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利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85-0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多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多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作為一線教師要以課堂為陣地,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經(jīng)過幾年的的學習,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教師可以更加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探究,靈活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課前有針對性的布置好預習內(nèi)容
預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內(nèi)容,繼而有針對性的在課堂上展開學習。字詞的學習可以融入到預習之中,識字、寫字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學習,教者在課堂上只需要對易錯字,易混字加以指導。詞語的理解對于學生是難點,預習前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布置相關詞語的理解,豐富學生的積累,督促學生養(yǎng)成查詞典的習慣。對作者的了解,對背景的了解同意對理解課文很重要,因此,在預習時布置學生查找這方面的內(nèi)容同樣重要。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搜集概況能力,也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課上多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開放的課堂,在不斷地碰撞中豐富學生的感受,體驗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體驗。
3.結合實際、開展課外閱讀、積累語言
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需要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情感體驗。因此在平時生活中教者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資料,積累其中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感受文章的表達方法,結合實際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導孩子我口說我心。
4.關愛學生、開展豐富的活動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理解,不是任何人所能左右的。因此,在生活中教者要關愛學生,使其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這樣在理解體會時才不會有所偏差。開展豐富的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交流,體會,綜合性的使用語文這一工具,讓學生在活動中得以成長。
5.多媒體的運用
語文課程應著眼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者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語文實踐能力。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者如果能從以上幾點出發(f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課堂上一定也會獲得極大的學習效果。而二者的相輔相成,必將使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充滿快樂。久而久之,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收獲學習語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