據(jù)、地理景觀和符號等。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①地理文字信息;②圖形和表格信息;③地圖信息。解讀文字信息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關鍵的詞語,特別是對解題起提示性作用的詞語最好能做上記號。解讀圖表信息的關鍵是提取有效的信息,包括最高數(shù)值或最低數(shù)值、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相互之間數(shù)據(jù)的比較等。判讀地圖時要注意分清主次,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確定應該從地圖上獲取哪些方面的信息。例如,經緯度、大陸輪廓、國界線和省界線、等值線、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觀等。然后再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與設問無關的圖形要素就可以不管,排除干擾。答題時一是要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形成準確而綜合的解題思路。二是要抓住設問中關鍵詞或限制性的字句,圍繞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把有關的知識點回答周全。三是要避免泛泛作答,內容要具體,細節(jié)要完整。當然,在遇到不熟悉的區(qū)域或話題時,在不違背題目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適當?shù)囟啻鹨恍?,一定不要放棄作答而留空。四是文字書寫應工整,不要寫錯別字。
最后在沖刺階段要注意查漏補缺,突破難點。首先要鞏固和夯實學習重點和主干知識,對各類試題進行歸類總結,從中找出解題規(guī)律和解題方法。例如,可以選擇一些設問有新角度的習題進行訓練,關鍵是訓練自己的快速反應能力、解題的思路和技巧,以及應用知識的靈活性。作答后一定要認真反思和總結:審題是否冷靜準確、思路是否清晰明了、分析是否完整嚴密、方法是否便捷適用、表述是否規(guī)范到位,在反思中不斷修補缺漏、矯正錯誤和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歷史地理綜合科及解題指導.地理分冊
[2]高中人教版必修1、 必修2、必修3、選修1、選修2、選修3、選修4、選修5、選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