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明
摘 要:新時代的背景下,檔案歷史文化對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校檔案不僅是對學校發(fā)展史的如實記錄,更是開展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據。本文主要從學校檔案的特點入手,對學校檔案與未成年的與融合存在的不足之處及相關的解決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檔案歷史文化;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德育校本課程
學校的發(fā)展史往往是以檔案為載體進行傳承,只有了解學校檔案歷史文化,才能避免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決策失誤的可能。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檔案歷史文化與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相融合,能夠讓學生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及生活情況進行記錄的方式,摸索出符合未成年人特點的德育教育方案,進而為后續(xù)德育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學校檔案的特點
(一)真實性
作為對學校發(fā)展變化過程進行真實記錄的載體,檔案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明顯的激勵意味,正是由于真實性的存在,才使得將學校檔案和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具備一定的說服力。作為學校發(fā)展過程的準確記錄,檔案中不僅蘊含了大量真實、客觀的歷史畫面,還將學校歷史文化之精髓濃縮其中,也就是說,檔案歷史文化主要作為學校輝煌業(yè)績、師生艱苦奮斗以及杰出人物的載體而存在,無論是文化內涵、政治內涵,還是歷史內涵、思想內涵都十分豐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將檔案中真實、客觀的史料應用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可以增強教學活動的說服力,對未成年人而言,稍顯枯燥的德育教育活動也會變得易于接受。
(二)示范性
檔案內容具有的示范性特點,使得檔案教育功能的感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以檔案內容為依據完成編制的德育教育材料和檔案史料,在感染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具體來說,涉及檔案歷史文化的德育教育材料,不僅能夠感化學生思想,還能夠對學生心靈進行美化,保證教育活動取得應有的效果。實踐結果表明,將檔案歷史文化和德育教育活動相結合,無論是教育力度還是感染力度都是傳統(tǒng)教育形式所無法替代的。
(三)多樣性
多樣化的檔案形式,加強了檔案教育功能的吸引力。通過調查能夠發(fā)現,學校檔案主要由以下形式構成,即文字材料,幻燈片,光盤,照片……呈現在學生眼前的學校檔案往往是經過匯編和加工的,兼具生動形象、形式多樣等諸多特點。另外,檔案歷史文化還具備德育教育及美育教育的功能。
二、學校檔案(歷史)文化與未成年德育融合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學校檔案與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結合不足
德育教育工作是中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現代社會,德育教育已經成為了衡量學校素質教育效果及教育現代化成果的重要指標。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校在教育工作領域長期存在著忽視德育教育的問題。在德育教育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領域處于附屬地位的情況下,德育檔案管理工作也沒有得到學校的充分關注。學校檔案與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結合不足的問題也成為了一些學校在德育教育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結合形式不夠豐富
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工作。德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有助于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提升。學校檔案可以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手材料。規(guī)范化的學校檔案可以記錄一些與學生智育教育有關的內容,也可以對學生在德育及體育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反映。學校檔案與德育教育之間的結合,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在不同階段的情況,進而感受自身的成長軌跡。但是從學校德育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學校檔案與德育教育之間缺乏有效結合的問題,也會給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積極性帶來不利的影響。例如一些為學校創(chuàng)造過榮譽且表現突出的學生的信息是學校檔案中的一大重要內容。很多學校都會利用這一類學生激勵學生努力奮斗,但是在這一激勵方式實施過程中,大多數學校僅僅展示了這些學生的照片和一些簡單的基本信息,(學生的姓名、考試成績及畢業(yè)去向),而并沒有對他們的學習影像、榮譽證書及科研成果等內容進行展示。這種激勵方式在校園中往往會表現出形同虛設的問題。
(三)教育內容缺乏有效拓展
讓學生對老師們?yōu)閷W校和學生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進行了解,是學校在檔案與德育教相融合的情況下拓展教育內容的措施。對教師在履行自身本職工作過程中所付出的血汗及辛勤工作的場面等內容進行展示,可以讓學生樹立起人對社會對勞動的尊重,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校檔案管理工作缺乏規(guī)范性所導致的檔案資料完整性的缺失,是教育內容缺乏有效拓展的重要原因。
三、學校檔案(歷史)文化與未成年德育融合的創(chuàng)新
學校德育體系、德育網絡與學校檔案工作網絡之間建設的融合,是促進中學檔案歷史文化與中學生德育教育共同發(fā)展的有效措施。為了在現有的德育教育體系及學校檔案歷史文化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校需要在注重大學、中學和小學之間的銜接性的基礎上,對學校的德育教育體系進行整體規(guī)劃,并要從以下內容入手,對德育教育及檔案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法進行完善:一是中學德育教育的總體目標;二是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規(guī)律;三是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要求。
(一)利用學校歷史檔案,挖掘學校精神
根據前文論述,學校歷史檔案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內容:一是與為學校創(chuàng)造過榮譽且表現突出的學生的檔案信息;二是學校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歷史信息;三是教職工的工作檔案等內容。利用學校歷史檔案,發(fā)掘學校的精神,可以讓學生在對本校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將前輩們的精神品質傳遞給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于檔案管理及德育教育工作以后,學??梢栽诒拘9倬W之中設置歷史專欄,以便借助檔案的史料作用向學生展示本校的發(fā)展脈絡和文化底蘊。利用真實的資料感染學生、說服學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的動力得到強化。
(二)利用學校檔案,編研不同主題的檔案
德育校本課程的設置,對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建立在學校檔案基礎上的主體檔案可以在未成年人德育校本課程構建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德育檔案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針對一些學校存在的檔案內容缺失問題,學校需要在對檔案在德育評估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宣傳的基礎上,提升教職工的檔案管理意識。檔案管理工作的優(yōu)化可以為檔案資料的完整性提供保證,在此基礎上,學校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檔案編制不同主題的檔案,進而讓德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得到強化。
(三)學校檔案功能的拓展
主題檔案展和與之相關的講座活動的開展,是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學校檔案中記錄的內容與學校和學生有關,將學校的歷程和發(fā)展整理成檔案,應用于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對檔案信息的親切感得到強化。在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逐漸強烈的情況下,教師無法利用強制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教師在德育教育領域對檔案的情感交流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有助于師生之間的矛盾的化解。
四、結語
檔案歷史文化還具備德育教育及美育教育的功能。學校德育體系、德育網絡與學校檔案工作網絡之間建設的融合,是促進中學檔案歷史文化與中學生德育教育共同發(fā)展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丁靖.試論學校檔案工作與學生德育教育相結合[J].教育現代化,2017,4(47):268-270.
[2]張銀芝.高校檔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陜西檔案,2017(05):52-53.
[3]郭秋成.關于檔案文化價值及檔案功能拓展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0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