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曉麗
【配方】人參30克,熟地30克,麥冬30克,天冬20克,白茯苓20克,生地30克,白酒1500克。
【制法】
(1)將上述藥物全部破碎,放入白酒壇內(nèi)用文火煮半小時(shí),以酒色發(fā)黑為度,加蓋密封。
(2)每日晃動1次,3天后可飲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10克-20克。
【功效】滋陰補(bǔ)虛、益氣養(yǎng)血、振精神、悅?cè)蓊?。適用于氣陰兩虛引起的乏力、須發(fā)早白、骨蒸潮熱、腰膝酸楚、肺熱燥咳、精神不振等癥。
【注意事項(xiàng)】感冒及陽虛寒濕者忌用。
【配方】當(dāng)歸10克,白芍10克,人參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地15克,川芎5克,糯米酒2000克。
【制法】(1)將上述藥物研碎成粗末備用。(2)將藥置入糯米酒中,然后將容器隔水加熱60分鐘,取出埋入土中5天,7天后飲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溫飲10克-15克。
【功效】補(bǔ)氣養(yǎng)血、健脾和胃。適用于氣血兩虛所引起的肌肉消瘦、面色萎黃、易于疲倦、也可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便溏、精神不振、肢體軟弱無力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內(nèi)熱、口干心煩,口舌生瘡等病人不宜飲用。
【配方】女貞子80克,旱蓮草60克,黑桑椹60克,黃酒1500克。
【制法】(1)將上述藥物搗碎,盛入細(xì)紗布袋中扎緊備用。(2)將酒、藥袋一起置入小壇內(nèi),加蓋密封。每日晃動1次,14天后可飲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克。
【功效】滋肝腎、清虛熱、烏發(fā)益壽。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昏目眩、腰酸耳鳴、須發(fā)早白等癥。
【注意事項(xiàng)】陽虛者慎用。
【配方】胡桃仁、小紅棗、白蜜各60克,杏仁、酥油各30克,燒酒750克 。
【制法】先以白蜜、酥油熔化,入酒和勻,隨將其余三藥研碎,入酒內(nèi),密封浸21天。每次服15毫升,1日2次。
【功效】治療腎虛腰痛,久服令人面色紅潤,為老年攝生保健之良藥。
【配方】 全當(dāng)歸26g,炒白芍18g,生地黃15g,云茯苓20g,炙甘草20g,五加皮25g,肥紅棗36g,胡桃肉36g,白術(shù)26g,川芎10g,人參15g,白酒 1500ml。
【功用】 滋補(bǔ)氣血,調(diào)理脾胃,悅顏色。
【制法】 1 將所有的藥用水洗凈后研成粗末;2 裝進(jìn)用三層紗布縫制的袋中,將口系緊; 3 浸泡在白酒壇中,封口,在火上煮1小時(shí); 4 藥冷卻后,埋入凈土中,五天后取出來; 5 再過三至七天,開啟,去掉藥渣包將酒裝入瓶中備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服3次,飯前將酒溫?zé)岱谩?/p>
【藥材功效解析】方中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補(bǔ)脾益氣。 當(dāng)歸、白芍、地黃、川芎:滋養(yǎng)心肝,補(bǔ)血而理氣。 川芎:可使地黃、當(dāng)歸補(bǔ)而不膩。五加皮:祛除風(fēng)濕,強(qiáng)壯筋骨。胡桃肉:潤肺補(bǔ)腎,烏須發(fā),強(qiáng)記憶。 大棗:健脾而調(diào)和諸藥。此酒可以起到氣血雙補(bǔ)的功效,用以治療因氣血虧損而引起的面黃肌瘦,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脾虛食欲不振,氣短懶言,勞累倦怠,頭暈?zāi)垦5劝Y。
【配方】仙茅120g, 酒500ml。
【功用】溫腎壯陽,祛寒除濕。
【制法】1.將仙茅九蒸九曬后,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2.倒入酒浸泡,密封; 3.七日后開啟,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15~20ml,每日早晚2次,空腹服用。陰虛火旺者忌服。
【藥材功效解析】仙茅:性味辛熱有毒,溫腎,祛寒除濕,用于精冷,小便不禁、心腹冷痛、腰膝冷痹等癥。
此酒主治陽痿滑精,腰膝冷痛,男子精寒,女子宮冷不孕,老年遺尿,小便余瀝等癥。