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滇院”)教師及學生使用大學英語主教材的情況進行觀察、訪談發(fā)現(xiàn)教材利用(效)率、實用性不高,學生課外利用主教材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教師課上注重教材內容語言知識的講解,缺少結合教材設計、提高語言運用的交際活動。本文將分析出現(xiàn)有關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建議,以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認識、教材利用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材 教師 使用 問題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09-02
一、大學英語教材使用相關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課后學生學習教材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弱、教材利用(效)率低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渠道、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通過對作者所上大學英語班級100名學生的觀察、記錄和交談發(fā)現(xiàn)英語基礎較弱的“滇院”學生課后除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外幾乎很少花時間朗讀、背誦教材中的單詞、段落;利用學習軟件經(jīng)常聽短文、預習、復習課本教材知識、完成練習的學生,不到班級總人數(shù)的30%;50%以上同學到學期末從未拆封過學習光盤自主聽讀課文、獨立完成課后練習。學生基本只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習教材、課后學習教材時間少;課堂上,學生朗讀、聽抄或分析教材內容能力較弱,所學課本語言知識、語言運用能力不理想、教材利用(效)率不高。這與學生課后投入教材學習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有關;更與教師自主學習不足,缺少教學及學生、學習的理論,進而對教材認識、利用不充分,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教材的能力發(fā)展有關。
(二)課上教師精講教材、利用教材設計、提高語言交際的活動少、實用性低
經(jīng)過對5名教師分別進行兩次及以上課的課堂觀摩,發(fā)現(xiàn)課上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精講教材詞匯、句型、篇章結構、課后練習題;圍繞英語過級考、期末考的課文詞匯、語法講解較多卻極少設計與主題教材有關的、運用教材詞匯、句型的語言交際實用性活動。對此有教師反應“學生基礎、學習積極性較差,問了幾次都不回答,之后也就不問學生,有問題就只能教師包辦代替”。有學生也承認“自己英語基礎差、課上聽不懂、中學時英語老師也就是講與考試有關的語言知識、很少讓學生起來用英語回答問題或討論、也不敢主動用英語交流”。結合考試講解課本教材知識而非結合教材設計語言交際運用活動的教學雖受學生基礎、考試、語言學習習慣和觀念的影響;但從中更體現(xiàn)了教師缺少語言運用學習觀、教學觀。
二、建議
(一)加強教師、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策略培養(yǎng)
為提高學生教材利用(效)率,首先需教師通過自主學習教師、教學、教材及學生、學習的有關理論知識,從更全面的、深刻的理論角度加強對教材、教材利用的相關認識。進而教師可向學生開展成體系的、有一定內涵的自主學習的內涵、外延利用的理論和實踐方式的顯隱性教學。并在教師引導、與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對教材利用與學習的認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需重視學生元認知學習策略及其他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學習策略即目標確定、計劃制訂、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策略對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性極大。通過教師自主學習、有關教學、教材觀念的轉變;學生自主學習及有效英語學習策略、元認知學習策略的掌握、運用,自然提高教材利用(效)率。
(二)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教材學習興趣、效率
“學生在課堂里實際上是沉浸在一個充滿意義,而又和外界相連的環(huán)境。”課堂上應減少教師為中心的語言知識講解,多結合主教材、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真實場景語言交際活動,課后教師可根據(jù)課本教材、結合學科專業(yè)、職業(yè)有關場景布置任務或項目活動,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加強合作并利用輔助資料或查找相關資料自主學習,拓展課本教材知識及語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學習策略、提高教材利用(效)率、教材真實性、趣味性、有效性、實用性、合理性。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中國外語教學路在何方[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2:221.
[2]阮周林.基于元認知知識的中國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寫作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3:15.
[3]倪清泉.大學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0(3):30-35.
[4]桂詩春. 我國英語教育的再思考——實踐篇[J].在現(xiàn)代外語,2015(5):687-704.
作者簡介:
宋顯云,女,1984年生,云南龍陵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興趣: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